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的身体语言探究
刘觅宏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省成都市 610066
引言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一种是语言交流,另一种就是非语言交流,也就是通过身体的某个局部表现,比如一个表情,一个动作等。人内心的情感冲动,往往都是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出来,是比语言交流更加直接、具体的方式。可以说,情感的表达载体是身体。
一、身体与意识的连接
身体与意识的连接形成了独特的舞蹈表达方式。身体语言是在交流中运用身体的变化,如表情、动作、体姿、身体空间距离等作为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辅助工具的非语言符号。
(一)演员的二度创作
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需要演员高质量的二度创作,既能丰富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文化特色和风格特点,还能形成演员独具特色的舞蹈语汇与情感表达。二度创作包括了对人物的行为动作,内心世界,交际关系等这些方面的处理,一是完全模仿、再现人物动作,表情,二是加上自我理解,丰富深化人物情绪,表演“人”。同时,舞蹈演员在对舞蹈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时,应该要掌握情感表达分寸,为观众留有联想空间。作品《一点甜》以厨娘展开叙事,从小俏步,灵动的动作中,可以感受到她是一个轻盈、活泼的女性角色,从开始的做饭到中途的慌里慌张的表现,温度过高,不断吹气、扇风,使火越烧越大,还有烟熏得睁不开眼睛的细节动作,下意识的捂住双眼等等,这些都是发生在日常生活中新手做饭会出现的情况。动作的出现,也伴随着人物情绪的变化,最后成功完成做饭时的喜悦情绪溢于言表。作品通过这种方式,为观众塑造出一个更加立体的、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厨娘”形象。
(二)观众的审美活动
审美活动中,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对审美客体—也就是艺术作品进行主动的欣赏、认知、发现它的美,由此“人”在审美活动中获得愉悦的审美感情。《只此青绿》是一部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又展现出来中国艺术家们的实力,合力创作出的艺术经典。激起许多人想要去欣赏这部作品的兴趣除了作品本身具有文化和美学价值之外,还有就是作品中演员的肢体动作语言使得人们能够看到除生活之外,还有高于生活的艺术性的活动。舞蹈演员们把握住人物角色的特征,将内心世界的冲突,诗人与画家之间的交际,内化于身体动作的变化,展现出一种极具艺术美的肢体动作。在表演中,演员将人物情感付诸于身体动作形式,与观众之间有了眼神、表情等身体语言上的交流。在演员的表演,观众的互动,作品的呈现中身体与意识有了连接。
二、作品呈现与身体语言之间的互补
(一)填补舞蹈空间
身体动作能够运动的空间包括有一度空间、二度空间以及三度空间。一度空间基本上是与地面接触,在地面上变化各种舞姿造型,身体某个部位一定是与地面产生联系的。那二度空间就是可以离开地面,但不超过人站起来的高度,大概在平面空间的中度位置,可以是“蹲或者胯往上顶”的动作,也可以是快速变换重心。最后是三度空间,一般指“跳跃”动作,比如开合跳、上蹦等动作,一种离开地面,四肢向周围伸展开,在跳的过程中四肢去“够”周围空间,视觉上看起来在身体动作有限范围里,人的周围空间被填满。人的意识可以支配身体去往任何一个空间,在即兴中,可以随意识主导形成造型,或者随身体惯性,重心移动形成造型,在这个造型形成过程中,一定是有空间在被填补,使得整体舞台视觉效果和框架结构上不会“空”。
(二)突出人物特征
每一部作品的人物都有各自的特征,怎么样去突出特征,这是编导和演员在创作编排时就一定会考虑的问题。编导通过自身具有的生活经验和编排技术将人物特征刻化于演员的手、眼、脚、甚至全身部位,无论是眼神、表情,还是人物习惯性的下意识动作,都是在塑造人物,“重现”人物,贴合情节的发展。古典舞作品《孔乙己》用短短六分钟再现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文学人物形象。作品依据原著内容以舞蹈的艺术处理,通过喝酒、偷书、断腿三部分刻画出一个饱读诗书却事业失意、穷困潦倒却好吃懒做、想要清白却不免偷窃、怕人嘲笑却自欺欺人、向往上流社会却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可怜书生孔乙己。一身破烂的长衫、青白脸色、额上青筋条条绽出、脏乱的头发和指甲、乱蓬蓬的花白胡子,这些都是孔乙己的典型外貌特征。
(三)丰富作品内涵
演员塑造人物一是在表现作品叙述的主体,二是在表现出作品中具体的、生动的生活和情感内涵。演员的身体动作,不是单一的动作比划,也不是身体动作的展示,而是在塑造人物的同时,营造出舞蹈的意境。在舞蹈艺术中,营造舞蹈意境的方法不仅是情景交融,演员将情感融入身体语言,以人物的情感色彩来传达作品的内容,引发观众的丰富联想,以此达到“象外之意”的境界。为达到此境界,需要的是身体语言与内部情感和谐统一。作品《一点甜》中,演员为了表现出“完成煮饭”的喜悦之情,利用跳跃、翻身等一系列技巧性动作展示,目的是让观众也感受到舞者内心的喜悦,这是技巧动作与内在情感相互影响引起的共鸣效果。演员能够通过合理的、恰当的身体语言向观众传达情感,这就是在营造舞蹈意境,丰富作品的内涵。
三、关注不同场合身体语言的作用
(一)日常生活中的身体语言
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身体运动有多种方式,爬山、散步、广场舞、或者是现在流行方式—“城市walk”等等。其中最受欢迎,最为流行的方式就是广场舞。广场舞是非专业舞者创造的一种舞蹈形式,是专属于普通大众的舞蹈,舞种形式多样,包括了流行舞、中国舞、芭蕾舞、古典等等。现在人们对于精神方面的追求越来越丰富,还举办了很多关于广场舞的比赛或者是演出,使人们真正的去“关注”自身,其实这也是一种作为观众的人们主观的愿意参加到舞蹈运动中的方式。广场舞的出现,既可以丰富人们的娱乐生活,提供精神层面的满足,又可以锻炼人们的身体,使人们健康积极的生活。这一日常生活中的身体语言所带来的作用是“积极”的。
(二)课堂教学中的身体语言
学校教学中除了老师在传统课堂上传授课本知识,学生吸收理论知识之外,还应有关于身体上的运动实践知识。有一句俗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了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吸收更多知识,运用更多的知识到实践中。而且身体上的运动可以帮助学生大脑的发育和灵活,不能让学生学“死”,而要让学生“活”学。现在有很多普通中小学校重视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的问题,除了开设体育课之外,还有各种学生感兴趣的动手能力课,体操课等等课程。比如,体操课的开设正是针对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在体操课上,学生跟随老师的教学,运用肢体的“开关”,灵活手,脚,肩等各个身体部位,将人体的肌肉、韧带都得到一定的锻炼,且促进平衡力的发展,达到增强记忆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课本知识之后,在体操课上又锻炼了身体,既能提升学习效率,又能让学生保持学习动力。这一课堂教学中的身体语言所带来的作用是“健康”的。
四、结语
舞蹈的身体语言探究,以人的身体与意识有了连接为导向,演员的二度创作,观众的审美活动让身体与意识有了连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演员与观众之间有了交流。以日常生活与课堂教学中身体运动的方式,关注身体语言在不同场合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表明身体语言的重要性。因此,舞蹈的身体语言探究,能够帮助对于身体的认知更加清楚,对舞蹈运动的本质更加了解,帮助自身在舞蹈表现方面有更进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