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提升小学语文素养的路径探析
陈旭
蚌埠市朝阳路第一小学,安徽蚌埠 233030
一、引言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素养导向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不仅承载着传承文化、启迪思维的功能,更肩负着培育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使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突出实践性特征,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其跨学科、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路径。如何将二者有机融合,以活动促学习,以实践提素养,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二、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素养的内在关联
语文素养是一个涵盖语言能力、文学修养、思维品质、文化认同等多维度的综合概念。它不仅包括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更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审美能力等深层内涵。传统语文教学往往侧重于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难以全面覆盖素养培育的各层面。而综合实践活动以其真实情境、多元参与和综合探究的特点,恰恰为语文素养的落实提供了有效载体。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与他人交流合作,进行资料搜集、信息整理、报告撰写等,这些过程自然融入了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的训练。同时,通过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参与文化实践,学生的审美体验、文化认同和社会责任感也得以潜移默化地提升。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不是语文教学的“附加项”,而是实现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确立科学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思想
要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在提升语文素养方面的作用,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一方面,应推动教学方式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和参与度。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单向传递者,而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另一方面,要打破课堂与生活的壁垒,强化语文学习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学生只有在真实、有意义的语境中运用语言,才能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迁移。
具体而言,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整体性原则,注重语言学习与品德教育、审美教育、劳动教育等的融合;二是实践性原则,强调“做中学”“用中学”,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建构知识;三是开放性原则,活动内容不限于教材,可整合社会资源、自然资源等多元素材;四是差异性原则,关注学生个体兴趣和能力差异,提供多样化选择空间。
四、构建多元综合的实践活动内容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需要,设计以下几类典型活动内容:
(一)生活认知类活动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语文学习的素材,如观察家庭对话、记录社区见闻、分析广告用语等。通过开展“生活中的语言”“我是小记者”“社区文化寻踪”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实际功能与社会价值,增强对生活的感知与表达能力。
(二)社会参与类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文化活动、公共宣传等社会实践,如开展“垃圾分类我倡议”“传统文化小讲堂”
“红色故事宣讲团”等主题项目。学生在策划、组织、表达、反思的过程中,不仅锻炼口语交际与书面表达能力,也强化了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三)自然探索类活动
结合科学课程或户外实践,开展自然观察、生态调查、环境保护等活动。例如,“校园植物图鉴制作”“季节变化日记”“水资源调查小报告”等,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自然现象、表达环保理念,实现语言运用与科学素养的双重提升。
(四)审美体验类活动
通过组织经典诵读、戏剧表演、名画赏析、民间工艺制作等活动,引导学生感受语言之美、艺术之美。例如,开展“古诗新唱”“绘本创编”“传统节日剧场”等项目,在审美体验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想象力和创造力。五、采取灵活多样的主题设计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直接影响学生的参与深度和学习成效。根据师生在主题生成过程中的角色不同,可分为三种常见方式:
(一)教师主导式
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及学生普遍兴趣,预先设计活动主题。该方式效率较高,便于统筹资源与控制进度,但可能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真实兴趣。因此,适用于活动初期或基础性较强的实践项目。
(二)学生自主式
完全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提出主题建议,教师协助筛选、整合与优化。例如,通过“我想探究的问题”征集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方式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但需教师具备较强的课程生成与调控能力。
(三)师生共商式
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兴趣提供若干备选主题,学生通过投票、讨论等方式共同决定最终主题。例如,在“传统文化传承”单元中,教师可提供“民间故事改编”“传统节日调研”“家乡美食探秘”等选项,由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方向深入实践。这种方式兼顾教学目标与学生需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适应性。
总之,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综合、实践性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延伸空间和真实的应用场景,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路径。教师应在准确把握语文学科本质的基础上,合理设计活动内容,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最终实现知识、能力、情感、价值的协同发展。未来,我们还需进一步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课程深度融合的模式,构建更加科学、系统的实践育人体系。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12-09.
[2] 吴乐乐,曹雷,柏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综述[J]. 教学与管理,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