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测试下的汽车安全带收卷器异响问题优化
高峰 宋熙彬
锦州锦恒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辽宁省锦州市 121000
引言
汽车安全带收卷器作为保障驾乘人员生命安全的核心部件,其异响问题近年来愈发受到关注。在日常使用中,收卷器产生的摩擦、撞击等异常声响不仅破坏驾乘舒适性,还可能引发用户对产品可靠性的质疑。随着汽车消费市场对品质要求的不断升级,有效解决异响问题已成为提升汽车品牌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客观测试凭借其数据化、标准化的优势,能够精确捕捉异响特征,量化分析问题根源,为针对性优化提供可靠支撑。开展基于客观测试的异响问题研究,对推动汽车安全部件技术升级、满足消费者需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汽车安全带收卷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1.1 基本结构
汽车安全带收卷器由外壳、卷簧、锁止机构、棘轮、棘爪、织带导向装置等构成。其中,外壳提供装置的支撑与保护作用;卷簧用于存储和释放织带的回收力;锁止机构可在车辆碰撞或剧烈加减速时将织带锁定,以防驾驶人员大幅度前倾;棘轮和棘爪可触发安全带的锁止功能;织带导向装置可保证织带收放的平稳性。
1.2 工作原理
在驾乘人员佩戴安全带的过程中,用手拉动织带时,卷簧被拉伸,存储弹性势能。将织带松开后,卷簧释放弹性势能,带动卷轴转动,实现织带的收回。车辆正常平稳行驶期间,锁止机构不产生明显作用,织带能自由缩放;一旦车辆碰撞或紧急刹车,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异常数据后棘轮、棘爪自动啮合,触发锁止机构,阻止织带释放,限制驾乘人员向前位移,进而起到相应的保护作用[1]。
2. 客观·测试方法与异响分析
2.1 客观测试设备与环境
客观测试主要在半消声室或整车环境舱内开展,用于降低外界噪声干扰。测试设备主要有高精度麦克风、数据采集系统、振动传感器等。其中,麦克风布置在安全带收卷器附近以及驾乘人员耳部位置,负责采集异响信号;振动传感器在收卷器外壳以及关键部件上安装,用于部件振动状况监测。数据采集系统可将传感器采集的声学、振动信号转化成数据信号,由专业软件对其处理分析。
2.2 异响类型与特征
通过实际客观测试发现,汽车安全带收卷器异响主要包括摩擦异响、撞击异响、振动异响 3 个方面。其中,摩擦异响主要是因为部件相对滑动产生,如织带与导向装置、卷簧与外壳内壁等摩擦。在频谱特征上以宽频带噪声为主,频率范围在 100-5000Hz ,可听到“沙沙”的声音。在实际测试当中,出现摩擦异响时,在 1000-3000Hz 频段声压级相比正常状态高 10dB(A)以上。撞击异响主要出现在锁止机构动作或存在松动部件时,主要为内部零件脱落撞击外壳、棘爪与棘轮撞击。此类异响有明显的脉冲特性,频谱中主要为窄带峰值,频率普遍处于 500-2000Hz 之间,可听到“咔嗒”声。实测数据表明,在发生撞击异响时,峰值频率处声压级可达 70dB(A)以上。振动异响主要是因为部件共振或不平衡造成的结果,包括电机运转振动、卷簧振动等。振动异响频率和部件频率有关,频谱上呈现明显的共振峰,可听到“嗡嗡”声。在测试中可以发现,在车速达到一定值时,就开始产生异响,会随着车速、路况等变化[2]。
3. 异响产生的原因与优化措施
3.1 异响产生的原因
3.1.1 材料因素
材料因素主要包括摩擦系数不稳定、材料阻尼性差。在摩擦系数方面,织带与导向装置、卷簧与外壳接触材料摩擦系数波动,会降低摩擦均匀度,进而产生摩擦异响。部分塑料导向装置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摩擦系数变化波动可达 0.2 以上,容易产生不稳定的摩擦噪声。阻尼性方面,收卷器外壳、内部部件如若采用的材料阻尼性能较差,吸收振动能量性能有限,就会加剧振动传递,产生异响。而使用传统金属外壳的阻尼损耗因子不到
