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绿色建设理念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思路

作者

李冬

身份证:120105197501293910

引言

绿色建设理念以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能耗、减少环境影响、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是建筑行业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方向。传统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多聚焦进度、成本与质量的 “老三控”,对绿色指标的考量零散且滞后,如设计阶段忽视绿色材料选用,施工阶段过度消耗资源,运维阶段缺乏节能管控,导致绿色建设理念难以深度落地。

一、绿色建设理念下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现存问题

传统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在绿色建设理念的融入上存在明显短板,导致绿色目标与管理实践脱节,制约建筑工程绿色效益的实现。

1.1 全周期绿色管控意识欠缺

当前工程管理多聚焦施工阶段的绿色措施,如临时节能设备使用、施工扬尘控制等,忽视设计、运维等阶段的绿色融入。设计阶段未开展系统的绿色方案论证,如未优化建筑布局以适配自然采光通风,未选用再生骨料、低碳水泥等绿色材料,导致后续施工阶段绿色改造难度加大;运维阶段缺乏对建筑能耗、水资源利用的动态监测,无法及时调整节能策略,造成建筑全生命周期绿色效益流失。

1.2 多主体绿色协同机制不完善

建筑工程涉及建设单位、施工企业、设计单位、监理机构等多主体,各主体绿色责任划分模糊,协同不足。建设单位过度关注成本控制,对绿色技术的投入意愿低;设计单位与施工企业缺乏沟通,设计的绿色方案因施工条件限制难以落地;监理机构对绿色施工的监管重点不明确,仅关注表面合规性,未深入核查绿色措施的实际效果,导致多主体难以形成绿色管控合力。

1.3 绿色技术与管理流程脱节降低

部分建筑企业虽引入绿色技术,如 BIM 绿色建模、绿色施工设备等,但未将技术与管理流程深度融合。例如,利用 BIM 模型进行绿色设计后,未同步建立施工阶段的绿色技术交底机制,导致施工人员对绿色工艺理解不足,操作不规范;绿色监测设备采集的能耗、排放数据未与管理决策联动,数据仅用于存档,无法为成本优化、工艺调整提供支撑,技术价值未充分发挥。

二、基于绿色建设理念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方向

针对传统管理模式的短板,需从管理维度重构,以绿色建设理念为核心,创新形成全周期、多协同、重绩效的工程管理新模式。

2.1 全周期绿色管控模式构建

将绿色理念贯穿建筑工程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形成闭环管控。设计阶段开展绿色方案专项论证,结合项目地域特点优化建筑结构与材料选型,如寒冷地区优先采用保温节能墙体设计,水资源短缺地区融入雨水回收系统;施工阶段推行绿色施工标准化管理,明确材料节约、能耗控制、污染物减排的具体要求,如实行施工垃圾分类回收、采用低噪声施工设备;运维阶段建立绿色运维管理平台,实时监测建筑能耗、室内空气质量等指标,动态调整空调、照明等系统运行参数,实现全周期绿色效益最大化。

2.2 多主体绿色协同机制创新

构建 “政府引导 — 企业主导 — 科研支撑” 的多主体协同体系,明确各主体绿色责任与协作流程。政府部门通过制定绿色建筑激励政策,如绿色项目优先审批、财政补贴等,引导建设单位加大绿色投入;建设单位牵头建立多主体协同平台,定期召开绿色管控会议,同步设计、施工、运维阶段的绿色目标;设计单位与施工企业建立联合交底机制,确保绿色设计方案可落地;科研机构为协同体系提供技术支持,如研发适配项目的绿色技术、提供绿色管理培训,形成多主体共推绿色建设的格局。

2.3 绿色绩效评价体系优化

突破传统以进度、成本为核心的评价模式,构建包含绿色指标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评价指标涵盖环境效益、资源利用、绿色技术应用等维度,如单位面积能耗、水资源循环利用率、绿色材料使用率、施工扬尘达标率等;评价流程采用 “过程评价 + 结果评价” 结合的方式,过程评价聚焦施工阶段绿色措施落实情况,结果评价关注全周期绿色效益达标情况;评价结果与各主体绩效考核挂钩,如建设单位的绿色绩效与项目评优资格关联,施工企业的绿色绩效影响后续项目投标,通过评价导向推动各主体重视绿色管理。

三、推动绿色管理模式落地的保障措施

创新后的绿色管理模式需依托政策、人员、技术三维保障,确保其在建筑工程中有效落地。

3.1 强化政策引导与标准支撑

政府部门需完善绿色建筑管理政策体系,明确绿色工程管理的具体要求与激励措施,如对采用创新绿色管理模式的项目给予税收减免,对绿色绩效优秀的企业颁发信用加分;制定绿色工程管理标准规范,统一绿色指标计算方法、协同机制流程、绩效评价细则,如明确绿色材料的认定标准、多主体协同会议的召开频次,为管理模式落地提供统一依据,避免因标准缺失导致绿色管理流于形式。

3.2 提升管理人员绿色素养

建筑企业需建立分层分类的绿色管理培训体系,针对不同岗位人员设计培训内容:对项目管理人员重点培训全周期绿色管控流程、多主体协同方法、绿色绩效评价工具使用;对一线施工人员重点培训绿色施工工艺、绿色设备操作规范,如再生材料施工要点、节能设备调试方法;邀请绿色建筑领域专家开展案例教学,分享优秀项目的绿色管理经验,提升管理人员对绿色模式的认知与应用能力。同时,将绿色管理能力纳入人员岗位考核,激励员工主动学习与实践。

3.3 加强绿色技术支撑

推动 BIM、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与绿色管理模式深度融合,为管理创新提供技术赋能。利用BIM 技术构建绿色信息模型,整合设计、施工、运维阶段的绿色数据,实现全周期数据可视化管理;通过物联网设备采集施工能耗、环境污染物排放等实时数据,传输至绿色管理平台,为动态管控提供数据支撑;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历史项目的绿色绩效数据,优化当前项目的绿色管理策略,如根据同类项目的能耗数据调整本项目的节能目标,提升绿色管理的科学性与精准性。

结语

基于绿色建设理念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是建筑行业突破传统发展瓶颈、实现绿色转型的核心路径。该模式通过全周期绿色管控、多主体协同、绿色绩效评价的创新,解决了传统管理模式中绿色理念融入不足、协同不畅、评价缺失的问题,能够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环境效益与综合价值。未来,随着绿色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政策体系的逐步完善,绿色管理模式需进一步优化,如融入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绿色管理的智能化升级,拓展至既有建筑改造领域推动行业全面绿色转型。建筑企业需主动拥抱管理模式创新,将绿色理念深度融入管理实践,以管理革新驱动建筑工程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双碳目标实现贡献行业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宇飞.基于绿色建设理念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思路[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5,24(17):12-14.DOI:10.20080/j.cnki.ISSN1671-3362.2025.17.005.

[2]黄江华,黄梦婷,杨凯,等.基于“标准化+”建设理念的建筑行业绿色建造措施[J].四川水泥,2024,(03):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