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数字化时代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孟凡

泰安市新泰市龙廷镇中心小学 山东泰安 271203

引言

当今世界已全面迈入数字化时代,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社会各领域,教育亦不例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要“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资源,促进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如何主动拥抱数字化变革,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教学效能,是摆在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聚焦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探究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如何优化教学策略,实现技术赋能与语文育人目标的有机统一

一、数字化时代小学语文教学的机遇(一)资源极大丰富与获取便捷化

数字化平台(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学习通、超星学习等)汇聚了海量优质教学资源,包括经典诵读音频、名家范读视频、动态汉字演变动画、拓展阅读文本、多媒体素材库等,打破了传统教材和课堂的时空限制,为教师备课、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强大支持。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与互动性增强

交互式电子白板、平板电脑、教育APP(如“汉仪书法大师”、“出口成章”、“喜马拉雅儿童”)、在线协作工具(如腾讯文档、石墨文档)等,使识字写字可借助动画演示、AR 临摹,阅读理解可融入情境模拟、在线讨论,习作表达可实现即时评改、多媒体呈现,口语交际可进行视频对话、角色扮演,极大提升了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参与度。

(三)个性化学习与精准教学成为可能

基于学习分析技术,智能教学系统能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答题情况、阅读偏好等数据,帮助教师精准把握学情,识别个体差异,推送定制化学习资源和练习,实现“因材施教”。学生也可根据自身节奏和兴趣进行自主选择和探究。

(四)拓展学习空间与促进深度学习

线上博物馆、数字图书馆、虚拟研学平台等,将语文学习延伸至广阔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场景。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在线协作项目等,能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整合、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表达,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二、数字化时代小学语文教学优化策略

(一)聚焦核心素养,明确技术赋能方向

数字化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绝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必须围绕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进行精准设计和应用。在识字写字方面,通过“汉字的故事”等APP 展示独具匠心的造字法,以及AR 技术带来的笔顺动态演示,学生得以在趣味中探寻字源,巩固规范书写,潜移默化地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在阅读理解领域,有声书平台创造沉浸式阅读体验,电子书批注与思维导图工具则助力学生梳理文本、解析内涵,VR/AR 技术更能将学生“带入”经典场景,如《草船借箭》的战场,有效深化理解,激发情感共鸣,全面提升思维品质与审美能力;对于习作表达,在线协作平台促进了小组共写与互评互改,而鼓励多媒体素材(如照片、音频、视频)的数字故事创作(如“剪映”微视频日记),则极大地丰富了表达形式,点燃创作激情,强化信息整合与表达能力;而在口语交际层面,视频会议软件打破壁垒,实现跨区域的辩论与故事分享,录音设备则为学生提供自我与同伴的评价机会,这些模拟与真实的交际情境,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倾听、表达与应对能力。

(二)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深度融合

为实现语文教学效能的提升,我们必须创新教学模式,深化数字化与传统教学的融合。情境化与游戏化教学是关键,通过“汉字闯关”APP、在线“诗词飞花令”竞赛,以及VR 模拟口语交际训练,在“玩中学”中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内驱力。项目式学习(PBL)与探究式学习则引导学生围绕特定主题,利用网络、数字图书馆等工具搜集资料,通过小组协作完成研究报告、数字故事等,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混合式学习充分发挥线上线下优势,将课前线上自主预习(如微课视频)与课中深度研讨、协作创作,课后个性化练习相结合,实现灵活性与互动性的统一。翻转课堂则将知识传授环节前置至课前,利用数字化资源确保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课堂时间则得以聚焦于答疑、讨论、探究和实践等高阶活动,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这四大创新模式相辅相成,共同推动语文教学向更具吸引力、更有效率、更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方向发展。

(三)加强家校协同,营造良好生态

为了最大化数字化教学的成效,构建一个积极、支持性的家校协同环境至关重要。这需要学校与家庭的同心协力,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数字化学习生态。学校需要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引导。通过定期的家长会、多元化的线上沟通平台(如微信群、家校APP),向家长深入浅出地阐释数字化教学的理念、具体方法及其对学生学习的深远价值。要耐心解答家长的疑虑,争取他们对数字化教学的理解、认同和有力支持,让他们成为教育合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学校应为家长提供切实的资源支持。主动向家长推荐一系列经过筛选的、优质且适合家庭使用的语文学习类APP、官方网站以及数字资源库。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家长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将家庭学习空间转化为一个互动、高效的学习场所。培养孩子健康、自律的数字化学习习惯是家校共同的责任。学校应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在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长度和内容,避免过度沉迷。通过家校双方的合力,共同引导孩子学会合理规划使用时间,有效辨别信息,形成自律、高效的学习习惯。最后,通过设计家校互动活动,延伸学习的边界。组织一些需要家长积极参与或支持的数字化语文实践活动,例如“家庭故事会”的录音分享、“亲子共读”的线上打卡,或是共同开展家乡文化的线上调查项目。这些活动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更能让学习渗透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实现家校共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字化时代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提出了深刻的挑战。小学语文教师应秉持开放、审慎、创新的态度,主动拥抱变革。通过聚焦核心素养、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家校协同,构建技术与人文深度融合的智慧语文课堂。只有这样,才能在数字化浪潮中把握方向,让小学语文教育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真正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具备深厚语文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新时代少年。数字化教学之路任重道远,需要一线教师、研究者、管理者和社会各界的持续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张子丽.数字化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平等对话”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3,(21):111-114.

[2]鲜慧军.数智时代发展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数字化教学创新策略[J].作家天地,2024,(1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