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优势评价

作者

鞠振煜

白城中心医院 吉林白城 137000

直肠癌起源于直肠黏膜上皮细胞,大部分从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高发于直肠乙状结肠交界位置到齿状线之间, 80% 以上为腺癌[1]。直肠癌可致排便异常,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大,需及时诊断并通过手术治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术式,目前可通过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开腹手术创伤大,尤其是低位直肠癌,由于浸润较深,需进一步扩大切除范围,增加出血量和创伤性,导致术后恢复缓慢[2],而腹腔镜手术不仅创伤小,且安全性较高,利用腹腔镜放大功能,精准切除病灶。本文将评价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优势,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 70 例直肠癌患者进行分析,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35例一组,收治年月:2024 年 1 月至 2025 年 1 月。对照组:男/女 =20/15 ;年龄 45~76( 56.31±6.17 )岁;疾病分期:Ⅱ期/Ⅲ期=19/16。观察组:男/女 =22/13 ;年龄 44~78( 56.50±5.98 )岁;疾病分期:Ⅱ期/Ⅲ期=17/18。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 P>0.05 。

纳入标准:(1)符合直肠癌诊断标准[3];(2)预计生存时间在三个月以上;(3)满足对应手术指征。

排除标准:(1)接受过放化疗、免疫治疗;(2)合并急慢性感染、血液病、脑器质性疾病等;(3)患有精神疾病。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截石位,全麻,消毒铺巾,切口从下腹部正中取,长度 15~20cm左右,将皮肤、皮下组织逐层切开,对右侧乙状结肠做分离处理,乙状结肠左侧系膜游离,汇合左右两侧,骶前间隙和直肠后壁游离至肛提肌,再将直肠前壁和侧壁分离,对输尿管施加保护,全直肠系膜切除,肠管四周淋巴结清扫,直肠完全显露,于肿瘤下方 2cm的位置将直肠肠管切断,从肿瘤上方 8~10cm的位置将结肠肠管切断。切除的标本取出后,直视下将肠段吻合,用温生理盐水对盆腹腔冲洗,切口缝合,置管。

观察组(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截石位,全麻,从脐下缘 2cm处取切口, 5~10mm 左右大小,建立人工二氧化碳气腹腔,控制腹内压 13~14mmHg ,腹腔镜置入,探查腹腔,再从右髂前上棘和锁骨中线相交处取 10mm 大小的切口,并作为主操作孔,再从左右锁骨中线平脐处、耻骨联合处,各取一个 5cm大小的切口,并作为辅助操作孔,将操作钳和超声刀分别置入,探查腹腔内脏器的解剖结构,确定肿瘤位置,利用超声刀将乙状结肠和降结肠系膜分离,使肠系膜动脉底部完全显露,牵拉并离断系膜,动脉结扎,肠管四周淋巴结清扫,暴露直肠,从肿瘤下方 2cm位置将直肠切断,肿瘤周围肠管取出,再从肿瘤上方 8~10cm位置将结肠离断,标本取出后吻合肠段,并还纳腹腔,冲洗盆腹腔,缝合,置管。

1.3 观察指标

(1)围术期指标。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 24h疼痛程度、住院天数,疼痛程度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最低分 0 分为无痛,最高分 10 分为最痛。

(2)术后并发症。统计术后 7 天内肠梗阻、手术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8.0 版统计学软件分析文中数据,计量资料( x±S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n( 9% )]采取 ⋅χ2 检验, P<0.05 表示对比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术期指标

表 1 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 24h疼痛评分更低,住院天数更短,P<0.05, 。

表 1 围术期指标( x±S )

2.2 术后并发症

对照组术后出现 1 例肠梗阻,4 例手术切口感染,2 例肺部感染,合计7 例( 20.00% ),观察组术后出现 1 例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 2.86%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 χ2=5.081 , P=0.024 )

3 讨论

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主要和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以及基因遗传等因素有关,需及时通过手术切除病灶,解除症状,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传统开腹手术虽能较完整的切除病灶,但会产生较大创伤,术后并发症多,恢复缓慢,尤其对于年龄较大的老年患者而言,如此大创伤的手术引起的后果是非常严峻的,应在考虑手术效果的同时,兼顾手术安全性。

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术式,经腹壁小切口置入腹腔镜和手术器械实施手术操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诸多优势。此次研究中观察组 35 例患者在腹腔镜辅助下实施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结果显示,该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 24h疼痛评分更低,住院天数更短,且和对照组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由此验证了上述提及的腹腔镜手术的几个优势,腹腔镜辅助下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术中呈现的是三维立体视野[4],主刀医生能清楚的观察和辨别,操作顺畅,能减少机械性损伤,进而降低出血量,并且腹腔镜精细化高,手术的解剖层次更加清晰,分离操作更加精细[5],有效减少并发症,小切口操作可减少腹腔暴露面积,预防细菌感染,加快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具有出血少、疼痛清、并发症少、恢复快等诸多优势。

参考文献:

[1]阚诗轩,张煜,徐朔,等.腹腔镜辅助直肠癌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学 习曲线探究[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4,30(5):584-588.

[2]陈佳钰,李玥,陈帆,等.直肠癌患者经肛门或腹腔镜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后 的 生 活 质 量 分 析 : 一 项 回 顾 性 队 列 研 究 [J]. 中 国 癌 症 杂志,2025,35(4):376-385.

[3]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国家病理质控中心,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结直肠癌分子病理检测临床实践指南(2025版)[J].中华病理学杂志,2025,54(5):448-462.

[4]卢臣,梁道明,向前明,等.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23,31(4):686-689.

[5]郭紫贤,何泽玮,钟世彪.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中的应 用进展[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4,30(3):389-391,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