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视障游客在苏州不同类型景区的空间竞争力比较研究

作者

涂超 王璇璇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9

一、前言

在地理区位与旅游文化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旅游地空间竞争力往往催生差异化演进。本文以穹窿山景区、同里古镇和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为样本(研究对象皆为苏州综合竞争实力较强,代表了旅游地的竞争力水平),通过深度访谈捕捉视障游客对景点感知差异,旨在了解他们在旅游体验中遇到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更具针对性的优化建议方案。

二、国内外文献回顾

对旅游地竞争力的研究可回溯至20世纪中期,其研究重心主要聚焦于旅游资源、旅游基础设施以及市场距离等要素对旅游竞争力所产生的影响[1]。在国内,针对旅游地竞争力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末期,彼时研究内容主要围绕着我国国际旅游竞争力的提升策略展开[2][3]。21世纪后,相关研究内容不断丰富和拓展,逐渐延伸至旅游竞争力的测度领域[4],以及竞争力提升路径的探索方面[5]。旅游地的功能价值、整体价值及情感价值感知显著影响游客满意度,这一结论已得到Lee等[6]的实证研究支持。据此,本文以苏州市视障游客为研究对象,依据前人的研究基础,与当地视障游客进行了深层次访谈,以期准确掌握他们对旅行的感知差异,提出普适性模型(结构方程均值模型),以及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三、研究问卷及数据处理

本文采用问卷+访谈的形式对去过穹窿山景区、同里古镇景区和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的31位视障人士收集信息,并采用SPSS24.0和Amos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问卷有效回收率为 83.9% ,有效问卷共26份,调查时间为2025年5月12日至6月1日。本调查问卷分为五个部分:资源感知、服务感知、社区感知、游客满意度和游客忠诚度,以及访谈者的个人相关信息,如年龄、视障程度等题项。从收集的样本来看,女性在36-55岁年龄段的居多 ♯♯81.2% );有87.4%的人是已婚;大部分人是中专及以下学历。

四、实证研究分析

(一)问卷的信赖性和妥当性

首先对问卷中的五个部分分别进行KMO统计量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根据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结果,在5%水平上各个描述项均达到了显著。表明前述五个类别存在公因子。同时,KMO值也均达到了0.86,进一步支持了这一结论。

(二)模型的建立

在一个视障游客的资源感知、社区感知与服务感知对游客满意度、忠诚度影响的因果模型研究中,本文提出以下关于视障游客在三个景区的因果模型图,如图1。Amos根据这3个理论模型图提供了5个内定的参数限制模型:①模型1:设定测量系数相等;②模型2:增列结构系数相等;③模型3:增列结构协方差相等;④模型4:增列结构残差相等; ⑤ 模型5:增列测量残差相等。最后通过AMOS24.0进行运算和拟合,结果显示只有模型5(最严格限制模型)可以估计,其余模型的理论模型均无法估计。

在模型5(以穹窿山为例)标准化估计值路径中,5个潜在变量的测量指标的因素负荷量在0.51~0.97之间,如图2。在模型适配度统计量中,除卡方值与RMR值未达模型适配标准外,其余统计量均达到模型适配标准的指标,整体而言,模型5因果模型可以被接受,即表示该模型对不同类型景区间的视障游客而言,也具有测量恒等性。综上所述,模型5的因果模型具备了结构方程均值模型的特征(且通过了复核效度检验),模型均适用于本文研究对象。

在本研究的问卷题项中,通过AMOS24.0对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了运算,将低于0.5的标准累积量的3个选项全部剔除后,剩下了15个题项。如下:

  
  

