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郴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创新路径研究

作者

何小昌

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委党校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作为“两山”理念转化的重要桥梁,能够将具有优势的生态资源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1]。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将生态产品现有和潜在价值,通过政府和市场路径,体现经济社会价值效益的制度形式[2]。2021 年 4 月中央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提出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价值评价、经营开发、保护补偿、价值实现、保障推进等六个方面的机制[3],为全国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了系统性框架。2019 年 5 月以来,郴州市围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主题,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湖南省出台政策措施支持郴州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这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更为集中的资金、人才、科技等要素保障,有利于构建独具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为其他地区提供“郴州经验”“郴州模式”。

一、郴州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际成效

1.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不断完善,针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不同环节和重点领域,有关部门围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与确权登记、生态保护补偿、生态产品评估开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出台了一系列规划、财税、金融支持政策。比如修订《湖南省东江湖水环境保护条例》,出台《郴州市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实施方案》《郴州市碳达峰行动方案》等具体举措。生态环境修复加快推进,重点实施重金属污染治理、网箱退水上岸、规范民宿农家乐整治工程,全市 23 座无主尾矿库实施连片闭库,在册 82 座有主尾矿库实行信息台账监测管理。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形成,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检察长+河长等,7 个县市区建立流域河段保洁跨界共治联动制度,并与韶关市、赣州市签订跨区域水环境应急管理协议。

2.生态补偿机制全域构建。一方面,建立重点生态功能区和资源枯竭型城市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东江湖流域“三县一市”全部纳入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2018-2020 年获得东江湖流域重点湖泊保护、资源枯竭型城市、移民后期扶持发展等专项补助资金 23.79 亿元。另一方面,探索实施省内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区域补偿方面,郴州市与衡阳市签订耒水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流域补偿方面,郴州市每年预算安排 360 万元对东江湖流域“三县一市”实施断面月考核和年均值考核。要素补偿方面,设立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每年到人到户补偿资金从 2014 年的 13.5 元/亩提高 17.5 元/亩。

3.资源权益交易有力探索。探索“取水贷”,小水电企业将“取水权”作为抵押物申请贷款,金融机构根据年取水量换算出理论可发电量、发电收入,核定贷款发放金额,银行已发放贷款逾 2 亿元[4]。推进水权交易,宜章县、临武县探索莽山水库供水使用权转让的“生态价值”水权交易机制,通过国家水权交易平台完成交易。启动排污权交易试点,全市有 1177 家企业录入系统,发放企业排污权证 514 家,累计交易 869 笔,收缴排污权有偿使用费 7346.66 万元。

4.价值实现渠道深入拓展。生态农产品供给增加,培育了“临武鸭”“东江鱼”“永兴冰糖橙”等区域公用品牌 16 个,“湘江源”蔬菜品牌授权数居全省第一,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 238个,居全国地级市前列[5]。大力推动水产业精深发展,用“冷水”发展大数据产业,用“热水”推进汝城、飞天山温泉开发,用“净水”打造青岛啤酒、临武鸭、高山禾花鱼等水产品。大力推动文旅产业发展,通过生态治理,把偏远山区变成网红景区,把荒地废地变成旅游胜地,曾因过度开发和放牧而满目疮痍的仰天湖、高椅岭重现绿水青山,成为游客纷至沓来的“打卡秘境”、郴州文旅新地标。

二、郴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的主要障碍

1.生态资源价值恢复难。一方面,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还不高。2023 年万元 GDP 能耗为 0.457 吨标准煤,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湿地保护率、地表水水质达标率分别为 80.5% 、 83.92% 、 72.79% 和 96.2% ,而规划中的目标值要求达到 85.5% 、 ≅98% 、 75% 、 100% 另一方面,生态环境恢复压力巨大。郴州是“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但因政策结构性调整,多数矿山企业关停或转型,生态修复和重金属污染治理等历史遗留问题突出。生态修复任务艰巨、成本高,前期规划、实施方案就达几十、上百万元不等,建设成本更是高达几千万甚至数十亿元,市场投资主体等待观望,依靠政府投入难以为继,只能争取中央专项治理资金。

2.生态产品优质供给难。一方面,传统产业占比高,煤炭、有色金属、电力等六大高耗能产业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 51.9% ,生态产业集聚度低,基本处于靠山卖山、靠水卖水的初级阶段。比如农业产业大而不强、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比较突出,农产品加工转换率仅 63% ,远低于 74% 的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生猪、柑橘、蔬菜、粮食等产业,基本上是“原生态”销售,“果带皮卖、猪带毛卖、谷带壳卖”,缺乏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新质”力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仅为 23.7% ,低于全省的 24.4% ,目前没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仅 2 家,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居全省第 12 名,基础研究投入占研发投入的 1.02% ,低于全省 2.82 个百分点,“含新量”不高。

3.生态产品市场交易难。核算评估上,生态产品价值的经济、社会效益量化问题。信用抵押上,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缺乏市场认可度,也面临“绿色金融”产品少、协同效应不足等问题。平台搭建上,郴州市生态领域的交易平台仅有“土地超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生态产品供给者与需求者交易通道不畅,存在有价无市或有市无价等情况。激活市场、创建平台、发展市场是下一步要推进的重大任务。变现渠道上,集中在生态补偿、水权、排污权等方面,森林碳汇、林权、绿化率指标等生态资源领域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

