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早期教育中亲子互动质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作者

庄书寒 卢诗赋

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引言:

0-6 岁是儿童大脑发育、人格形成的关键期,亲子互动作为儿童最早接触的社会互动形式,是早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亲子互动能为儿童提供安全的情感港湾与丰富的认知刺激,而低质量互动则可能阻碍儿童能力发展、引发心理问题。当前,部分家长因教育观念偏差、互动方法不当,导致亲子互动存在“形式化”“单向化”等质量问题。深入研究亲子互动质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探索优化路径,对提升早期教育实效、助力儿童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早期教育中亲子互动质量对儿童发展的多维影响

1.1 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奠基作用

高质量亲子互动通过丰富的认知刺激,为儿童认知能力发展搭建基础框架。一方面,互动中的语言交流(如亲子阅读时的提问、日常对话中的词汇拓展)能提升儿童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扩大词汇量、培养逻辑思维;另一方面,互动中的探索引导(如共同玩拼图、观察自然时的启发式提问)能激发儿童好奇心与探索欲,锻炼观察力、注意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相比之下,低质量互动(如仅让儿童独自看电视、互动时缺乏语言回应)因缺乏认知刺激,易导致儿童认知发展迟缓,出现语言表达滞后、思维活跃度不足等问题。

1.2 对儿童情感与心理健康的塑造作用

高质量亲子互动是儿童情感安全与心理健康的核心保障。在温暖、回应及时的互动中,儿童能感受到被关注、被接纳,逐步建立“安全型依恋”,形成自信、乐观的心理品质,增强情绪调节能力;同时,家长在互动中对儿童情绪的共情与引导(如安慰哭闹的儿童、教儿童识别情绪),能帮助儿童学会理解与表达情绪,减少焦虑、自卑等负面心理。低质量互动(如忽视儿童情绪需求、互动中频繁批评指责)则易让儿童产生不安全感,引发情绪敏感、社交退缩等心理问题,甚至影响长期人格发展。

1.3 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推动作用

高质量亲子互动通过模拟社会交往场景,为儿童社会性发展提供实践平台。互动中的合作游戏(如共同搭积木、角色扮演)能让儿童学会分享、协商与互助,理解规则意识;家长在互动中展现的社交态度(如礼貌待人、尊重他人)也会通过榜样作用影响儿童,培养其同理心与人际交往能力。而低质量互动(如家长主导一切、拒绝儿童参与决策)会限制儿童社交实践,导致其出现合作意识薄弱、沟通能力不足等问题,难以适应未来幼儿园、学校的集体生活。

二、当前早期教育中亲子互动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互动形式化:重“陪伴时间”轻“互动质量”

部分家长将“亲子互动”等同于“陪伴时间”,忽视互动的有效性。例如,虽与儿童共处一室,但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仅偶尔敷衍回应儿童;或机械完成“亲子任务”(如快速做完亲子手工作业),缺乏与儿童的深度交流。这种形式化互动未提供认知刺激与情感支持,无法发挥对儿童发展的促进作用,甚至让儿童产生“被忽视”的感受,削弱亲子情感联结。

2.2 互动单向化:重“家长主导”轻“儿童主体”

部分家长在互动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忽视儿童的意愿与需求,导致互动呈现“单向灌输”特征。例如,亲子阅读时仅按家长节奏讲解,不允许儿童提问;游戏时强制儿童遵循家长设定的规则,否定儿童的创意想法。这种单向化互动会压抑儿童的主动性与创造力,让儿童逐渐失去互动兴趣,同时难

以培养其独立思考与自主决策能力。

2.3 互动内容单一:重“知识传授”轻“综合发展”

部分家长对亲子互动的认知存在偏差,将互动内容局限于“知识学习”,忽视儿童情感、社交等综合能力培养。例如,互动时仅关注儿童识字、算数等知识掌握,频繁进行“填鸭式”教学,却很少与儿童开展游戏、情感交流等活动。这种单一化互动导致儿童发展不均衡,出现“认知能力较强但情感表达弱、社交能力差”的情况,不符合早期教育“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提升早期教育中亲子互动质量的实践策略

3.1 树立“以儿童为中心”的互动理念,强化互动针对性

家长需转变教育观念,将儿童的需求与发展规律作为互动核心。一方面,关注儿童的兴趣点,围绕儿童喜爱的游戏、玩具设计互动内容(如儿童喜欢汽车,可通过“汽车分类”游戏培养认知能力),提升互动吸引力;另一方面,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允许儿童主导互动节奏,鼓励其表达想法与创意,避免单向灌输,让互动成为“儿童主动参与、家长引导支持”的双向过程。

3.2 丰富互动内容与形式,实现“认知-情感-社交”协同发展

家长需突破“知识传授”的单一互动模式,设计多维度互动内容。一是增加情感互动频率,如每天预留“专属亲子时间”,与儿童谈心、拥抱,及时回应儿童的情绪需求;二是拓展社交类互动,多组织合作型游戏(如亲子拼图、角色扮演),或带儿童与其他家庭互动,让儿童在实践中学会社交技能;三是结合生活场景设计互动,如购物时让儿童帮忙算价格(培养认知)、整理玩具时引导儿童分类(锻炼能力),让互动融入日常,提升实用性与趣味性。

3.3 提升家长互动能力,掌握科学互动方法

家长的互动能力直接决定互动质量,需通过多元渠道提升专业素养。一方面,通过阅读早期教育书籍、观看专业育儿视频,学习儿童发展规律与互动技巧(如启发式提问、积极倾听);另一方面,参与社区或幼儿园组织的亲子互动培训活动,借鉴优秀家长的经验,解决自身互动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家长需注重自我情绪管理,避免在互动中因自身焦虑、烦躁影响互动氛围,确保互动始终以温暖、耐心的态度开展。

结论:

早期教育中亲子互动质量对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高质量互动是儿童全面发展的“助推器”,低质量互动则可能成为“绊脚石”。当前亲子互动存在的形式化、单向化、内容单一等问题,本质是家长教育观念与互动能力的不足。通过树立“儿童中心”理念、丰富互动内容、提升家长能力等策略,可有效提升亲子互动质量,让亲子互动真正成为早期教育的核心力量,为儿童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为家长提供更多专业支持,推动亲子互动质量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蔡蔚萍.早期家庭教育与学前教育对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长期效应研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2,41(04):108-116.

[2] 陈瑾, 邓赐平. 儿童早期多语认知优势:争议、发展机制与教育启示[J]. 双语教育研究,2022,6(01):7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