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背景下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分析
于泓泽
身份证:120103199008173217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型,市民对城市生态环境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绿量充足,更追求景观的艺术性、生态的稳定性与使用的舒适性,这对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园林景观工程兼具工程属性与生态属性,施工涉及植物种植、硬质景观建设、土壤改良等多环节,且受气候、土壤、植物生长特性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管理难度显著高于普通土建工程。
一、当前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管理的现存问题
1.1 施工流程管控粗放
部分项目缺乏系统的施工流程规划,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如未深入勘察施工场地的土壤条件、地下管线分布,或未结合植物生长周期制定施工时序,导致施工过程中频繁出现返工。未提前排查地下管线位置,开挖过程中损坏管线,被迫停工调整,延误工期。施工各环节衔接不畅,如硬质景观施工与植物种植顺序混乱,先完成硬质铺装后种植大型乔木,可能因机械进场破坏铺装结构,影响工程质量与进度。
1.2 质量管控标准模糊
园林景观工程质量涵盖植物、硬质景观、生态效果等多维度,当前部分项目缺乏细化的质量管控标准,仅依赖宏观要求,导致质量把控流于形式。植物种植环节,未明确苗木规格的验收标准,或未规范种植深度、浇水频次,导致苗木成活率低;硬质景观施工中,对铺装材料的平整度、缝隙宽度,水景的防水性能、水循环系统的运行效率等缺乏量化标准,易出现铺装松动、水景渗漏等问题。同时,质量检查多集中在工程完工后,对施工过程的动态监控不足,难以及时发现并整改问题。
1.3 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涉及苗木、建材、水资源、机械设备等多种资源,当前部分项目存在资源浪费与错配问题。苗木方面,未根据施工区域的气候、土壤条件合理选型,盲目采购名贵苗木,导致苗木成活率低;或苗木运输与种植时序衔接不当,造成苗木脱水枯萎。建材方面,对铺装石材、混凝土等材料的用量估算不准确,多余材料随意堆放,既浪费资源,又占用施工场地,影响施工效率;部分项目选用非环保建材,与城市化进程中绿色低碳的理念不符。水资源方面,植物灌溉多采用漫灌方式,未结合植物需水量精准灌溉,造成水资源浪费。
1.4 人员管理体系不完善
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与责任意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当前部分园林景观工程项目存在人员管理漏洞。施工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部分人员缺乏植物种植、硬质景观施工的专业知识,如不了解苗木修剪技巧、铺装砂浆配比要求,导致施工操作不规范。人员岗位职责不清晰,存在多头管理或责任真空现象,如苗木种植的养护责任未明确到个人,出现苗木枯萎后无法追溯责任;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培训机制,未定期组织人员学习新技术、新标准,导致施工方法落后,难以满足精细化施工的要求。
二、城市化背景下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2.1 细化施工流程管控,实现全周期精准调度
以事前规划、事中管控、事后复盘为核心,构建全周期精细化流程管理体系。事前规划阶段,开展详细的现场勘察,明确土壤条件、地下管线、气候特征等基础信息,结合设计方案制定专项施工计划,细化各环节的施工时序与技术要求,如明确苗木种植的最佳季节、硬质景观施工与植物种植的先后顺序。建立资源调配计划,根据施工进度精准安排苗木、建材的采购与运输,避免资源积压或短缺。
事中管控阶段,采用分区、分段施工模式,对每个施工区域、每道工序设置节点目标,通过现场巡查、进度报表等方式实时掌握施工动态,及时协调解决工序衔接中的问题。事后复盘阶段,工程完工后对施工流程进行总结,分析工期延误、返工等问题的原因,形成经验报告,为后续项目提供参考。
2.2 构建量化质量标准,强化施工过程动态监控
建立覆盖苗木、硬质景观、生态效果的多维度量化质量标准体系,实现质量管控的精细化。苗木质量方面,明确苗木的胸径、冠幅、高度、根系完整性等验收指标,进场时逐株检查,不符合标准的苗木严禁使用。硬质景观质量方面,制定铺装材料的平整度、缝隙宽度、防水性能等量化指标,采用专业仪器进行检测。推行过程化质量监控,在施工关键环节设置质量检查点,如苗木种植后、硬质景观铺装前、水景防水施工后,安排质检人员现场检查,填写质量检查记录,对不合格环节立即整改,确保问题不遗留。
2.3 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以绿色低碳为导向,构建精细化资源管理体系,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节约。苗木资源管理方面,坚持适地适树原则,根据施工区域的生态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苗木,优先选用乡土树种,提高苗木成活率;建立苗木全流程跟踪台账,记录苗木采购、运输、种植、养护的关键信息,避免苗木浪费。建材管理方面,采用 BIM 技术等数字化工具精准估算建材用量,减少材料浪费。对施工废料进行分类回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水资源管理方面,推广滴灌、喷灌等精准灌溉技术,根据植物需水量调整灌溉频次与水量。
2.4 完善人员管理体系,提升团队专业素养
以明确职责、强化培训、严格考核为核心,构建精细化人员管理体系。明确人员岗位职责,制定详细的岗位说明书,将苗木种植、硬质景观施工、质量检查等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避免责任不清问题;建立项目经理 - 施工组长 - 一线工人的层级管理体系,确保指令传达顺畅。强化专业培训,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内容涵盖苗木种植技术、硬质景观施工标准、绿色施工理念等;针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开展专项培训,确保施工人员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将工程质量、施工效率、资源节约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薪酬、晋升挂钩,激励施工人员提升责任意识与专业能力。
三、精细化管理对园林景观工程的实践价值
提升工程质量,通过精细化的流程管控与质量标准,减少施工缺陷,提高苗木成活率与硬质景观耐久性,确保园林景观的生态与美学效果长期稳定;降低资源消耗,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苗木、建材、水资源的浪费,契合城市化进程中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降低工程成本;提升管理效率,通过明确岗位职责、强化过程管控,减少返工与工期延误,确保工程按时交付,满足城市建设的时序需求。
结语
城市化背景下,园林景观工程的品质需求不断提升,传统粗放式施工管理已难以适应发展要求,推行施工精细化管理成为必然趋势。通过细化施工流程、构建量化质量标准、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人员管理体系,可有效解决传统管理中的短板,提升园林景观工程的质量、效率与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卓,唐安楠.城市化背景下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分析[J].居舍,2025,(24):118-121.
[2]甘春美.城市化视域下园林景观工程施工的精细化管理分析[J].散装水泥,2025,(01):22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