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背景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
李翔
安徽荣徽建投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省亳州市 236800
引言
因全球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城市更新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以及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举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风景园林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更新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科学合理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不仅能够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提升空间品质,还能传承城市文化、增强居民幸福感。
1 城市更新的规划原则
城市更新,指的是根据居民的生活需求、城市的发展需要,对城市的各项服务功能进行评估,并对其中无法满足现代化城市发展需求的区域进行改建,使城市始终保持良好的功能和风貌。城市更新的规划原则主要围绕可持续性、资源高效利用和居民参与三个核心方面展开。可持续性原则强调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平衡,避免牺牲长期利益以换取短期增长。资源高效利用则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优先考虑资源的节约和高效配置。居民参与原则认为,城市规划的过程应该是开放和包容的,确保各利益相关者,特别是普通居民能够参与到规划决策过程中来。
2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现状
2.1 缺乏本土特征
当前,许多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在挖掘与融合本土特色方面做得不够充分,导致设计方案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同质性和模式化倾向。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外来设计理念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而本地的文化特质、地方风情以及自然环境的独特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彰显。这类设计不仅削弱了地域间的识别度,还容易造成景观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脱节,难以实现与自然美景及历史文化背景之间的和谐共生。此外,过分依赖于标准化的设计语言和形式模板,忽视了当地自然条件及文化内涵的独特需求,使得园林空间缺乏应有的个性魅力和精神内核。
2.2 设计风格较少
虽然当代园林设计的概念正在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但很多项目仍旧受限于传统风格的影响,表现出创新能力的欠缺。目前,在园林规划中往往局限于几种常见的样式,比如现代简约风或欧式风格等,而没有充分融入地方文化和自然环境的独特性。这种风格上的单一性和模式化倾向,使得设计方案缺乏生机与独特魅力,难以创造出具有标志性的景观效果。此外,这样的局限也限制了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能力,减少了园林所能提供的体验多样性和情感联系,进而影响到其吸引力及其长期存在的价值。
2.3 忽视了园林设计的细节内容
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细微之处往往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导致了整体设计缺乏应有的精致感。许多设计师在规划宏观布局时,对诸如园区标识、座椅安排以及步道设计等细节方面的考量不够充分。实际上,这些细节不仅是提升园林空间使用体验不可或缺的部分,也直接反映了景观设计的整体质量。忽视此类细节可能会削弱园林的功能性和美观度,进而影响其舒适性与便利性。
3 城市更新背景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技术
3.1 场地分析与评估技术
运用 GIS、RS 技术进行场地分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综合分析场地的地貌、地形、植被、土壤等自然条件以及交通、建筑、人口等人文条件;遥感(RS)技术能够快速获取场地范围中的空间信息,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建立场地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包含土地适宜性、生态敏感性、交通可达性、文化价值等多个维度的评估指标体系,全面落实场地分析、评估工作,为规划设计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3.2 生态修复与营造技术
生态修复技术:采用人工湿地、生态浮岛等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净化水质,恢复水体生态功能;运用土壤改良技术,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为植被生长创造良好条件;通过植被恢复技术,重建本地植物群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营造技术:构建生态廊道,将城市各个生态斑块有效连接起来,促进物种的迁移和基因交流;设计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海绵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消纳和利用,提升城市应对暴雨等极端天气的能力。
3.3 空间优化与功能整合技术
空间布局优化方法:打通城市中的“断头路”、拆除违建等,将分散的开放空间连接起来,形成连续的公共空间网络和城市绿道;合理调整功能分区,将不同功能空间组合起来,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功能整合策略:将风景园林与商业、居住、交通等功能空间融合起来,如在商业区设置街头绿地和休闲广场,在居住区配套建设社区公园,在交通枢纽周边打造绿色交通节点,实现功能互补,提升城市整体活力。
3.4 文化表达与景观塑造技术
文化元素提取与转化:深入探究城市历史文化,提取如民俗图案、传统建筑符号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并将其转化为景观小品、铺装纹样、植物配置等设计语言,融入到风景园林中。数字化技术应用:利用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数字化技术,建造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场景,让居民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城市文化;通过智能导览系统,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文化讲解服务。
3.5 运维模式创新实践
3.5.1 多元共治管理架构
建立“政府监管 + 专业机构运营+社区自治”的多元管理模式:政府制定《城市更新绿地运维标准》,第三方企业负责绿化养护与设施维护,社区成立“护绿小组”参与日常监督。成都宽窄巷子采用“商业收益反哺维护”机制,商户按经营面积分摊景观维护费用,形成可持续的运维资金链条。
3.5.2 数字化运维体系
开发“园林健康监测平台”,通过无人机巡检植被病虫害、智能传感器采集土壤肥力数据,形成可视化运维图谱。该技术在某植物园应用后,病虫害识别效率大幅提升,养护成本显著降低。动态监测数据同步接入城市管理平台,为后续更新规划提供数据支撑,实现“监测-评估-优化”的闭环管理。
结束语
总之,城市更新背景下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对于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通过深入分析城市更新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关系,剖析当前现状问题,运用先进的关键技术和实践策略,能够有效解决城市更新中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面临的难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邓宗益.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4,(22):130-132.
[2]陈华杰.风景园林规划及植物景观施工策略探究[J].中华民居,2024,17(08):95-97.
[3] 唐洧端. 风景 园林施 工生态 理念融 入的途 径与方 法[J]. 中国林 业产业,2024,(10):86-87.
[4] 余婉姻. 将人性化理念融入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要点分析[J]. 房地产世界,2024,(10):68-70.
[5]徐放,林大海,刘悄然.3S 技术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浙江工艺美术,2024,(09):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