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赵晨帆 张家威
河南科技大学商学院 河南洛阳 471000
河南省农村范围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农村集体经济总体发展水平比较低、人才短缺、发展基础薄弱、经营水平不高等问题突出。新时期大力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当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面临的问题
认识不足。新时期大力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受传统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区域资源禀赋等的影响,一些地区对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没有足够的重视和清晰的认识。河南省承担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整省试点任务,已经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打下了基础[1]。但是回顾当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不难发现,一些地区存在政策跟风,以及跟风后的“挂牌”现象。对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乡村全面振兴重要性认识不到位[2]。
缺乏人才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需要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以推动村集体经济参与市场。目前,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人员与村干部在人事上存在重叠现象,多数村组干部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缺乏市场化经营运作能力,不能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和方式开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设。此外,现阶段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利润分配机制不完善,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不健全,村干部没有足够的动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同时,河南农村人才大量外流,也是制约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瓶颈[3]。
基础较弱。全省多数农村的主要资源是土地,优质资源和特色资源不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集体发展几乎没有可利用的资产,发展基础较差。部分农村有集体收入,也主要靠“四荒”地、机动地发包,收益模式较为单一、发展后劲不足。村落分散、偏僻的村,除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外,村集体几乎没有经营性收入。同时,集体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管理、分配、运营等一系列挑战,基层干部普遍存在畏难心理[4]。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农业设施用地政策落实不到位,制约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传统村集体经济组织可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少,缺少专门的抵押贷款政策,土地经营权价值评估主观判断成分较大,村集体经济组织上项目融资困难。同时,农村对各类人才尤其是科技创新型人才吸纳承载力不强[5],难以吸引各类人才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
提升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因地制宜找准农村集体经济现代化发展的模式。河南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已经完成,下一步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区域优势资源、地理区位等条件,探索适合村组发展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模式,可借鉴现有的比较成熟的独立经营型、联合经营型等发展模式,不断提升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完善和巩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强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选优配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6]。推行村支书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的做法,鼓励敢担当、善治理的村干部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二是加大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充分利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的市场化运作能力。三是加大各类人才引进力度。引导鼓励新乡贤、大学生、等各类人员回乡下乡参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实现人才的引进来和留得住[7]。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缓释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各项制约因素。一是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加大各级财政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支持。二是聚焦破除妨碍城乡融合发展的户籍、土地、资本、公共服务等体制机制壁垒。三是鼓励工商资本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农业领域[8]。
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持扶持政策。一是制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细化实化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政策,完善配套措施,逐步构建系统的政策支持体系。二是完善土地政策。可借鉴长垣县“三块地”改革经验,统筹用好土地出让收益、补充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收益[8]。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把村干部报酬、选拔任用等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挂钩,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情况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9],确保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扎实推进。
强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风险管理。制定河南农村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管理办法,明晰村集体资产的范围和内容,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对各类市场主体返乡下乡参与河南农村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资格和行为进行严格审查,防止外部市场主体以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名义侵吞集体资产,重点强化农村土地流转中的风险管理。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公开和财务审计,强化经常性审计、专项审计和离任审计[10],从内部杜绝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混乱的问题,推动村集体经济规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董艳.焦作市深化农村改革的成效、问题及建议[J].河南农业,2021, (19):6-7.DOI:10.15904/j.cnki.hnny.2021.19.005.
[2]张庆力,王青.基于南阳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的几点思考[J].河南农业,2021,(19):5-6.DOI:10.15904/j.cnki.hnny.2021.19.004.
[3]苗洁.河南乡村人才振兴的实践及对策[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20,(02):79-82.DOI:10.15875/j.cnki.zgzzswdxxb.2020.02.015.
[4]李明.新乡贤助力河南乡村振兴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22.DOI:10.27466/d.cnki.gzzdu.2022.004150.
[5]张祝平.河南省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21,23(10):44-50.DOI:10.19576/j.issn.2096-790X.2021.10.009.
[6]双艳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访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市乡村振兴局局长王宝雨[J].求知,2021,(10):18-21.
[7]中共莱西市委党校课题组,高洪涛.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基于青岛莱西市的调研[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21,(04):58-63.DOI:10.13392/j.cnki.zgqd.2021.04.011.
[8]王贝.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探析[J].农业经济,2023,(12):48-49.
[9]徐丽姗,杜恒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视域下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困境、成因与对策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3,39(08):101-110.DOI: 10.16537/j.cnki.jynufe.000881.
[10]张智林.共同富裕视域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23.DOI:10.27283/d.cnki.gsxcc.2023.001394.
[11]陆雷,赵黎.从特殊到一般: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现代化的省思与前瞻[J].中国农村经济,2021(12):2-21.
[12]张海莹,康乐,刘向华.河南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障碍因子诊断[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23,41(2):47-53.
[13]孙晓婷,郑军,朱鹏.农村集体经济现代化水平测度与障碍因子诊断[J].江西农业学报,2022,34(11):168-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