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学课中的课程思政资源开发与研究
杨陈琳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411201
一、高职数学课中的课程思政资源开发的基本理论
(一)课程思政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导理念,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处于核心位置,辩证唯物主义有助于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同社会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优化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历史唯物主义可以引领学生领悟数学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意义,进而塑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理论阐释,实践探究,典型示范成为主要的教学途径,经由剖析数学学科蕴含的哲学思想来达成理论传授目的,依靠数学建模竞赛加深学生的实践体会,采用数学领域杰出人物的事迹发挥出激励效果。
教育学相关理论:隐性课程理论给教育资源开发赋予了更新颖的研究视角,数学教师经由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表现严谨的教学态度,融入教材中的图文设计等隐性要素,就能在不知不觉当中塑造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依照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在数学教学实践里要系统安排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牵涉到数学知识技能的获取,思想品德和道德品质的提升,而且要借助跨学科整合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建构主义理论视角来看,学习是人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认知过程,把思政教育要素系统整合到数学教学体系之中,既可引导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时,加深对相关思政内容的领悟与认同,进而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和价值观念体系,又可同步加强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
(二)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
实施必要性:首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里数学课属于核心基础课程,由于课时较多且涵盖范围广,这就使其成为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平台,把思政要素融入数学课堂之中,既有益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可助力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其次,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求。当下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已超出专业技能范畴,更看重综合素质,社会责任感,创新思维等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数学学科蕴含的逻辑推理和创新实践能力对学生全面成长有着明显推动作用。再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发展水平,根据每个专业的特点来加入职业素养教育,既能帮助他们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等基本技能,又能丰富数学课程的内容,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价值观培养的局限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后,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培养符合国家战略需要的优秀人才。
二、高职数学课中的课程思政资源开发问题的归因
(一)资源开发意识欠缺
课程资源意识薄弱:一些数学教师没有形成起科学的课程思政资源观念,缺少主动开发资源的意识,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资源创生过程里应当担当的关键角色,过于依靠现成的素材,诸如从网上下载的资料,而轻视自主创新的价值,在对资源内涵的认识方面,他们主要关注那些显性的材料,却忽视了课堂情景,师生交流以及行为模式这些隐性要素所蕴含的潜力,从而使得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育人思想不牢固:一些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制约,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和学业成绩的提升,而忽略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课程资源开发当作可能扰乱教学秩序的因素,没有深刻认识思政教育的长远育人功能,这种认知偏差使得他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把育人的主要思想转变为具体的行动,产生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情况。
(二)资源开发能力不足
资源开发能力欠缺:当下数学教育实践里,教师在资源开发整合方面的综合素质尚需提高,有些教师很难准确找出适合融入思政元素的数学知识点,在资源设计期间,常常由于缺少对学生成效实际需求的细致考量而背离预期目的,尤其在资源评判阶段,大部分教师并未形成完整的评判系统和科学的研究方式,这既影响到资源开发的品质,又削减了它符合教学需求的水平,进而影响课程的执行效果。
思政水平薄弱:数学学科教师在思想政治素养上存在明显的欠缺,他们的教学实践缺少系统的思政课程培训经历,而且同专职思政教师的合作互动比较薄弱,所以他们对思政教育功能的认识层次比较低,这样的情形之下,他们在开发教学资源的时候很难准确地提取出数学知识里的思政要素,也无法很好地把握思政教育的主导方向和实施范围,这就给资源开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规范性与有效性方面的制约。
(三)资源开发机制不完善
沟通机制缺失:当下,数学教师同思政教师之间的合作尚未形成系统化的模式,彼此间互动大多仅存在于某些特定的情景当中,如此一来就使得数学教师很难得到专门针对思政教育的支持,思政教师也很难深入了解数学教学的内在规律及其具体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很难做到高效地将资源进行融合和开发,这既对教育资源整合的效果又对资源使用的效率都产生了明显的限制作用。
评价与反思机制不健全:当下教育领域资源开发评价体系有着明显的漏洞,不能全方位地衡量教师投入产出比、目标达成度、资源质量以及实际应用效果,于是监管效能与激励机制的预期目标就难以完全达成,学校内部没有形成常态化的反思机制,缺少促使教师展开课后总结的制度保证,部分教师很难深入探究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改进工作也就难以持续开展。
保障机制不健全:从制度保障角度来讲,当下的教育体系没有形成起专门针对数学课程思政资源开发的管理架构,牵涉到的专项规划,师资培训以及协同备课等环节都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使得资源开发工作无法做到规范化的推进,进而影响到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在资金支持方面,学校在资源开发方面的投入明显不够,既没有设置专门的资金来予以扶持,又不能经由校企合作之类的途径拓宽多种融资渠道,这种情形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相关项目的开展情况和覆盖范围。
四、高职数学课中的课程思政资源开发的思路
(一)遵循资源开发原则
方向性原则:依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全面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保证教育资源的分配契合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经由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加深他们对中国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框架以及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培育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做到个人发展与民族振兴的有机结合。