4.价值实现制度保障难。仅在试点县市区开展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全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性制度仍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相关技术经验还不足以形成标准和体系。政策支持仍显滞后,突出表现在金融、土地、财政等方面的政策配套不完善。比如需要进一步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用好绿色金融的可持续需要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发展生态产业的土地保障包括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仍需要探索。

三、郴州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对策措施

1.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健全生态产品绿色发展体系。一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鼓励县市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加强矿山生态修复,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统筹东江湖、武水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郴州。鼓励社会主体开展荒山荒地、黑臭水体、石漠化综合整治,并允许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发展生态农业、旅游获取收益。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化低碳城市试点示范,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垃圾资源化利用。重点建设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开展先进设备更新和绿色装备推广,培育新型储能等新业态。三是构建绿色发展方式。全面推进清洁生产,严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绿色关”,鼓励开展工业生态设计、生产工艺升级,推动节能减排。在全市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行垃圾分类,营造绿色发展氛围。

2.创新经营开发模式,健全生态产品延链增值体系。一是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做优做强蔬菜、柑橘、茶叶、生猪“四大百亿”优势产业,着力培育和引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一手抓原料的标准化生产,一手抓绿色食品加工,积极开发市场竞争力强的高端化、精细化、特色化产品。推动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强链延链,以新能源汽车、军工、电子信息、轨道交通、航空、超导材料等领域为重点方向,强化技术攻关、工艺创新和流程再造,推动钨、锡、银、铜、铅、锌等产业从开采冶炼向精深加工延伸。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围绕“文化+科技”“文化+旅游”两道融合命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旅产品创新,通过新创意、新技术展现郴州文旅的魅力和内涵。二是着力打造特色品牌。鼓励县市区推出一批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产业品牌,全力培育“湘赣红”“湘江源”等区域公用品牌,着力提升临武鸭、东江鱼、狗脑贡茶等知名品牌,推动嘉禾段铸造、农机装备、通用航空、锂电新能源等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帮扶骨干企业加快发展,探索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三是有力推动模式创新。以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为依托,推动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托清洁空气、适宜气候等生态优势,加强罗霄山脉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建立重点中药资源库。鼓励盘活废弃矿山、工业遗址、古旧村落等存量资源,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郴州段)建设,深挖“湘南起义”“半条被子”“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等红色资源价值,推进相关资源权益集中流转经营,提升开发价值。

3.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健全生态产品市场交易体系。一是推动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建设。积极组建区域性生态产品交易中心,丰富生态产品交易种类,探索林权、水权、矿业权、碳排放权、林业碳汇、森林覆盖率指标等生态资产权益交易,打造全覆盖、全流程、全链条的生态产品市场交易服务体系。主动对接全国性生态资源权益交易平台,推动建立企业和项目碳账户体系。积极探索取水权、森林碳汇、污染排放权抵质押融资等试点,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二是构建网络交易平台。积极推进生态产品交易进网络平台,发挥抖音、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资源、渠道优势,拓宽交易方式,提升经营开发收益和市场份额。三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参加和举办生态产品推介博览会、旅游发展大会、矿物博览会,推动资源方与需求方、投资方高效对接。开展生态产品品牌“强音”行动,依托中央和省级重要媒体,组建全媒体宣传矩阵,结合不同时间节点,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展播,提高宣传推介针对性和实效性,扩大社会关注度。

4.完善保障推进机制,健全价值实现制度支持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一项系统工程,还需要潜力评估、价值核算、政策配套、金融支持等多种制度形成合力。一是建立生态产品潜力评估制度。全面梳理农村闲置资产、自然资源、旅游资源、文化遗产等生态家底,厘清哪些资源具有转化优势、需要加大培育、可以拓展链条,进行专业化整合、规范化收储,建立生态资源数据库。二是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制度。借鉴丽水、深圳、南京等地的 GEP 核算标准,因地制宜开展探索制定反映生态产品保护和开发成本的价值技术指南、指标体系、核算方法,深化生态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生态产品价格要体现市场供需和资源稀缺程度。三是创新生态权益融资贷款模式。搭建生态“资源—资产—资本”转化桥梁,鼓励银行建立以生态资源实际核算价值和潜在收益价值的投融资评估机制,设立“两山银行”“森林银行”等金融服务中心,创新生态信用应用场景,拓宽生态产品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服务。四是完善政府支持鼓励政策。进一步完善生态产品扶持政策、生态保护补偿额度、财政转移支付额度,建立生态损害追责、信息公开等监管机制,以全方位的政策体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综合实施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贺正齐,黄德春.生态文明视域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创新路径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24(6):94-102.

[2]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学习、党建读物出版社,2024:42.

[3] 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EB/OL].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609079.htm

[4] 金融活水“贷”动乡村振兴绿色发展. [EB/OL]. 郴州市水利局门户网站,http://www.app.czs.gov.cn/slj/zwgk/sldt/content_3831651.html,2024-12-09.

[5] 湖南(郴州)名优特新农产品博览会开幕.[EB/OL].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https://www.czxww.cn/content/2024-12/28/content_1376533.html,2024-12-28.

[6] 孙博文.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五难”问题及优化路径[J].天津社会科学,2024(4):87-97.

[7] 李宏伟 张二进.加快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4(11):66-71.

[8] 宋昌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现实困境与路径机制[J].行政管理改革,2023(9):43-51.

作者简介:何小昌,男主要研究方向: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