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桃李芬芳.以德为上

作者

曾莉

渝北区两江小学 重庆 400000

小学是孩子重要的成长阶段,其后期的性格与品质受到这一阶段的影响颇多,所以在此阶段展开德育教学尤为重要。而语文这一学科作为小学教学活动中的基础学习内容,其本身承载着丰富的道德文化底蕴,且教材本身也蕴含着多元化的德育知识,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实现文化与思想上的融合,从而在其中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切实提升学生本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为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其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一、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一)能够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教会学生语言的同时为学生传递作文的真谛,真正意义上做到教书育人,故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基本上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因为小学生在认知方面存在感性思维,所选择的文本内容大多具备真挚的情感,为此将德育教育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带动思想上的碰撞,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

(二)符合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在小学教育中分数不再是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再教育过程中愈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旨在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好青年。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走向,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能够符合新形势以及新标准对于小学教育的需求。

二、让"德育活动"蕴于语文课堂教学(一)将道德教育融入阅读教学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能够有效开展德育教学内容,可以将德育教育与阅读教学相互融合。教师本身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对相关阅读材料进行拓展,通过对课内外材料的收集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还能够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使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的道德认知。

以了解传统文化为例,在此间教师可以选取《北京的春节》《腊八粥》等具备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进行课上教学展开引导,让学生进行阅读,从而在其中加强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在经过系统性的学习之后,使学生能够对于传统民俗有一个充分的认知,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使其在课下对有关于民俗文化的文章进行搜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也可以进行好的篇幅推荐,为学生选择出适合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文章,比如说汪曾祺的《故乡的元宵》、冯骥才《花脸》等等,以此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其本身的知识储备,在提升其阅读能力的同时更好的将德育教育渗入其中。

(二)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深入挖掘德育元素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教材编制过程中所纳入的教材内容基本都与年龄相符合,能够在思想上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小学语文教材中本身所包含的德育元素较多,但是有些德育内容所表现的并不明显,存在一定的隐含性,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发掘,将其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对学生进行直观展现,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育素养。比如说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许多有关于家国情怀的诗词以及爱国主义的素材,教师可以结合相关内容对学生讲述古今学者的英雄事迹和崇高品格,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个人情操。此外,教师可以对学生布置相关的课后任务,指导学生从书籍、网络上查找相关素材,而后进行课上讨论,使学生们能够勇敢的说出自己的看法,从而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再如,教材中也有关于动物保护的内容,在进行此类文章教学时,教师要以课本为依据引导学生养成爱护环境、保护动物的意识,将课本中所隐含的德育内容以另一种形态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的同时深入对于德育的理解,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同时使其自身品格得到升华。

三、结语

综上而言,在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需要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活动进行融合,以此助力小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对小学语文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在教育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学习方案,将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实现有效融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做到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并重,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红岩.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措施[J].智力,2022(29):135-138.

[2]苏玲瑞.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措施[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2(6):59-61.

[3]李小梦.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措施[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9):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