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创新素养下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的呈现
雷晓凤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灵武市第四中学 宁夏银川 751400
在创新素养培养的教学理念下,教师需树立从“教学”向“助学”转变的课堂理念。运用系统理论分析教学问题与需求,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构建实施步骤并评价教学结果,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面对学生的发展变化,教师需依托新教学理念打造优质教学设计,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全面了解学生——把握身心特点
课堂教学需着眼学生发展,教师首先要掌握初中生身心特点:一是成人意识强,渴望被尊重;二是活动能力提升但认知滞后,易有盲目活动;三是思维发展能学较深知识,但看问题不全面;四是情感丰富却情绪易波动;五是自我意识发展,自我评价不客观。据此,教学设计需结合这些特点,尊重学生、归还课堂,以鼓励为主,赋予学生部分选择权与决策权,做好引导,同时转变思维,实现“教学”向“助学”的转变。
二、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明确“学什么”与“为什么学”
(一)学什么
新教学理念推动教学从“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相较于“如何学”,“学什么”更为关键,教师需在创新素养培养目标下做好引导。以《小石潭记》教学为例,师生共同品读文中水、石、游鱼及周边景物,掌握基本文学常识与写景方法后,学生易因“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产生疑惑。深入探究可知,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改革被贬永州司马,政治失意下寄情山水,借景物描写抒发被贬后的忧伤凄苦之情。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文言知识,还引导其学习“寄情山水”这一健康的情绪排遣方式,避免极端暴力的情绪发泄,体现创新素养培养。
(二)为什么学
日常教学中,基于创新素养培养理念,教学设计需依据语文学科规律,发挥教师引领作用,同时开展多角度活动课再造,构建多元语文教学供给侧结构,优化教学设计。
三、制定明确简洁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体现教师对课程目标与任务的理解,一节课目标最多三个即可。如《背影》教学中,以“掌握动词表达效果及分析方法”为目标,让学生品读父亲爬月台段落,划重读字词并体会情感,再进行仿写。学生从“蹒跚”“探”等词分析出父亲的艰难与爱,仿写内容结合生活经验写妈妈剪羊毛、自己上树摘苹果等场景,作品生动形象。最终达成目标,并学会迁移运用该分析方法。
四、确定合适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整合方法、步骤、媒体与组织形式等形成的综合性方案,核心是依据教学条件与需求,制定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引导学生活动的最优方案。优质教学设计离不开科学的教学策略,具体可从五方面实施:
(一)转变观念,做“助学者”
转变观念,做“助学者”:以创新素养理念为指导,教师需归还课堂,让学生充分参与,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实现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维碰撞与情绪体验的融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情感、思维与能力。语文教学重“导”,引导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与揣摩,启发学生自主感悟,教师做好“助学者”。
(二)有效预学,调动主动性
有效预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预学包括教师预学与学生预学。教师预学要读懂教材、课标,更要了解学生,结合学生基础水平、学习兴趣与方法,设计科学预学方案,如针对务工家庭学生学习习惯差的情况,采用因材施教、分类预学;学生预学可按学情设预学单,如初一年级让学生预学生字词、作者简介,培养自学能力。
(三)优化小组,激发参与感
小组合作是优质教学设计的重要支撑,合理搭建小组需考虑学生学习程度、性格、性别等。以《曹刿论战》翻译教学为例,6 人一组按“组内互助—组间探讨—教师辅助”流程开展合作:组内成员自读课文,圈点勾画疑问并互助解决;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间探讨突破;仍未解决的问题,最后教师解答难题,合理分配时间,激发学生参与度。
(四)有效课堂训练,提升效果
课堂练习是学生反馈与教学调控的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需突出重难点并挖掘学习潜力。如《济南的冬天》教学后,设置梯度化问题:一是字词及济南冬天特点相关基础题;设置字词与景物特点、标题能否修改、课外阅读《济南的秋天》三类梯度问题,兼顾学习扎实度与趣味性引导学生思考,提升教学效果。
(五)艺术提问,营造活跃氛围
艺术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如《陋室铭》教学初期,最初“陋室环境怎样”等问题让课堂沉闷,改为“陋室为什么不陋”后,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效果显著提升。可见,艺术性提问能精准解决问题,营造自由活跃的课堂氛围。
五、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创新素养理念要求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教师需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注重引课技巧,因“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优质导入能在学生心中激发情感共鸣与思考兴趣。以《秋天的怀念》教学为例,导入设计为:“母爱是永恒的话题,同学们回忆学过的课文或接触过的故事,哪些最能体现母爱主题?”学生迅速联想到《散文诗两首》,借助旧知唤起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六、及时评价反馈,激发学习动机
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价能让师生明确教与学的情况,调整教学行为,监督并强化教与学过程,反映教学效果与学习成绩,是优质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毕业寄语》写作课为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在作文中合理引用古诗词、名言警句及歌词,提升文章文采。实践演练环节,要求学生为毕业的自己、老师或朋友写毕业寄语。学生虽能恰当引用相关内容,但存在引用过长的问题,如一名学生开篇引用四句《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歌词后才进入正文。组织学生互评后,教师引导讨论并分析案例,最终总结出“引用以一到两句为宜”的结论。及时科学的反馈让学生明确习作问题,掌握引用技巧,激发学习动机。
综上,在新课改理念下,优质初中语文教学设计需全面分析教学对象、恰当处理教学内容、明确呈现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式,并实施及时科学的反馈评价。唯有有效把握这些要素,语文课才能彰显“语文味道”,真正培养学生创新理念,助力学生在创新素养培养环境中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