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及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深入研讨
李野
新疆宇泰工程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新疆喀什 844000
引言
建筑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和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扩大,建筑工程呈现出投资规模大、技术复杂度高、参与主体多等特点,质量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建设质量是判断工程项目合格与否的关键指标。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项目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完善,人们对建筑工程建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建筑施工企业务必要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塑造更好的市场形象。建筑项目建设质量决定着业主的使用效果,若是项目质量不过关,则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建筑项目往往工期较长、规模较大,涉及的专业范围较广,施工流程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并且,建筑项目建设质量管理是否落实到位,也关系到下一流程施工作业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如果各工序之间衔接不佳,也会对建筑项目的建设质量、经济效益带来较大影响。
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原则
一是坚持以质量为底线。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和质量是每个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线”,也是建筑施工质量管理重点考察和关注的内容。因此,相关人员在制定、落实“质量至上,安全第一”原则时,不仅自己要质量放在首位,还要对各个环节的作业工人进行培训,加强他们的质量认知,一切工作必须要以“质量至上,安全第一”为前提,恪守质量底线。同时,质量和安全的双重保障,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避免因人员伤亡事故影响施工进度。二是坚持以预防为主。一般而言,建筑施工过程常常会伴随着很多安全风险问题,比如墙体裂缝、地面空鼓、管道渗漏等。所以,施工单位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质量风险管理意识,定期组织相关作业人员参加安全管理、质量意识等方面的教育与培训活动,借此来逐步强化他们的安全作业意识和质量观念;同时还要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督与管理,进而从源头上做好风险预防,为人们的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
3 建筑工程管理及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措施
3.1 健全质量控制体系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对每一环节的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从而保证施工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对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做好各方面工作,明确质量控制体系的目的,以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为主体,明确各主体职责,分析质量控制体系的必要性及实施意义,根据相关规定从各方面对其进行补充细化,确保体系价值得到发挥。另外,相关人员需要合理运用现代化手段,增强质量控制效果,如使用实时监控系统、数据驱动决策技术,获取施工参数,优化质量控制和检查流程,确保各工艺符合行业标准。
3.2 重视材料和设备管理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材料和设备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保证工程材料质量,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材料采购制度,做好材料进场验收工作,同时加强材料保管和养护,避免因材料问题引发质量问题。施工单位还应做好设备管理工作,定期检查机械设备运行状态,发现问题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进行修理,确保按时完成工作任务。此外,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设备验收制度,并做好设备维护和保养工作。施工人员需要从宏观角度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优化工作体系,如由专人监督物料和设备的运行情况,做好检查和评估工作,及时淘汰不符合标准的物料或设备,保障施工品质。此外,需要从根源上处理材料问题,如严格审核供应商资质,确保原材料稳定供应,增强双方的责任感,达成深度协作,从而提升施工质量管理效率。
3.3 加强教育培训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效果与教育培训工作密切相关。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可以提升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率。但由于施工工艺涉及许多复杂技术和管理知识,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因此,建筑企业在进行员工培训时,要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建立相应的教育培训机制,在课程设置上要结合企业发展需求,选择契合施工人员知识结构和实际工作需要的培训内容,同时不断完善教育培训制度。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增强培训效果,使施工员工熟练掌握施工技术,显著提升其素质,建立公正的技术人员考核机制,确保其技术技能得到持续提升。另外,管理人员在质量控制培训工作中需要引进新兴技术,如 BIM 技术等,帮助工作人员掌握数字化质量管理方法,提高工作精度,还要培训质检、安全监测仪器的使用方法,确保质量控制有据可依。
3.4 强化现场监督
现场监督是指监督人员依据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程序及技术标准,对工程质量实施全过程动态监控。建筑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通过强化施工现场管理,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增强其质量意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管理人员需依据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具体要求,构建标准化的现场监督管理体系,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现场监督管理体系框架如图 2 所示。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统筹项目经济性与安全性目标。同时,需细化权责划分,明确岗位职责边界,避免职责交叉或出现监管盲区;通过建立质量监控系统,实现对施工品质的全方面把控,并严格遵循国家标准规范,保障施工现场的有序性与合规性。
3.5 创新建筑质量管理方式
在新时代浪潮中,网络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应用场景、领域越来越多。建设质量管理,作为建筑领域的重要构成环节,也需顺应时代发展,更新管理方式、模式,才能够为建筑项目工程质量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随着时间推移和实践检验,人们对建筑项目工程质量的理解已从单纯符合规定要求,逐渐转变为以满足顾客需求为核心。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兴起,建筑项目质量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努力提升专业素养与管理水平,创新更多、更实用的项目质量管理手段,为实际的工程质量管理夯实基础。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不少建设单位已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然而部分单位未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建设单位有必要对建筑项目实施全面的信息化管理,不仅在项目准备阶段的招投标、资金投入分析等环节运用信息技术,更要将其融入项目管理、材料采购等各个环节,切实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成效。
结束语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发展速度加快,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但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对此,相关人员需要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的控制,推动企业创新发展。通过提高对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的重视程度,完善管理机制,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促使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晓芳.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中国住宅设施,2024(增刊 1):90-92.
[2]邱红梅.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产品可靠性报告,2024(12):41-42.
[3]吴筱夏.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对策[J].城市开发,2024(13):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