0.03,新型复合材料阻尼损耗因子可达 0.1 以上。
3.1.2 结构设计因素
结构设计因素主要包括装配间隙不合理、共振频率匹配不当。在装配方面,部件间装配间隙过大、过小均会造成异响情况。棘轮、棘爪装配间隙一旦超过 0.5mm ,在锁止期间就可能产生撞击异响;间隙过小则会增大摩擦力造成摩擦异响。在共振频率方面,收卷器内部部件固有频率如若与车辆行驶中的激励频率相近,就会形成共振状况。
3.1.3 制造工艺因素
制造工艺主要包括加工精度低、装配工艺缺陷。在加工精度方面,由于零部件加工尺寸精度误差超标,如导向装置内孔面轮廓度误差达到 0.1以上,织带和导向装置接触不均,造成摩擦异响。在装配工艺方面,若部件安装不到位,例如压铆连接操作时,压铆变形量不足,造成已固定的假象,随着车辆振动导致零件松动产生异响。
3.2 优化措施
3.2.1 结构设计优化
改进部件形状与尺寸,对织带导向装置内表面形状进行优化,采取流线型设计方案,降低织带的摩擦阻力;合理调节棘爪、棘轮的配合间隙,控制在 0.05-0.1mm 之间,这样既能确保有良好的锁止功能,也可降低产生撞击异响的概率。另外,在卷簧、外壳间增设橡胶减振垫,减少振动力传递;收卷器内增设阻尼块,改善部件频率,以免出现共振问题。通常情况下,增设减振装置后,振动异响声压可降低 10dB(A)以上[3]。
3.2.2 改进制造工艺
在制造期间,采用高精度加工设备,严格控制导向装置内孔面轮廓度误差量,最大不得超过 0.02mm ,表面粗糙度 Ra 值控制在 0.8μm 以内,可减少织带摩擦异响。保障装配工艺的规范性、标准性,使用自动压铆设备控制压铆进给量,最大误差控制在 5% 以内;增加装配后的在线检测环节,及时找出装配缺陷问题,并针对性采取整改措施。
3.2.3 提升材料性能
在织带导向装置生产中,可选用新型聚四氟乙烯(PTFE)涂层材料制作,该材料的摩擦系数稳定在 0.1-0.15 之间,有助于降低摩擦异响。将塑料、传统金属的收卷器外壳材料更换为玻璃纤维增强尼龙(GF-PA),该材料的阻尼损耗因子可达到 0.2,有助于降低振动噪声[4]。
3.3 优化效果测试
在采用上述优化方法后,对安全带收卷器进行客观测试,测试条件与优化前方法一致,包括测试工况、测试环境、测试设备等。分别在静态拉伸、动态收放、模拟碰撞锁止等工况下,借助传感器收集声学、振动数据参数,与优化前的数据对比分析,判断优化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汽车安全带收卷器异响问题的解决需综合考量材料、结构、工艺等多方面因素,客观测试是实现精准优化的关键手段。通过优化结构设计、改进制造工艺、选用新型材料等措施,可显著降低异响水平,有效提升产品品质与用户体验。面向未来,应持续探索智能化监测技术在异响实时检测中的应用,结合仿真分析深化异响机理研究,不断完善产品设计与制造体系,推动汽车安全带产品向更高安全性、舒适性方向发展,为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汪珊,孔令霞.基于客观测试的汽车安全带收卷器异响问题优化[J].北京汽车, 2021(6):223-225.
[2] 张浩,饶刚,高小清,等.某车型关门时安全带卷收器异响问题分析和优化[J].应用声学, 2024, 43(6):1230-1235.
[3] 王宗稳.某 SUV 安全带支架异响问题研究与优化[J].汽车实用技术,2024, 49(11):60-64.
[4] 朱文斌,许翔,田林,等.汽车安全带卷收器异响问题的研究[J].汽车零部件, 2019(5):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