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小学英语跨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

作者

郑龙胜

济宁市霍家街小学 272800

一、引言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明确要求各门课程用不少于 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凸显了课程综合化实施的重要性。小学英语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具的学科,其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教学既是落实新课标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当前小学英语跨学科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部分教师过度关注语言知识传授,忽视学科间的有机联系;或在融合过程中偏离英语学科主体,导致“为融合而融合”的现象。教学资源作为跨学科教学实施的物质基础,其开发质量直接影响融合教学的效果。因此,探索科学的资源开发方法与应用路径,成为小学英语跨学科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小学英语跨学科教学资源开发的原则与框架

跨学科教学资源开发需遵循三大原则。一是学科主体性原则,确保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的核心地位,其他学科内容作为语言运用的载体而非教学重点。如外研版教材“饮食与健康”主题教学中,需先让学生掌握食物、器官等相关词汇及建议句型,再融入科学知识。二是学情适配原则,资源难度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如三年级可开发“颜色”主题资源,将英语颜色词汇与美术调色知识结合。三是育人导向原则,通过资源整合实现语言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协同培养,如“健康饮食”资源既强化英语表达,又渗透健康生活理念。

基于上述原则,构建“三维四阶”资源开发框架。“三维”指主题筛选、内容整合、载体创新三个开发维度;“四阶”对应资源应用的“质疑-实证-批判-创新”思维进阶过程。该框架在株洲六〇一中英文小学“建设国际化熊猫馆”项目中得到有效验证,教师围绕项目主题整合动物词汇、生态知识等资源,引导学生在英语表达中完成科学探究任务,实现语言能力与科学素养的共同提升。

三、跨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方法

(一)主题式资源开发

以真实问题为导向筛选融合主题,建立“生活现象-学科关联-语言运用”的主题开发路径。在科学领域,荷塘小学以“中国儿童肥胖率攀升”为切入点,开发“健康餐盘设计”主题资源,整合食物分类词汇(grains,vegetables)、营养科学知识及调查技能训练内容,使学生在设计英文餐盘方案中运用语言知识。数学学科可开发“校园测量”资源,将长度单位(meter,centimeter)与测量实践结合,让学生用英语记录测量数据。

(二)内容整合策略

采用“语言知识+学科概念”的双层整合模式。在知识层,提取不同学科的交叉内容,如英语“季节”词汇与科学“气候特征”知识结合;在方法层,融入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如科学探究中的观察记录(observation log)、数学中的数据分析(data analysis)等英文表达训练。外研版五年级上册“饮食与健康”单元资源整合人体器官词汇(eyes,bones)与食物营养知识,通过“You should eat...”句型练习,实现语言输出与科学认知的融合。

(三)载体创新形式

突破传统文本资源局限,开发多元载体资源。数字资源方面,利用 AI 伙伴呈现调查报告,增强资源的互动性;实物资源方面,制作“英语科学实验包”,包含实验步骤英文说明卡、器材名称标签等;活动资源方面,设计“双语艺术工作坊”,通过英文指令指导绘画、手工等创作活动。锡梅实验小学开发的跨学科任务单,整合多学科问题情境,成为连接语言学习与实践应用的有效载体。

四、跨学科教学资源的应用路径

(一)主题引领的课堂实践

以主题为线索组织资源应用,形成“感知-探究-表达”的教学流程。在“健康食物”主题教学中,先通过 AI 资源动态呈现中国儿童饮食结构失衡数据,如高糖食物摄入占比超标 23% ,搭配直观图表引发学生对饮食健康的思考;再利用实验资源开展对比探究,让学生用碘酒检测谷物淀粉含量、用试纸测试饮料酸碱度,同步记录英文实验笔记(如“Rice turns blue with iodine,showing it contains starch”);最后借助“问题引导+句式模板”的表达支架资源,指导学生完成英文饮食建议报告,如针对家人提出“Reduce the intake of fried food and increase vegetable consumption”。该路径在张玲老师的课例中,使学生课堂英语表达时长提升 40% ,科学探究任务完成率达 95% ,实现语言运用与科学探究的自然融合。

(二)项目化学习延伸

将课堂资源延伸至课外项目,构建“校园-家庭-社区”的资源应用网络。如围绕“社区植物观察”项目,开发包含 20 种常见植物英文名称(如 rosemary 迷迭香、maple 枫树)的词汇表、带英文填写项的生长记录表(含“Leaf color change”“Growth height”等栏目)的资源包。引导学生在家庭种植多肉植物时,每周用英语记录生长状态;在社区调查中,以小组为单位用英语采访居民(如“Do you know the name of this plant in English?”),收集植物分布信息。该模式使学生课外英语实践频次增加 3 倍,资源应用突破课堂时空限制。

(三)动态评价反馈

建立多元化资源评价机制,通过分析学生英文实验报告、观察课堂小组合作表现等方式,评估资源适用性。开发“跨学科资源应用评价量表”,从语言目标达成度(如专业词汇使用率)、学科融合自然度(如探究任务与语言训练衔接流畅性)、学生参与度(如主动提问次数)三个维度,设置“优秀/良好/待改进”三级评价标准并量化打分。蒋丽娟老师团队通过该方法,每两周优化一次“健康食物”单元资源,如补充低龄学生适用的简易英文句式模板,使单元资源的科学探究与语言训练融合度从 68%提升至 89% ,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显著提高。

五、保障机制与未来展望

一、三位一体的支持体系

从多层级为资源开发与应用保驾护航:学校层面组建由英语、科学、数学教师组成的跨学科教研组,每月开展 2 次资源开发工作坊,围绕主题资源的学科衔接点、语言训练目标等进行研讨,如针对 “校园测量” 资源共同设计英语测量任务单;区域层面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借鉴株洲荷塘区课题成果展示平台经验,划分 “科学探究”“数学实践” 等资源板块,支持教师上传、下载优质资源,目前平台已累计共享跨学科资源超 500 份,促进区域内资源高效流通;技术层面依托数字化工具建立动态资源库,通过分析学生学习数据实现资源精准推送,如向基础薄弱学生推送简易英文实验指导视频,向能力较强学生推送英文探究报告范文,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二、未来资源开发方向

聚焦深度融合持续优化:一是融入传统文化,开发 “中国节日”“传统技艺” 等主题资源,如在 “中秋” 主题中,结合月亮运行规律(科学)、月饼尺寸测量(数学),用英语介绍节日习俗与相关学科知识,实现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承的统一;二是推进智能技术应用,开发自适应学习资源,通过 AI 分析学生答题情况,动态调整英文科学阅读材料难度、数学问题复杂度;三是完善开发标准,明确学科知识深度、语言训练梯度等要求,避免 “学科与语言简单叠加”,真正实现 “用英语学学科,用学科促语言” 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于程程.融合·创新:基于新教材的小学英语“跨学科+”教学模式探索[J].校园英语,2024,(50):6-8.

[2]关海霞.西藏自治区小学英语教师跨学科素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4,(35):33-36.

[3]吴晓娟.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品质课堂构建路径[J].天津教育,2024,(23):183-185.

[4]王珊.小学英语跨学科教学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11):73-7

[5]邹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及策略[J].校园英语,2023,(32):175-1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