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绿色制造理念的机械制造工艺优化策略分析
李桂芬
身份证:120223198207052860
引言
机械制造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涵盖零部件加工、设备组装、模具制造等多个领域,其工艺水平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益。然而,传统机械制造工艺长期依赖高能耗设备、高污染辅料,存在能源利用率低、污染物排放多、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不仅加剧生态环境压力,还制约企业长期竞争力提升。
一、传统机械制造工艺的现存问题
1.1 能源消耗过高,利用效率低下
传统机械制造工艺中,加工设备多为高能耗型号,且运行过程中存在空转耗能、负荷不匹配等问题,例如机床长期处于待机状态却未切断电源,或加工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设备过载运行,造成能源浪费;工艺流程缺乏能源优化设计,各环节能源消耗未形成协同管控,整体能源利用率远低于行业先进水平,既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又加剧能源供应压力。
1.2 污染物排放突出,环境影响显著
切削液使用与排放不规范,传统湿式切削依赖大量切削液冷却润滑,部分企业直接排放废弃切削液,导致水体与土壤污染;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废气未得到有效处理,直接排放至空气中,危害操作人员健康与周边空气质量;热处理工艺中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温室气体,未采取减排措施,不符合低碳发展要求。
1.3 资源利用粗放,浪费现象严重
材料选型缺乏绿色考量,过度依赖不可再生金属材料,且加工过程中下料精度低,导致材料余量过大,产生大量废金属余料,资源利用率不足;零部件设计未考虑后续回收,产品报废后多为整体丢弃,无法实现材料拆分与循环利用,造成资源二次浪费;辅助资源使用寿命短,未采取修复再利用措施,频繁更换导致资源消耗加剧。
1.4 工艺流程固化,缺乏全生命周期思维
传统机械制造工艺设计多聚焦于生产达标,忽视产品从设计、加工、使用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设计阶段未考虑加工环节的能耗与污染,导致后续工艺难以优化;加工阶段与废弃物处理环节脱节,未建立余料、废料的回收流程。
二、基于绿色制造理念的机械制造工艺优化策略
2.1 推行绿色设计,奠定工艺优化基础
采用模块化设计,将产品拆解为独立功能模块,便于后续加工、维修与回收,减少整体报废造成的资源浪费;推行轻量化设计,选用高强度合金、复合材料替代传统厚重金属材料,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同时减少材料用量与加工能耗;开展工艺性设计,优化零部件结构,避免复杂加工工序,减少切削量与能耗,将不规则零件改为规则形状,降低机床加工难度。
2.2 优化加工工艺,实现节能减污
加工环节是能耗与污染的主要产生点,需通过工艺革新降低环境影响推广清洁加工技术,以干式切削、半干式切削替代传统湿式切削,减少切削液使用与污染;应用高效节能加工工艺,采用高速加工、高速磨削技术,提升加工效率的同时缩短设备运行时间,降低能耗,且高速加工可减少切削力,降低刀具磨损。
2.3 强化资源管控,推动循环利用
材料是机械制造的核心资源,需通过全流程管控提升利用效率。优化材料选型,优先选用可再生、可降解或低污染材料,如用生物降解润滑剂替代传统矿物润滑剂,用再生金属材料制作非关键零部件;提升下料精度,采用计算机辅助下料系统,根据零部件尺寸优化排版,减少材料余量,降低废余料产生。
2.4 完善处理工艺,降低环境影响
针对加工环节产生的废弃物与污染物,需配套绿色处理工艺。切削液回收处理,采用过滤、离心分离等技术净化废弃切削液,去除杂质后重新投入使用,减少废液排放;粉尘与废气处理,在磨削、焊接工位安装高效除尘设备与废气净化装置,通过过滤、吸附等方式去除污染物,达标后排放。
三、工艺优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
3.1 设备与材料成本较高
绿色制造工艺依赖的节能设备、绿色材料价格远高于传统设备与材料,企业初期投入成本较大;部分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成熟,技术稳定性不足,制约工艺优化的全面推进。
3.2 企业环保意识不足,短期效益导向明显
部分机械制造企业仍以短期经济效益为核心目标,对绿色制造的长期价值认知不足,认为工艺优化会增加成本、影响生产进度,缺乏主动优化的动力;尤其中小型企业资金与技术实力有限,更倾向于维持传统工艺,对绿色转型持观望态度。
3.3 标准体系不完善,评价与监管机制不健全
当前机械制造工艺绿色化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与评价体系,不同企业对绿色工艺的界定与实施路径存在差异,导致工艺优化质量参差不齐;行业监管多聚焦于污染物终端排放,对工艺过程中的能耗与资源浪费管控不足,难以形成有效约束。
3.4 专业人才匮乏,技术支撑能力不足
绿色制造工艺优化需要兼具机械制造技术与环保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当前行业内此类人才储备不足,现有技术人员熟悉传统工艺,但对绿色工艺技术、环境管理体系了解有限;高校相关专业培养方向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难以输送具备实践能力的绿色制造人才。
四、推进机械制造工艺绿色优化的保障措施
4.1 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降低企业转型成本
加大财政支持,对企业购置绿色设备、研发绿色工艺给予补贴或税收减免,降低初期投入成本;设立绿色制造专项基金,支持企业开展核心技术研发,突破技术瓶颈;通过政府采购优先选择绿色工艺生产的产品,引导市场需求,提升企业绿色转型的经济效益。
4.2 完善标准与评价体系,强化行业监管
制定机械制造工艺绿色化技术标准,明确设备选型、工艺参数、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建立科学的工艺优化评价体系,从全生命周期角度设定能耗、资源利用率、污染排放等评价指标,规范企业优化行为;加强过程监管,利用物联网技术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能耗与污染数据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工艺优化落到实处。
4.3 推动产学研协同,强化技术与人才支撑
鼓励高校与科研机构聚焦绿色工艺核心技术开展研究,加快技术成果转化,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增设绿色制造、环境工程与机械制造交叉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企业与高校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实习基地、定向培养等方式提升员工绿色工艺操作能力,解决人才匮乏问题。
4.4 加强宣传引导,提升企业绿色转型意识
通过行业展会、技术论坛、案例推广等方式,普及绿色制造理念与工艺优化的成功案例,让企业认识到绿色转型对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的长期价值;行业协会可组织企业开展绿色工艺交流活动,分享优化经验,形成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良好氛围,激发企业主动优化的动力。
结语
绿色制造理念为机械制造工艺优化提供了明确方向,通过从设计、加工、材料利用、废弃物处理到管理的全环节优化,可有效解决传统工艺高能耗、高污染、高浪费的问题,实现行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樊晋娜.基于绿色制造理念的机械制造工艺优化策略分析[J].模具制造,2025,25(09):141-143.DOI: 10.13596/j.cnki.44-1542/th.2025.09.047.
[2]黄骏.绿色制造理念下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J].石河子科技,2025,(03):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