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探析

作者

刘芷瑞 宋佳垚 包思源

辽东学院 辽宁省丹东市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与国内经济转型的双重背景下,产业结构优化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而对外直接投资作为参与国际分工、整合全球资源的重要方式,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日益凸显。当前,我国部分传统产业面临产能过剩压力,高端产业则存在技术与资源瓶颈,OFDI 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新路径。因此,深入探析 OFDI 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机制与实践策略,对推动产业升级、增强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核心机制

1.1 产业转移效应:推动国内产业“腾笼换鸟”

我国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产业(如纺织、低端制造业),可释放国内土地、劳动力、能源等稀缺资源,为高端产业(如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的发展腾出空间,缓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压力,推动国内产业结构从“低端主导”向“高端迈进”转型,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同时,产业转移还能减少国内环境污染,助力绿色产业发展,契合产业结构优化的绿色化需求。

1.2 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产业技术升级与创新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尤其是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形成技术溢出效应。一是通过并购发达国家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或研发机构,直接获取专利、技术配方与创新能力;二是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融入当地创新网络,近距离学习前沿技术与研发模式;三是海外子公司与国内母公司形成技术联动,将海外获取的技术转化、应用于国内产业生产,提升国内产业的技术水平与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1.3 资源配置效应:优化全球资源整合与产业协同

对外直接投资可帮助我国企业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包括稀缺自然资源(如矿产、能源)、优质品牌、国际市场渠道等,进而优化国内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例如,通过对资源富集地区的投资,保障国内能源与原材料供应,稳定上游产业生产;通过海外品牌并购与市场布局,提升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带动下游高端产品出口,促进国内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形成“资源-生产-市场”的全球联动体系,推动产业结构向高效化、协同化方向优化。

二、对外直接投资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面临的现实问题

2.1 投资产业分布失衡,高端产业投资占比偏低

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仍集中于传统产业与资源类产业,对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占比相对较低。这种投资结构导致技术溢出效应未能充分发挥,难以快速推动国内高端产业突破技术瓶颈;同时,传统产业转移的规模与速度不足,国内高端产业发展所需的资源释放不充分,制约了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

2.2 技术吸收与转化能力不足,溢出效应“落地难”

部分企业虽通过 OFDI 获取了海外先进技术,但由于国内研发基础薄弱、技术人才短缺、产学研协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难以将获取的技术有效吸收、转化为国内产业的实际生产力。此外,海外技术与国内产业需求的适配性不足,部分先进技术无法直接应用于国内生产场景,导致技术溢出效应“悬空”,未能切实推动国内产业技术升级。

2.3 投资区域布局不合理,风险防控能力薄弱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域分布存在两极分化:一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集中于少数地区,易面临政治动荡、政策变动等风险,影响产业转移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对发达国家的高端产业投资面临技术壁垒、市场准入限制等问题,增加了技术获取的难度。同时,部分企业缺乏完善的海外风险评估与防控体系,易因汇率波动、法律冲突等问题导致投资失败,削弱OFDI 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推动作用。

三、强化对外直接投资产业优化效应的实践策略

3.1 优化 OFDI 产业布局,聚焦高端产业与绿色产业

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如税收优惠、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大对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如数字服务、金融科技)的对外投资,提升高端产业投资占比,强化技术溢出效应;同时,支持传统产业向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引导企业在海外开展绿色产业投资(如新能源项目),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向绿色化、高端化协同发展,避免低端产业转移的盲目性。

3.2 提升技术吸收转化能力,完善产学研协同机制

企业需加强内部技术研发团队建设,引进技术转化专业人才,建立“海外技术获取-国内转化应用”的全流程体系;政府应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针对海外引进技术开展适配性研发,解决技术“落地难”问题;同时,设立技术转化专项基金,为企业技术吸收与创新提供资金支持,确保技术溢出效应切实转化为产业升级动力。

3.3 优化投资区域布局,健全风险防控体系

一方面,拓展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区域,分散投资风险,同时加强与当地政府的政策沟通,保障产业转移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多边合作(如“一带一路”倡议)突破发达国家的技术与市场壁垒,提升高端产业投资的成功率。此外,政府应建立 OFDI 风险预警平台,为企业提供政治、经济、法律等风险信息;企业需完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引入专业风险评估机构,提升风险应对能力,保障OFDI 的可持续性,充分发挥其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推动作用。

结论:

对外直接投资通过产业转移、技术溢出、资源配置三大机制,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重要动力,但当前仍面临投资布局失衡、技术转化不足、风险防控薄弱等问题。未来,需通过优化 OFDI 产业与区域布局、提升技术吸收转化能力、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充分释放 OFDI 的产业优化效应,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向合理化、高级化、绿色化转型。随着我国 OFDI 规模的扩大与质量的提升,其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增强,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参考文献:

[1]马静.FDI、产业结构变迁与中国的出口竞争力[J].管理世界,2022(04):96-107.

[2] 李 小巍 . 区 域 创新 能力 影 响因 素 的外 商直 接 投资 吸 引效 率研 究 [J]. 宏 观 经济 研究,2023(06):10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