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视域下技师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路径分析
张冉
安徽六安技师学院 安徽六安 237000
引言:
随着我国旅游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为满足旅游市场对新型人才的需求,技师学院应重新定位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育方向与目标。在此过程中,院校应从新文科育人视角切入,积极探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路径,全面提升该专业的人才培育输出质量。
一、新文科建设的内涵特征
新文科建设旨在打破传统学科壁垒,突出学科交叉的知识生产,从而在技术赋能下展开人才培养,重塑文科类人才的培养价值体系。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单一学科人才培养,已不能满足市场人才需求,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培育跨学科人才,而新文科概念的提出,旨在打造“文科+”的复合型人才培育新样态。在打造人才培育新模式时,应当巧用数字化技术,在 AI、大数据的支持下,重构教育场景与语境,挖掘出学生的潜能。另外,新文科的建设旨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在育人价值体系重构过程中,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1]。
二、新文科视域下技师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路径分析
(一)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工程的建设
新文科视域下,技师学院为完成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育要求,应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工程建设,输出复合型人才。为此,学院可搭建“1+X+Y”的专业课程体系,即“1”个专业核心模块、“X”个交叉方向模块、“Y”个微专业课程包。
首先,在旅游管理专业核心模块建设时,学院需聚焦旅游管理的底层逻辑,设定合适的必修课,以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如“旅游学原理”课程建设时,为保证教学成效,教师可采取“理论精讲+案例剖析”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系统全面地认知旅游产业运行逻辑。
其次,在交叉方向模块建设时,重点助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为此学院可设置旅游产业发展导向下的交叉课程群,以旅游数字化技术应用为例,为使学生具备运用数字技术解决旅游工作问题的能力,可设置“Python 旅游数据分析”课程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调研获得第一手资料,并从数据治理维度提出自己的见解,锻炼学生的数字技术迁移应用能力。
最后,在微专业课程包资源开发时,技师学院应紧扣旅游管理专业,精准对接细分领域的人才需求,从而打造“行业认证+项目实战”的人才培育模式。比如,在旅游品牌舆情监测相关的课程教学时,教师可引入旅游企业运营管理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剖析,逐渐积累更多的实战经验,为今后的毕业工作提供支持[2]。
(二)加快数字赋能教学改革的实践
新文科视域下技师学院为培育出更多优秀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应当意识到专业建设过程中数字化技术赋能教学工作的迫切性与必要性。为能够加快数字赋能教学改革的实践,学院应突出数字资源层、智能平台层、智慧环境层的开发建设,以此搭建出“三维”智慧教学新体系。
首先,在数字资源层搭建时,可巧用 AI 技术、AR 技术,重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从而在整合课内外优质教学资源的同时,围绕旅游垂直领域开发相应的虚拟仿真体验学习项目,让学生们能够沉浸到相关的工作情境当中,利用专业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教师可创建旅游舆情分析沙盘模型,将旅游平台中游客的真实评价信息嵌入到沙盘模型当中,辅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判断旅游舆情的走向,并对出现的负面舆情进行处置,推演不同处置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使得学生在虚拟场景中检验自己的专业素养,评估自我是否能够胜任相关的工作岗位职责要求,以此倒逼学生查漏补缺,
提升自我的旅游管理专业学习实力。
其次,技师学院围绕旅游管理专业育人目标与新文科人才培育要求,进行智能平台层开发时,可基于数据挖掘,展开精准教学管理。为实现此目标,教师可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并搭建学习行为分析系统,通过采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所有数据信息,从而为每一位学生建构专属的数字画像,精准诊断学生的专业学习最近发展区,为教师的教学评价、教学资源推送提供参考依据,实现智能教育管理的预期效果。
最后,技师学院可围绕旅游行业的具体场景打造智慧环境层,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知思考,解决具体问题。基于 AR 穿戴设备、LED 智慧屏、OTA 实时数据中台等技术与设备的支持,为学生创设旅游行业中的不同工作场景,检验学生是否能够在工作岗位发挥出自己的专业优势,高效快速地处理相关事务,如旅游服务、客户开发、舆情处理等[3]。
三、推动价值引领体系构建与运行
在新文科育人视域下,为持续推动技师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学院应突出价值引领体系的建构与运行,如创设“中国旅游文化传承”教学板块,同时引入非遗文化资源,并基于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思政教学案例库。
首先,在中国旅游文化传承视域下,教师可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的旅游文化资源进行解析,辅助学生从文化传承视角解读旅游文化密码,如古建筑构件的三维模型展示,辅助学生进行多维度鉴赏,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旅游文化的魅力。
其次,学院可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引入非遗文化资源,围绕非遗旅游项目的开发与实际运行现状,组织学生分析研究,思考非遗旅游产业背后的文化密码,使其认识到开发非遗文化资源与文旅融合发展的特殊联系,并主动学习传承非遗文化,增强非遗保护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最后,技师学院推动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时,应基于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开发思政教育新模式,通过建设思政教学案例库、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将红色文化思想渗透到专业教学活动中,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家国情怀相统一。
结语
本文阐述了技师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具体路径,旨在说明相关工作开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今后的旅游管理人才培育时,技师学院需深入学习新文科理论思想,总结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经验,研判旅游市场的人才缺口趋势,不断创新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案,使其发挥出相应的价值与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晓丹.产教融合视域下新文科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研究——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产业创新研究,2025(2):192-195.
[2]宋玉蓉.新文科视域下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路径创新——以《景区营运与管理》为例[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24(9):0009-0012.
[3]任唤麟,李晶晶,罗丹.新文科建设中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研究[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25(3):92-96.
作者简介:
张冉(1997.08)女,汉族,人,助理讲师,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