适宜性原则:资源开发要符合高职数学教育的主要目的、课程框架以及行业标准,还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识发展特征,学习行为习惯以及专业需求,就不同的专业背景的学生群体而言,应该深入挖掘适合的思政教育资源,计算机学科可以利用算法设计来激发创新意识,财经管理学科可以利用统计分析来加强诚信观念培育,在实际操作时,一定要创建起系统的教学方案,避免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脱节,这样才能保证资源开发具备针对性,合适性并且达到预期效果。
发展性原则:教育体系要围绕学生持续发展和整体素养来展开,既要把学科知识和操作技能系统传授下去,又要着重培育他们的革新思维、操作能力以及团队精神之类的核心素养,凭借项目制学习,数学建模竞赛之类的方法强化实际教育的力度,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能协调发展起来,还要紧密关注当前的社会变化情况,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资料储存库,把最前沿的科技信息以及业界实例汇总起来加以利用,帮助学生更加顺畅地融入到将来社会发展进程中去。
思想性原则:着重于资源理论的主要内涵以及其价值导向作用,对数学学科中的哲学意味和伦理教育价值加以剖析,用极限思想来表现质变和量变的辩证联系,在解题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坚韧意志和革新思维能力,促使他们形成科学的认知体系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全方位地提升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
(二)提升参与主体能力与意识
强化教师育人与思政意识:学校要创建起系统的培训体系,不断展开针对数学教师的课程思政专题研修活动,经由聘请专家授课,举办专题研讨会等办法,来深入诠释“立德树人”理念以及在开发课程资源时的具体应用策略和责任担当,还要促使教师冲破传统的教学思维定式,促使思政教育深入课堂,把它当作推进资源创建的主要动力,激起教师自动参加到相关工作中的热情。
提升教师思政素养与开发能力:促使数学教师积极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依靠线上平台和专题讲座加深理论认识,提升政治敏锐度并明确教育价值导向,学校可以邀请课程思政领域的专家以及专职思政教师,给数学教师执行资源开发培训,按照具体需求给予个别化指导,着重改进其思政资源的挑选,融合和评价水平,定时举办资源开发经验交流会,流传典型事例,增进教师群体之间的合作与共同提高。
转变学校领导育人观念:教育管理者要形成系统化的人才培养观念,把课程思政资源整合融入校园总体教学规划之中,加大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并投入更多精力,学校管理层应深度介入资源创建环节,参加集体备课,课堂观察评估等事项,给教师给予政策指引和资源援助,要明晰教师在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具体的职责范围,部分扩大他们的教学自主权,促使教师基于课堂教学实际去革新资源生成方式,从而营造起全员共同推动的资源开发生态环境。
(三)优化资源开发过程
明确开发目标:按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联系国家发展大势,社会转型趋向以及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和数学学科属性,形成起多层次,体系化的课程思政目标体系,把总体目标拆解成家国情怀培养,品德修养塑造和职业素养提升这三个主要板块,依靠“专业方向—数学课程—单节教学”这层递进架构展开具体规划,由校级思政专家,专职思政教师和数学教研团队共同制订总体规划和框架方案,数学学科带头人联手思政教师细致规划每门课程的具体实施路径和核心内容,一线授课教师针对每一课时内容设计出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做到全方位覆盖,分层次推进。
丰富开发途径:一方面,教师要深入领会教材内容,把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全部提取出来,联系时代特征加入时政热点和行业前沿信息,从而充实教材内涵,加深应用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起到带头作用,也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依照他们的兴趣喜好,学习行为以及心理特性等不断变动的情况,抓住课堂里出现的即时思政机会,促使资源开发走向多样化方向。
构建网络资源库:学校层面,高校要设立专门的资源开发机构,承担遴选优质数学课程思政素材的任务,根据素材特点和教学需求展开系统分类与整理,创建校级数学课程思政资源共享平台,促使资源高效流转并及时更新。教师层面,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把各种教学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个性化的资源储备体系,利用云计算技术改进资源获取手段,改善辅助教学材料的使用效率和质量水平。
(四)完善资源开发保障机制
健全组织与制度保障:为了推动数学课程思政资源开发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学校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来协调各部门合作以及学科之间的融合事宜,建立起一套包含资源开发管理、师资培养、集体备课、质量评判在内的专项制度框架,明确各项操作流程、评判准则以及具体要求等内容,给教师们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给予一定的规范性指导,并且把资源开发所取得的成绩纳入到教师职称评定及绩效评定的范畴当中去,从而激发起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建立多元评价考核机制:构建评价体系的时候,要整合资源投入规模,目标达成情况,质量水平,实践应用效果等多方面指标,从而做到评价过程的全面覆盖和系统管理,在主体构成上,可以设立由校级管理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学学科教师,学生组成的多元评价机制,校方凭借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获取基本数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专业角度展开评判,教师团队要完成自我总结,并承受同行评议,学生经由问卷调查,课堂互动反馈给予参考,以此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度,要联系反馈信息制订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促使形成“研发-评估-反思-改善”的循环模式。
加强资金保障:高校专门设立专项基金,着力于数学课程思政资源的开发和创建,依照实际需求来合理分配资金,着重扶持资源库的创建,师资培训以及实践教学活动的展开,而且积极开拓多种资金筹措途径,经由校企协作,社会捐助等方法引入外部资源,给资源开发给予连续稳定的经济支撑,保证相关工作具有长久发展的坚实根基。
总结:把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高等职业院校数学教学之中,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目前资源开发进程中出现的理念滞后,实践能力缺乏,制度保障薄弱等状况,迫切要经由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创建,改良开发流程规划,完善运行机制,促使两者深度交融。后续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范围,联系各个专业的数学课程特点,塑造更具针对性的资源体系,给深化课程思政改革给予更全面的理论支撑和操作指引。
参考文献:
[1]张小辉,周敏.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路径探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4,(09):123-125.[2]雷阿芳.“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数学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探究[J].教师,2024,(20):12-14.[3]熊妍茜,冯朝军.高职数学课程思政模式构建与实践路径探析[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4,37(01):25-30.[4]高瑾,林园,李晓堂.“四成”育人视域下高职数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1(05):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