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分布式光伏EPC 项目风险管理对策及数字化转型应用研究

作者

高轮

身份证号码:612732****05090317

一、分布式光伏 EPC 项目风险管理对策

(一)资金风险管理对策

多数分布式光伏 EPC 项目落实中都存在较大的资金风险,这是由于该项目施工周期较长,设备采购、长期租赁都需要较多的资金,如果小型光伏企业自身资产规模有限且没有足够的抵押物,就难以从银行获得足够贷款,进而会影响项目的顺利启动。其次,在项目落实的过程中,设备维护、人员工资都需要持续投入较多资金,但如果补贴资金发放延迟或者资金回笼不及时,会导致资金流动紧张,严重情况下也会由于资金链的断裂而影响工程顺利性。此外,项目设计过程中市场材料价格的波动以及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会导致工程成本超出预算,该情况也可能会造成资金风险。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总承包商在落实项目之前除了要通过银行贷款方式获得资金,也要积极探索其他的融资方式。例如,引入战略投资者,通过让出该项目的部分股权来获得资金支持。也可以实施资产证券化,将后续项目的收益权进行打包售出,以此来提前回笼资金,最后也应积极争取政府的产业扶持基金,只有做好了多元化融资,才能避免一个融资途径问题发生而影响项目顺利性。

项目落实过程中也应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先对后续各个阶段施工的成本进行预算和规划,并加强与各相关方的沟通协调,确保项目过程中补贴资金或者电费结算能够顺利、及时到账。如果出现资金紧张的情况,管理人员应先对工作重要性进行评估,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关键环节或者重要设备维护,以此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技术风险问题管理

分布式光伏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了提高发电效率,应该根据场所的具体光照条件、气候环境以及屋顶结构来设计技术方案。但如果项目设计阶段选择的技术方案不合理,就会导致光伏组件或者逆变器配置不能有效应对光变化,进而会由于无法达到预期发电量而影响收益。其次,确保技术方案合理的情况下,如果使用的光伏组件存在质量问题或者不符合工程要求,将这类组件应用在工程中后续就可能会出现隐裂、衰减过快的情况,这些情况不仅会影响项目的正常运行,也会加大维护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设计方案制定过程中应组织专业团队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查和调研,之后根据所在地光照、气象、地质、电网等数据选择最优的技术方案。技术方案选择后购买相关材料时,要先对供应商的资质、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优先选择信誉良好、产品质量可靠且经验丰富的供应商合作。产品生产完成后要对其质量、规格实施检查,运输至施工场所之后再落实复检工作。最后,工作人员的能力也会影响技术效果,因此,单位应定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以及创新能力。

(三)履约风险问题管理

履约风险问题在分布式光伏EPC 项目落实中较为常见,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与合同签订不严谨、背景调查不足等有关。不论是哪种原因引起,当合同条款不完善时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争议和纠纷,进而影响项目进度以及顺利推进。为了避免这类问题,在签订合同之前应该组织专业的法律或者技术人员来对合同条款进行审查,如果发现标记不清晰或者存在异议的条款要进行谈判,以此确保合同中清晰写明项目范围、工期、质量标准、支付方式以及违约责任,这样能在问题发生时有效解决。分布式光伏EPC 项目落实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风险问题,为了确保风险问题发生后能尽可能地减少损失,也应在合同中设置合理的风险分担条款。对于这类条款可以邀请外部法律专家进行审核把关,以此最大化地降低合同法律风险并有效保障双方权益[1]。

另外,在承包商层面,应加强对业主的评估和监管,确保业主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较好的信用记录才能减少项目施工中由于业主问题引发项目中途停滞、取消等情况。除了要做好业主的背景调查,也应强化自身内部管理体系建设,选拔具备较好素质和较强能力的人员实施管理工作,以此通过有效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分布式光伏EPC 项目数字化转型研究

(一)加强BIM 技术的全流程应用

分布式光伏EPC 项目落实中不论是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都是由工作人员完成对应工作,完成这些工作时可能会由于操作失误或者评估不足而导致问题发生。为了减少这些问题的出现,数字化浪潮下,应通过 BIM 技术对项目实施全流程优化。

规划与设计阶段,可以将获取的施工场地环境、气象、屋顶结构等数据输入到BIM系统中,系统会自动生成三维地形模型,因此设计人员就能根据直观模型来选择光伏组件的布局位置,这样能够较大程度避免设计不合理情况出现。设计方案制作完成之后也可以通过BIM 技术进行碰撞检测,如输入相关的数据之后系统会自动演示施工过程中哪些建筑结构和电气线路之间存在冲突,这样能在施工之前及时发现设计问题,并通过优化避免后续返工和变更。

施工阶段也可以利用 BIM 技术进行进度管理和安全管理,该模型能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如果实际工程中的某一环节所使用施工时间超过了预测时间,系统会自动调整后续的环节用时,这样能及时发现偏差,并通过有效措施确保工程在相应时间内完成。另外,BIM 模型也能直观地展示施工要点和安全风险点,当知道哪些地方存在安全风险时就能在施工的过程中重点监测和管理这些位置,以此能避免质量问题、安全问题的发生[2]。

(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分布式光伏EPC 项目在设计、建设、运维阶段都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员工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时不仅会花费较长的时间,也无法了解数据之间存在的潜在规律。基于此,为了使分布式光伏EPC 项目向着精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应做好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经上述分析可知项目施工中如果市场材料价格波动较大,会给项目带来较高的资金风险。而应用大数据技术能将近年来原材料价格的历史数据输入系统中,系统会构建多维度价格预测模型,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挖掘价格波动规律。如果预测后发现后续几个月材料价格呈上涨趋势,该情况下 EPC 企业就可以与供应商进行合作,通过提前签订长期采购合约来避免因价格上涨导致的资金风险出现。

分布式光伏EPC 项目施工完成之后投入运行时,长期运行可能会使一些设备出现性能衰减、故障,这些问题在严重情况下会由于非计划停机产生较大的损失。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其中的深度学习算法来对光伏电站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收集并建立数据库,之后根据数据库中的数据建立相应模型。当设备数据出现异常情况时,如逆变器效率骤降或者组件温度异常上升,在指标超过设定的阈值时系统会发出预警信息并推送至运维平台,以此运维人员能通过及时处理来避免设备出现故障[3]。

结语:

分布式光伏EPC 项目中落实资金管理对策能保障项目资金链的稳定落实,技术管理对策能有效提高项目的发电效率,履约管理对策能降低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多种不确定性。落实上述对策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也应加强对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BIM 等技术的应用,以此使 EPC 项目向着更加智能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敏聪. 某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与研究 [J]. 自动化应用,2024, 65 (23): .

[2]王列萍,王杰,艾思维. 分布式光伏EPC 项目造价管理要点分析 [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24, (30): 58-59.

[3]王文清. 基于分布式光伏电站EPC 模式的项目管理分析 [J]. 大众标准化, 2024,(18): 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