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乡村生态修复中乡土植物资源的应用与景观营造
张棉
枞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
关键字:乡土植物,适生性,生态修复,景观营造
乡村部分地区水土的流失,使当地生态健康与自然景观受到了破坏,对生物多样性也产生了一定威胁。而乡土植物因其环境适应性、低维护成本及生态文化价值,成为了乡村生态修复和景观营造的核心资源。因此,本文着眼于乡土植物资源的生态修复的价值,分别从乡土植物的培育与保护、乡土植物景观营造、乡土植物景观营造与地域产业的联动发展三方面提出措施,以实现生态保护的战略目标。
一、乡土植物资源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及价值
1.生态价值
从生态修复角度来看,乡土植物能发挥强大的生态功能。乡土植物资源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强等特征,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乡土植物的根系普遍较为发达,在实际的种植应用中能够起到固定土层、固沟保塬的作用,可以有效稳定土体结构、避免水土流失。例如安徽大别山地区乡土树种银缕梅,其为落叶乔木,根系发达且穿透力强,能固着土壤,能起到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乡土山楂树种主根深,须根多,能有效固土保水,减少雨水对地表的冲刷,落叶还能成为滋养土壤,提升肥力的营养补料,有利于促进当地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
2.经济价值
乡土植物历经了漫长的品种进化,普遍具有植物资源丰富、基因类型多样的优点,具有较为优良的基因性状,在遗传育种改良及维持生态平衡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植物育种和选种的主要来源。例如,安徽大别山地区拥有多种药用价值乡土植物,如天麻、茯苓、杜仲、枣皮等。这些植物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应用,通过广泛的种植与贩卖可以使当地居民收获相对可观的经济收益。这些植物的种植和加工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在此基础上如果进行植物的再加工,则可延长扩大产业范围,如弥猴桃罐头、山楂膏等副产品,进而实现乡村经济的正增长。
二、立足乡村生态修复实施乡土植物景观营造的措施
1.加强乡土植物培育保护
面向景观营造加强乡土植物培育保护是促进乡村生态修复的重要途径。乡土植物所具有的本土环境适应性使其在修复受损生态系统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对于乡村实现绿色可持续化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退化草地、湿地、河岸、矿坑等生态脆弱区域,乡土植物可作为先锋物种快速恢复土壤结构,为动植物的正常生长、繁育提供基础的生态保障[1]。据此,为提升乡村生态的修复效率与加快景观营造的进程,首先就要加强对乡土植物的培育与保护,通过恢复土壤肥力与结构的方式为其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并根据当地的气候、水土等条件选择最适合的植物种类。例如,安徽大别山地区野生猕猴桃被誉为“水果之王”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可以通过建立野生猕猴桃良种标准化繁育基地,满足生态修复中的乡土植物优质种苗的供应。另外还要结合实际情况,优选当地区域内具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乡土植物,并加大采种生产、种苗繁育的人力、物力投入,科学结合现代生物技术进行乡土植物的种质创新工作,利用杂交、分子标记等方式促进植物适应性和抗逆性的提升,从而实现乡土植物保护工作的有效落实。
2.地域元素融入景观空间
利用乡土植物构建景观,在空间布局和造型设计中融入地域特色、乡土文化,通过景观空间的打造可以促进生态修复的进程。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植物具备寄托思念、触景生情等作用,而且还具备繁荣昌盛的隐意,是民族文化的体现,无法被外来物种所替代。乡土植物作为乡土文化的核心要素,它与乡土建筑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密切相关,形成了独特的乡土风貌。安徽大别山地区可以根据乡土植物的色彩、形状等特点,通过不同植物的组合与搭配,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同时利用山地植物不同的高度与形态进行景深布局,塑造空间层次,为空间景观打造,提供坚实的视觉支持[2]。以山楂树为例,可以根据大别山地区的地形地貌、土壤条件、气候特点等,划分为不同的种植区,因地制宜打造出观赏区、采摘区、加工区、休闲区等。具体而言,可以在道路两旁种植山楂树,形成绿色长廊;在山坡上成丛种植,形成山楂林;在休闲广场或庭院中孤植,作为景观焦点。通过此种景观设计的方式有助于本土植物的种植扩大化,从而促进了乡土植物的保护与应用,为乡村生态的修复贡献力量。
3.联动产业发展打造景观名片
通过本土植物营造的景观,有利于乡村本地特色形象的打造,因此,可在景观营造过程中发掘乡土植物资源化、产业化路径,实现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营造与产业发展互利互促。以安徽大别山地区的珍稀资源银缕梅为例,其作为我国特有的国家 1 级保护野生植物,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之一,它树态婆娑,枝叶繁茂,早春盛开时花药鲜红,秋叶又斑斓多彩,是优秀的园林景观树种。另外银缕梅对环境变化、气候、污染敏感,其生长状况可作为区域生态质量的“晴雨表”,因此可以在乡土植物保护性开发的基础上创建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产业基地,实现在景观营造中联动文旅产业发展的效果,增强当地居民对于乡土植物的重视,进而促进生态修复的进程[3]。同时随着具有当地植物生态特色的规模化种植成型,本地特色形象也随之形成,在此基础上,借助物种丰富的生态产业基地创建具有地域性的景观名片,利于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三、总结
综上所述,乡土植物在生态修复、经济发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生态修复角度来看,乡土植物能发挥强大的生态功能,促进土体结构的稳定和土壤肥力的提升。在经济发展方面,乡土植物能助力形成特色产业。兼具生态与经济双重价值的乡土植物通过生态修复成为可持续的“绿色投资”,从而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促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汪涛.乡土植物资源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开发与运用[C]//重庆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人工智能与经济工程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海文嘉德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淳安分公司;,2025:863-866.
[2]张逸凡.乡土植物保护利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江苏科技大学,2023.
[3]胡雪芹,文凤平.乡土植物资源与乡村景观构建的研究[J].分子植物育种,2023,21(14):4863-4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