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探索“娘惹文化”在地理教学中的情景化运用

作者

李鑫兰

一、概述

我国2022 年版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的核心素养,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尊重和保护自然、绿色发展等观念,滋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在我们的地理课堂之中应该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构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1]

情景化教学时在初中地理教学阶段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让学生置身真实的环境之中解决或者了解真实事件,增强学生对自己周边地理事物的关注,也能营造更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娘惹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播的文化分支之一,它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同时也彰显了当地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突出了人地协调观这一观念。

二、教学背景

虽然东南亚地区与我国临近但是也产生了不同的文化风俗,这是因为受到了当地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当我们在分析当地人们特有文化风俗时,要联系起来当地的自然环境,用综合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要明白人地协调观念。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整个区域地理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大致的理解,但是没法联系起来当地自然环境和人们生产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本区域的学习之中,教师可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探究两者的联系。让在感知美食和欣赏服饰当中,也培养了学生对于民族文化自信,鼓励大家传承和创新文化。

中国明代时,跟着郑和下西洋的随从众多,庞大的船队五次来马六甲驻节,他的部下其中有一些人留了下来,并在南洋一带定居,和当地的男女通婚,生下的孩子中,男性称为“峇峇”(Baba),女性称为“娘惹”(Nyonya,或 Nonya),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2]娘惹美食也最能体现文化的碰撞。由于马六甲海峡的存在,频繁的贸易让娘惹菜系中拥有来自各地的食材与香料;它采用南洋风味与中国烹饪方式相结合,惹服饰“卡芭雅”也融合了两地的特点,在传统的马来衬裙上加入了中国传统花边,且一般带有中国刺绣的花鸟鱼虫等吉祥图案。[3]

基于以上分析,设计的核心目标如下:通过在地图上面找到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依据娘惹服饰的特点、娘惹菜系的独特风味,说出该地理位置的特点和重要性;通过讨论娘惹菜中运用的当地食材,能说出东南亚气候的特点以及对于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通过了解整个娘惹菜系,理解人地协调观念,明白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会受到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环节分析

(一)新课导入环节

新课标中要求“教师需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素材和表达方式,以及能够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教师身着娘惹服介绍东南亚唯一一家米其林娘惹餐厅开始,尽可能的让教学环境真实化,让同学们进入场景并且迅速引起对该地区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环节

本节内容是以东南亚第一课时为主,分为两个部分“十字路口的位置”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当堂课设计的核心问题及问题群如表1 所示。

表1:核心问题及子问题群

本节课最开始就创设了娘惹餐厅的情境,对娘惹族群进行了简单介绍之后,开始学生自主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联系娘惹服的选择和纬度位置之间的关系,将地理要素与当地人们生活服饰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用地理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围绕娘惹餐厅展开对东南亚自然环境的学习,通过观察娘惹餐厅的内饰风格,来对东南亚的海陆位置进行探讨,让学生更能理解位置在全球贸易的重要程度;也使其娘惹菜系具有众多的原料、糅合多种口味,从而开启对马六甲海峡的认识。同时用数据来凸显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最后,通过观察娘惹菜,真实品尝娘惹糕,寻找当地原料,让学生切身体会当地食物增强学生的真实性,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娘惹菜系与当地气候联系起来,探究两者关系,充分体现了地理的魅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念。

(三)新课反馈环节

新课标(2022 版)要求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的培养。本节课很好的促进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落地,它借用生活化的场景——娘惹餐厅,将整个东南亚学习放入其中,一方面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将生活实际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加深刻的理解到人地协调这一观念;另外一个方面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不断演化,与当地环境融合,展现强大生命力,让学生感知文化的包容,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和奋斗精神。

四、对地理教学的启示

(一)增强真实性、针对性的情景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学的有趣,学得有动力,往往会选择对课堂进行情景化设置。但是情景不够具有真实性,让学生无法真实体验,也无法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氛围之中,反而弄巧成拙。所以,在情境设置中不能只关注情境表面,教师需要进行探索情境与教学之间的深层联系,要确保达到课堂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设置情境时,要有针对性。

(二)关注其他学科活知识与地理的关联

综合性强的学科也在要求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能囿于课本或者单独这门课本。在进行地理教学的同时,也应该了解学生的其他科目学习的相关内容,这样才能更轻松的打破学科壁垒,更加发挥好地理的综合性。教师不要不断的积累相关知识面,这样才能在课堂之中游刃有余的发挥。

(三)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问题一直是驱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地理课堂上的问题设置,一定要精准且环环相扣。学生产生了问题,就有了学习地理、探索地理世界的欲望,所以我们教师问题设置的好坏,往往也会影响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五、小结

华人族群是世界上最大的华人族群之一,娘惹族群作为中国在海外的延续,日益壮大,他们让中国传统文化在异乡生根发芽,代代相传,娘惹文化的出现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还有中国人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东南亚的华人族群发展到现在已经是世界最大的华人群体,不仅推动了我们和东南亚地区之间交往,也给我们打开了新的视角来讲解东南亚的地理知识,丰富了学生们的人文认知。对于地理教学的研究,要一直前进,不断的挖掘从不同视角进行分析的地理面,才能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地理世界的奥义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 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

[2]叶舒.徐华炳 中华传统文化在海外的移植与适应——以娘惹文化为例[J].国际传播,2018(第6 期)

[3]叶舒.徐华炳 中华传统文化在海外的移植与适应——以娘惹文化为例[J].国际传播,2018(第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