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海外就业的可行性研究
许玉霞
淄博职业技术大学
当前我国高职生海外就业可行性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背景与战略意义。从国家政策层面,《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推动"职教出海",全国超 400 所高职与海外机构合作办学,鲁班工坊覆盖 20多国,年培养约 1000 万技术人才。从国内层面看,2025 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 1180 万人,其中高职毕业生约 728 万,占比 61.7% ,尽管近三年高职平均就业去向落实率达 92.01% ,但就业质量问题突出,山东 2022 届职教毕业生平均月收入差强人意。在这一大环境背景下,本研究可以:一拓宽高职学生就业渠道,如三一职院国际班毕业生海外年薪超 20 万元;二是服务国家战略,为"一带一路"中资企业提供国际化技术人才;三是提升职教影响力,塑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
通过对高职学生海外就业现状分析发现国内高职就业呈现"高就业率与低质量并存"特征。2024 届高职毕业生去向落实率 88.6% ,但大多数集中于民营企业,月薪并不高。虽然有国家政策体系支持,职业教育国际化政策推动,但是被学生以及接受的程度并不高。但是在实践中发现,海外市场需求呈现"区域-行业-岗位"三维分化特征。东南亚、非洲基建与制造业需求旺盛,中资企业急需"懂技术、会语言"的服务人才;日韩聚焦劳动密集型领域,日本特定技能签证岗位年薪 16 万-50 万元;欧美服务业需求稳定,澳洲护理、幼教就业率超 85% 。而高职生技能优势与海外需求高度适配:实操能力强、培养周期短,契合中资企业海外扩张需求。据招聘数据显示,海外岗位中大专学历占比 16.2% , 66.9% 岗位月薪 10-50K,验证高职生通过短期实践即可胜任技术岗位。
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培养学生技能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高职教育通过"校企共培+场景实训+证书认证"这一体系构建核心竞争力。校企深度融合(如三一职院与三一集团共定课程)、技能与证书双轨认证(数控、电工等专业持证上岗率高)、市场需求适配性强(现代制造业 70%新增从业人员来自职业院校)三大优势,使高职生在海外就业市场具备很强的差异化竞争力。而国际市场技能人才缺口显著:德国双元制教育空缺约 28.1 万个培训职位,日本护理、建筑行业长期人员不足,澳洲护理、幼教就业率超 85%o "一带一路"国家基建需求旺盛,中资企业海外项目急需技术服务人才,三一集团海外定向班国际化岗位就业率超 90% 。
高职生海外就业也具有政策与项目协同支持的优势:国家"一带一路"职教出海+地方专项计划(山东"班•墨学院"、北京资格互认);校企共培模式(三一职院定向班)、海外职教中心(深圳职院 7 个);海南"中职本科贯通"政策提升学历竞争力。这表明许多职业院校已经看了市场的需求,并走在了大胆尝试的前列。
当然,高职生海外就业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一,语言与文化适应挑战。语言能力门槛明确:英语国家要求雅思 5.5-7.0 分,日本技术签证需日语 N2 及以上,特定技能签证 N4。跨文化沟通需适应差异化工作环境,如日本集体主义文化与加班习惯,东南亚非语言沟通习俗等等。二,学历与资格认证挑战。学历认可度与资格认证存在障碍:部分国家对高职专科文凭接受度有限,日本技术签证明确要求大专及以上学历[。国际职业资格互认进展不均衡,目前只有北京市已实现 ACCA、CGMA 等 7项证书互认。因此,也建议通过"专升本"提升学历或考取目标国行业资格缓解这一困境。三,安全与权益保障挑战。高职学生需严格遵循国际劳务合作管理办法,通过正规中介、规范合同防范风险。学校可强化学生手续审核机制,对学生动态跟踪管理;探索相应劳动保障与工伤保险覆盖的可能性。另外,海外就业还需要多维政策支撑,形成"顶层设计-中层落实-国际协同"的支撑体系。国家层面构建政策框架,地方实践如山东"班•墨学院"50 个办学点目标展现落地能力,国际层面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等国政策优化形成外部更强的外部吸引力。从而使国际市场需求与高职供给有效对接。如中资企业海外扩张及"一带一路"国家基建需求旺盛,德国护理、日本制造业、加拿大教育类等领域存在稳定缺口。就业数据显示,三一职院国际班就业率超 90%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涉海类毕业生国际化就业率 60% ,年薪也大大高于国内同类别学生收入。
为了更好的促进高职学生海外就业,建议三方面推进:一政府层面:完善政策与服务体系政策保障上扩大资格互认范围,;资金支持上落实人才补贴;信息服务上完善数字化平台,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二院校层面:强化国际化培养能力。院校需推进课程改革(开发双语教材)、实训拓展(共建海外实训基地)、证书衔接(职业技能认证国际化)。重点推进校企联合开发资源、海外订单培养、认证国际化等举措,强化小语种师资培养。三学生层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学生应主动提升语言能力、跨文化适应能力、职业技能水平(获取国际认可证书),制定清晰职业规划,利用院校国际交流项目积累经验。
综上所述,结合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及实践基础,高职生海外就业具备多维度可行性。需"政府-院校-学生"协同推进:政府完善资格认证与服务保障,院校深化"专业+外语+综合素养"培养模式,学生提升跨文化适应能力。未来研究可拓展区域比较维度,推动高职生海外就业规模与质量双提升。
参考文献:
1.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4.2. Post-Graduation Work Permit Program [EB/OL]. Immigration, Refugees and Citizenship Canada.2024.3.《职业教育海外“班•墨学院”建设计划实施意见》[Z]. 山东省教育厅. 2023.4. 三一职院“出海尖兵”培养模式实践[EB/OL]. 湖南省教育厅.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