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漱口水在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科学证据与护理实践

作者

蒋文花

德宏州人民医院 云南 德宏 678400

前言

随着肿瘤综合治疗模式的发展,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但口腔并发症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研究显示,约 40%的化疗患者和高达 80%的头颈部放疗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炎,严重者甚至导致抗癌治疗被迫中断。口腔问题已成为肿瘤支持治疗中的关键挑战之一[1]。

漱口水因操作简便、作用直接,成为临床常用的口腔护理措施。不同成分的漱口水在抗菌、镇痛、修复、调节口腔微环境等方面各有优势。然而,临床中对漱口水的使用存在选择不当、剂量不合理及依从性不足等问题,亟需结合科学证据和护理实践进行规范[2]。本文旨在系统梳理漱口水在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证据,并提出护理实践要点,为临床提供参考。

一、肿瘤治疗相关口腔并发症的发生机制

肿瘤治疗相关口腔并发症(Oral Complications of Cancer Therapy,OCCT)是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发生机制复杂,涉及细胞损伤—免疫抑制—微生态失衡—神经炎症等多个环节。

(一)直接细胞毒性损伤

化疗药物如 5-氟尿嘧啶、甲氨蝶呤可抑制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导致屏障功能受损;放射线则通过DNA断裂和自由基反应,诱发黏膜上皮坏死。

(二)炎症与免疫机制

治疗过程中释放的炎症因子(如IL-1、IL-6、TNF- ∇⋅a )促进黏膜损伤和疼痛反应;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机会性感染风险。

(三)唾液腺功能障碍

放疗尤其是累及腮腺和颌下腺时,唾液分泌显著下降,导致口干、口 腔酸碱度失衡,进一步加重龋齿与真菌感染。

(四)神经性机制

奥沙利铂等药物可损伤周围神经,引发烧灼感、麻木及吞咽困难,进而影响患者营养摄入。

二、漱口水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一)抗菌与抗感染类

氯己定(Chlorhexidine)

优点:广谱抗菌,抑制生物膜形成。

限制:部分研究发现其对化疗相关黏膜炎作用有限,并可能导致牙齿着色和味觉障碍。

适用人群:放疗患者、真菌感染高风险患者。

聚维酮碘(Povidone-iodine)

研究证据:日本头颈放疗患者研究显示,其感染率由 28% 降至 9%

注意事项:应避免大面积溃疡时使用,以防碘吸收过量。

碳酸氢钠(Sodium bicarbonate)

机制:调节口腔pH至弱碱性,抑制真菌生长。

证据:2019 年Meta分析显示,碳酸氢钠漱口可降低 41% 的化疗相关口腔炎发生率。

优点:安全、低成本、依从性高。

(二)镇痛与麻醉类

利多卡因溶液:缓解黏膜溃疡疼痛,改善进食;但需注意吞咽困难患者避免误吸。

苯佐卡因:局部表面镇痛,常用于轻度症状患者。

(三)修复与促愈合类

谷氨酰胺:提供黏膜细胞能量底物,RCT显示其能缩短溃疡愈合 3–5天。

蜂蜜:富含抗氧化物质,临床试验证实其可降低放疗相关口腔黏膜炎严重度。

(四)天然成分类

茶多酚:抗氧化、抑菌、减少DNA损伤。

芦荟:有助于缓解炎症和疼痛,部分研究提示可改善患者舒适度[3]。

三、临床研究证据与指南推荐

(一)预防口腔黏膜炎

氯己定:对放疗有效,但对化疗患者无显著益处。

碳酸氢钠:被多项Meta分析证实为预防黏膜炎的一线选择。

(二)感染控制

聚维酮碘:对真菌感染尤其是白色念珠菌防控效果显著。

(三)愈合促进

谷氨酰胺和蜂蜜被多项随机对照试验验证,可加快溃疡修复,减轻疼痛。

(四)国际指南

MASCC/ISOO(2020):推荐碳酸氢钠、盐水;不推荐例行使用氯己定。

中国抗癌协会(2021):根据口腔pH值和病原学情况选择漱口水,强调个体化。

四、个体化应用与护理实践

个体化应用与护理实践是肿瘤患者口腔护理中最具操作性的环节。漱口水的选择不仅要考虑药物成分及证据等级,还要结合患者的治疗阶段、口腔黏膜损伤程度、免疫功能状态及生活方式,才能实现精准护理。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中承担着评估、指导和干预的重要职责,需要根据患者动态变化,持续优化漱口方案。

(一)化疗前期(预防阶段)

在患者开始接受化疗或放疗前 3–5 天,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预防性漱口,以降低并发症风险。此阶段推荐使用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每日3–4 次,以维持口腔弱碱性环境,减少微生物繁殖。同时,应结合口腔卫生宣教,强调避免辛辣、过硬食物,减少机械性损伤。

(二)骨髓抑制期或中性粒细胞减少期(高风险阶段)

此阶段患者免疫力显著下降,感染风险增高。推荐联合应用聚维酮碘( 0.5% )和谷氨酰胺漱口水,在无出血风险的前提下,每 2 小时漱口一次,以兼顾杀菌和修复。护理人员应每日评估口腔情况,观察溃疡面积、疼痛评分和真菌感染迹象,必要时联合抗真菌药物。

(三)溃疡形成期(症状缓解阶段)

当患者出现Ⅱ–Ⅳ级口腔黏膜炎时,应以缓解疼痛、促进愈合为主要目标。推荐使用利多卡因溶液联合蜂蜜稀释液,于餐前含漱 2 分钟,以减轻进食时的疼痛刺激。同时辅以局部修复性漱口液(如谷氨酰胺、透明质酸钠),缩短溃疡愈合时间。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避免过度冷、热、酸性饮食,提供个体化饮食建议。

(四)长期康复期(维持阶段)

对于头颈部放疗患者,应长期使用含氟漱口水(如 0.05% 氟化钠),每日 1 次,以预防放射性龋齿和牙本质敏感。同时建议患者在家中保持规律漱口习惯,结合口腔操及开口训练,减少纤维化和张口受限。

五、常见误区与纠正措施

(一)误区

盲目使用高价进口漱口水。

自行调配高浓度盐水,导致渗透压损伤。

含漱时间不足,未能覆盖全口腔。

(二)纠正

正确方法为:每次取 10-15ml ,含漱 1–2 分钟,鼓腮运动确保均匀覆盖。

漱口后避免立即清水冲洗,以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建议在护理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并定期评估效果。

六、结论

漱口水作为肿瘤患者口腔护理的重要手段,已在预防和缓解口腔黏膜炎、真菌感染及黏膜修复方面展现出可靠的科学证据。护理人员在临床中应结合患者治疗阶段、口腔环境及个体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漱口方案,并强化操作规范教育,避免常见误区。未来,漱口水的应用方向应更加精准化,结合分子生物学与微生态研究,探索靶向性强、耐受性好的新型制剂,以期全面提升肿瘤患者的口腔健康和整体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左菲菲,温棉棉,陈颖,等.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抗肿瘤治疗患者口腔清洁行为的质性研究 [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5, 32 (03): 126-131.

[2]吴舒,刘艳,占正寅,等. 配制漱口液对肝脏恶性肿瘤患者靶向治疗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的疗效分析 [J]. 肝癌电子杂志, 2023, 10 (02): 51-54.

[3]朱黎黎,李荣华. 双花饮中药漱口水围化疗期治疗口腔黏膜炎的应用探讨 [J]. 内蒙古中医药, 2022, 41 (06): 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