资源感知分为3个题项:1.您认为景区内的盲道、无障碍洗手间、语音提示等设施是否齐全且可用?2.您在旅行中是否通过触觉地图、语音导览或盲文标识获取了足够的信息?3.您认为从住宿到景区的公共交通或专用接驳服务是否方便?服务感知分为2个题项:1.您认为景区工作人员是否具备引导视障游客的基本技能?2.您希望工作人员在您提出需求时,回应方式如何,并如何解决问题?社区感知分为3个题项:1.您认为当地社区对视障游客的尊重和接纳程度如何?2.您在社区中是否感受到居民愿意主动提供帮助(如指路、协助使用设施)?3.您认为通过社区活动或交流,能否感受到当地文化特色?游客满意度分为3个题项:1.您对本次旅行的整体安排和体验是否感到满意?2.您认为旅行中的各项服务是否基本满足了您作为视障游客的特殊需求?3.您在旅行过程中是否感到安心、舒适,没有因障碍产生焦虑? 游客忠诚度分为4个题项:1. 如果条件允许,您是否愿意再次来此旅游?2.您是否会向其他视障朋友推荐这个目的地?3.您是否对该景区的无障碍服务感到认可,并愿意支持其改进?4.您未来是否愿意参与该景区组织的视障游客体验反馈活动?针对本文在问卷调研、访谈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3点相对应的解决对策:

五、解决方案

1.构建全域无障碍设施网络,破解“行路难”痛点

在穹窿山景区进出口、同里古镇退思园出入口和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等高频游客量流动点增设可触摸地图,明确方向指引;引入智能手环+蓝牙信标技术,在景区内布设定位基站,当视障游客偏离路线或停留超过一定时间时,手环震动提醒并推送语音指引;太湖旅游度假区游艇码头、穹窿山景区观光车停靠站等交通节点,应配置带语音播报功能的电子大屏幕,实时显示车辆位置与剩余座位,并提供实时语音播报功能。此外,各个景点处也要有盲文文字导引,方便视障游客清楚自己的位置。

2.完善公共设施 强化无障碍服务意识

为让视障游客畅享无障碍旅程,景区可在洗手间外增设盲文触感导向牌,并内置语音播报系统,实时提示洗手台等功能区位置;餐厅同步配备盲文菜单,退思园入口加铺临时斜坡,并用颜色区分开;核心景点如孙武苑增设高辨识度的触觉标识,布设触感地图与盲文导览手册,引导视障者快速锁定洗手间、餐厅及公共服务点,整体提升满意度。若导盲犬有相关证明,则应同意导盲犬随视障游客一同进入景区,以此减少他们的不便。

3.景区差异化发展 增强自身吸引力

通过访谈可以发现,不少视障游客认为这三个景区的旅游体验总体满意度不高,对他们的吸引力不足。为了增强吸引力,三个景区亟需开发各自独特的旅游产品,充分挖掘各自的文化特色,打造鲜明的旅游IP。例如,同里古镇可以侧重展现其水乡古镇的独特风貌和桥梁文化;穹窿山风景区则可以依托“兵圣故里”IP,打造“孙子兵法沉浸式触感体验馆”,以可触摸的竹简兵法、3D地形沙盘及声控互动讲解,让视障游客在“摸得到、听得见”的氛围中领略兵学智慧;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可以深入挖掘渔文化、水文化,推出“听浪·触水”主题游线,强化“烟波太湖、渔火人家”的独特记忆点。

六、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把视障游客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定量研究与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他们在苏州不同类型景区的旅游感知体验,从而了解到景区在创造无障碍环境方面存在不同差异。为了景区更好地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环境,并基于视障游客的访谈结果,提出了三点改进建议,以期提升视障游客的旅游体验。

参考文献

[1] DEASY G F,GRIESS P R. Impact of a tourist facility on its hinterland [J].Annals of the A 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1966, 56(2):290-302.

[2] 李辉,武晓英,明庆忠. 游客感知视角下的民族旅游地竞争力研究—基于西江千户苗寨和肇兴侗寨的对 比分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2022(6):101-115.

[3] 黎洁,赵西萍.论国际旅游竞争力及其阶段性演进[J].社会科学家,1999(5):20-22.

[4] 岳川江,吴章文,郑天翔,等.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25(5):795-801.

[5] 刘中艳,罗琼.省域城市旅游竞争力测度与评价—以湖南省为例[J].经济地 理,2015,35(4):186-192.

[6] LEE C, YOON Y, LEE S.Investigating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erceived value,satisfaction, and recommendations: the case of the Korean DMZ [J].Tourism Management,2007,28(1):204-216.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2024年度校级课题《基于结构方程均值模型的视障群体感知对苏州旅游地空间竞争力的比较研究》(课题编号:YJ-SK2413)的阶段性成果。

个人信息(研究方向):社会旅游,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者消费体验。邮箱:1102486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