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地下车库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设计与施工工艺

作者

李文明

青海能投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青海省西宁市 810100

引言

近年来,地下车库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其结构防水性能至关重要。后浇带作为解决结构变形、沉降问题的关键构造,传统施工方法却存在施工周期长、易出现开裂渗漏等不足,影响地下车库正常使用及耐久性。而超前止水构造设计与施工工艺的应用,能有效弥补传统缺陷,保障地下车库防水质量,提升整体性能,对提高工程质量、减少后期维修成本意义重大。国外较早开展相关研究,在构造形式创新等方面成果颇丰。国内也越发重视,诸多学者和工程人员对其优化改进,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但仍有提升空间,需进一步深入探究。

二、地下车库后浇带相关理论基础

2.1 后浇带的作用与原理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混凝土因温度、收缩不均以及沉降差异等因素产生有害裂缝而设置的临时性施工缝。在地下车库结构中,它能有效释放混凝土早期收缩应力,减少因结构过长、基础不均匀沉降等导致的结构变形破坏。例如,对于面积较大的地下车库,通过合理设置后浇带,可让不同区域的混凝土结构在一定时间内自由伸缩,待结构相对稳定后再进行浇筑封闭,从而保障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同时,依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可分为伸缩后浇带、沉降后浇带等,各自适用于不同的地质条件与结构形式组合场景。

2.2 传统后浇带施工方法的弊端分析

传统后浇带施工时,需长时间等待主体结构沉降稳定或混凝土收缩完成才能进行后续浇筑,这使得施工周期大幅延长。而且,由于后浇带处长期暴露,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在后续浇筑时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易出现收缩裂缝,导致防水性能下降,给地下车库带来渗漏隐患。

三、配筋混凝土超前止水带施工技术的构造形式

3.1 底板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

在底板后浇带下方增加附加板带是关键构造之一。附加板带的厚度通常依据底板厚度及设计荷载等因素确定,一般为 300-500 毫米,其配筋需经过严格计算,采用合理的钢筋直径与间距,如常用的直径 12 - 16 毫米的钢筋,间距 150 - 200 毫米,以此增强结构的承载能力与抗变形能力。附加板带与主体底板通过钢筋的有效锚固进行连接,保障整体受力协同,可有效阻止地下水从底板后浇带处渗透,为后续施工及使用提供可靠防水保障。

3.2 外墙后浇带超前止水构造

外墙后浇带外侧设置混凝土导墙,导墙高度一般在 300-600 毫米左右,厚度 200 - 300 毫米,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 C20 的混凝土浇筑。中间设置变形缝,宽度约 20 - 30 毫米,填充挤塑聚苯板,既能适应结构变形,又能起到保温隔热作用。外贴式或中埋式止水带安装在相应位置,外贴式止水带紧密贴合外墙表面,中埋式止水带精准埋设在混凝土结构中,二者协同作用,有效阻断地下水通道,确保外墙防水效果。

四、配筋混凝土超前止水带施工工艺

4.1 施工准备阶段

施工放线环节,需依据设计图纸,精准放出后浇带及超前止水构造的位置、尺寸,利用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工具,确保放线精度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为后续施工提供准确基准。垫层施工时,要选用合适的砂石料及水泥,按照设计要求的配合比进行搅拌,保证垫层厚度均匀,一般控制在 100 - 150 毫米,且表面平整度误差不超过 5 毫米,为防水层铺设创造良好条件。

4.2 防水及相关结构施工环节

防水层施工方面,若采用卷材防水,需先清理基层,保证其干燥、平整,然后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卷材铺贴,如采用热熔法或冷粘法,卷材搭接宽度不小于 100 毫米,确保防水卷材间紧密贴合无空鼓。保护层施工时,

常采用细石混凝土,厚度约 50 毫米左右,施工时要注意振捣密实,避免出现裂缝,防止后续施工对防水层造成破坏。

4.3 钢筋与止水带安装工序

钢筋下料、加工要严格按照设计尺寸,对钢筋的长度、弯钩角度等精准把控,保证加工质量。在安装时,依据设计间距有序摆放,尤其在超前止水构造部位,要确保钢筋位置准确。止水带安装过程中,外贴式止水带要粘贴牢固,中埋式止水带要准确定位并固定好,防止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移位,且要与钢筋、模板配合良好,避免相互干扰。

4.4 混凝土浇筑及养护要点

混凝土配合比要考虑抗渗、抗裂等性能,添加适量外加剂。浇筑时采用分层浇筑方式,每层厚度控制在 300 - 500 毫米,振捣要密实均匀,避免出现漏振、过振现象。浇筑完成后,及时覆盖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 14天,确保混凝土强度正常增长,提升结构整体质量。

五、配筋混凝土超前止水带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5.1 工程质量保障方面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配筋混凝土超前止水带施工技术展现出了卓越的质量保障能力。相较于传统后浇带施工,采用该技术后,后浇带处的抗渗性能显著提升。例如,通过对多个地下车库项目的渗漏检测发现,运用超前止水带技术的区域,渗漏点数量大幅减少,防水效果更持久稳定。其在抗裂方面同样表现出色,由于构造设计合理,附加板带、止水带等协同作用,有效分散和抵消了混凝土收缩、结构变形产生的应力,使得后浇带处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出现概率极大降低,保障了地下车库结构的完整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从根本上提升了工程质量。

5.2 工程进度影响分析

传统后浇带施工往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进行后续作业,而配筋混凝土超前止水带施工技术打破了这一局限。它允许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较短时间内就开展后浇带相关施工,大大缩短了整体施工周期。经对比分析,采用该技术可使地下车库项目的总工期缩短 15%-20% 左右,有效加快了工程进度,使得项目能够更早投入使用,创造更多效益。

5.3 成本效益评估

从成本角度来看,虽然前期在材料、工艺等方面投入会稍有增加,但综合考虑其减少的后期维修成本、因工期缩短节约的人力成本和设备租赁成本等,整体成本是降低的。同时,提前投入使用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而且保障了地下车库的正常使用,减少因渗漏等问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社会效益也得以彰显,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六、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配筋混凝土超前止水带施工技术在地下车库中应用的研究,可知其在构造设计与施工工艺方面优势显著。有效解决了传统后浇带施工时间长、易开裂等问题,提升了后浇带处的防水、抗裂性能,保障工程质量,同时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地下车库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然而,本研究尚存在一定局限,如对不同复杂地质条件下该技术的适应性探讨不够全面等。未来,可进一步深化研究,结合更多新型材料优化超前止水构造,探索智能化施工监测手段,以更好地适应多样化的地下车库建设需求,推动地下工程施工技术不断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子康. 超高层建筑后浇带的施工与质控措施探究[J]. 砖瓦世界.2023,(23).

[2]陶帅国.超前止水后浇带施工质量的提升措施[J].建筑·建材·装饰.2023,(16).

[3]李允栋. 建筑工程中超前止水沉降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J]. 中国房地产业,202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