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的作用及优化策略
李才伟
绿春县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队 云南 红河 662500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整个社会对于森林资源的需求期待更加活跃,森林资源不仅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及人民幸福提供了无数森林资源,而且还有力调节了自然生态环境,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起到了至关重要影响。受到诸多复杂因素影响,增加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难度,扎实做好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有助于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汇聚更多支持资源,确保相关的规划设计内容更加务实合理,持续推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走深走实。现如今,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各种新型的技术手段广泛应用到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当中,极大提升了调查规划设计整体成效,对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更具决定性影响。
1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作用
1.1 摸清林业资源情况
高水平、高质量调查规划设计,可提供有关森林资源的“家底清单”与“动态账本”,可为保护管理提供有效参考借鉴。依托调查规划设计,能够更好识别有待保护的珍稀森林物种,明确森林保护管理关键区域等。还可以对森林资源常态化变动情况有效监测,确保评估更加科学,增强对各种生态风险等的预警性[1]。
1.2 服务科学规划决策
为森林空间管控提供基础支撑,科学划定敏感区域,明确需要保护的红线范围,从源头层面对不能开发区域进行保护。实现木材供给、生态保护、碳汇增储等不同目标,逐步实现森林资源时间与空间配置优化,推动功能冲突化解,确保最终的整体效益[2]。为森林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可持续的经营开发方案,明确开发利用与补植更新要求,并对不合理采伐行为有效约束。
1.3 加快生态保护修复
有助于对森林病害问题有效精准识别,明确森林不同程度退化的现状、类型、原因,包括土壤大面积侵蚀、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以此为基础,制定更加科学的修复方案,有助于优化配置修复涉及到的资源,在保障质量基础上控制生态修复成本。
1.4 强化灾害防控管理
首先,做好灾害风险科学评估,并合理区划。做好调查了解可燃物的基本类型、实际载量等,划定科学森林火险等级。动态监测森林常见病虫害生成规律及发展趋势。合理推进防控工程规划事宜,包括生物防火林带、应急水源地等,还可指导营造林举措等。以调查规划设计为支撑,可制定更加高效的应急响应预案,包括明确最佳扑灭或路线或者设定安全避险区等[3]。
1.5 增强保护管理成效
以调查规划设计为契机,可实现技术标准及操作的规范化、流程化,有助于获取到的数据信息及管理行为科学对比。指导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宏观规划层层落到实处,对后续考核评估有重要作用。以调查规划设计获取到的海量数据信息为基础,建立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数据库,可确保在相关政策举措分析研判上更有参考,增强了保护管理的客观性、成效性、针对性[4]。
2 新时期强化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服务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优化举措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必须要深刻认识保护管理好森林资源的重要性,而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是必须要落实到位的关键一环,综合应用各种方式方法,持续推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走深走实,才能让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更加有底气,更为有力量。为此必须要围绕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做到以下几点:
2.1 跟进科技赋能实现智慧感知
首先,实现多源数据深度融合。多举措有效推广卫星遥感技术、激光雷达技术、无人机技术或者移动监测终端等,从而形成全天候、全方位的森林资源立体监控网络。可将更多精力放到森林资源碳储量、结构参数、健康状态或者生物多样性等的无损精准反演能力。其次,应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以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为导向,建立高水平林业大数据中心,大力推动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的普及应用,实现收集到的海量数据深层次挖掘,做到特定区域范围森林资源有效预警预测、智能监测机生态效应模拟评估等,还要加快更具友好型分析工具平台的开发利用。再次,构建数字化调查规划设计平台,实现对林业资源数据、分类、处理、分析等的全生命周期覆盖,确保保护管理内业处理的成效性、成果性。
2.2 增强规划设计的战略协同性
首先,突出生态优先性,筑牢底线意识。在规划设计当中,必须要强化看齐意识,坚定不移将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公益林、生态保护红线或者天然林等列入其中,以刚性约束推动相关要求落实到位。大力推动以自然为导向的解决方案、景观恢复等理念深层次推广。其次,加快“多规合一”,实现空间落地。为确保森林资源国土空间的规划设计成效,必须要努力实现专项规划和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等的深层次融合衔接。构建更具统一性的森林资源空间规划信息平台,实现不同保护需求与发展期待的有效梳理平衡,将可能的矛盾冲突降到最低。再次,优化森林经营方案,确保更具科学性、执行性。对原有的编制内容动态简化,更加关注可操作性,明确关键控制性指标,包括保护举措、更新要求与采伐量许可等。确保方案更具法律约束性、影响力,突出对森林经营活动或者采伐证许可发放等的决定性影响。加强对方案实际执行情况的监督评估,并动态优化调整[5]。最后,加快多元共治进程,呵护不同群体利益。在规划设计当中,更加注重多元协同机制的建立,将社会公众、专家及相关利益方等一并纳入其中,确保规划设计更具民主性、透明性,并具备更强的社会接受认可根基。还需要更加重视森林资源周边社区及原住居民等的权益保护。
结束语:事实证明,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并非单纯的技术工作,而是直接关系现代林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关乎中华民族千秋万代,为此对调查规划设计必须要给予足够重视。大力推动各种创新技术应用到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当中,有助于更好推动调查规划设计走深走实,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把握森林资源的基本现状,持续优化现有的保护管理举措,走好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与科学保护相结合之路,才能更好彰显森林资源的基础性、根本性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权典,王佳.统筹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法治基础——《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立法特色和亮点[J].南方农村,2023,39(04):47-49.
[2]张明明,王晓娟,粟海军,等.基于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保护专业综合实习模式探索—— 以贵州大学林学院为例[J].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 电子版),2020,10(06):45-49.
[3]顾荣.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的应用——以百色市为例[J].农村科学实验,2025,(05):140-142.
[4]余永辉,王洪敏.以高质量立法守护广东绿水青山——《广东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修订工作侧记[J].人民之声,2023,(06):41-42.
[5]王华锋,王海涛,袁安忠,等.浅谈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与利用中的应用[J].农业灾害研究,2024,14(04):28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