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幼儿园课堂如何有效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作者

林明芬

广东省韶关市天麓山幼儿园 512000

引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系民族凝聚力、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精神纽带,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其教育价值愈发凸显。幼儿阶段作为价值观启蒙的关键时期,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课堂教育,能够帮助幼儿从小建立民族认知,培养团结意识。当前,部分幼儿园在开展此项教育时,存在内容碎片化、方法单一化等问题,多停留在简单知识传递层面,难以充分发挥教育的启蒙作用。

一、幼儿园课堂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现状与需求

1.1 幼儿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开展现状

目前多数幼儿园已开始关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但教育实施多分散在日常活动中,缺乏系统规划。部分幼儿园仅在传统节日时开展相关活动,教育覆盖范围较窄,未能形成常态化的课堂融入机制,整体教育推进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1.2 幼儿阶段接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认知特点与需求

幼儿认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共同体”概念难以直接理解,更易接受直观、生动的教育内容。这一阶段的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渴望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了解身边的世界,因此教育需求集中在趣味性、生活化的内容设计上。

1.3 幼儿园课堂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现存问题

部分教师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导致课堂教育内容设计缺乏针对性;教育方法多以说教为主,未能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采用游戏化、体验式教学;同时,教育资源不足也限制了课堂融入的深度,难以支撑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开展。

二、幼儿园课堂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具体路径

2.1 结合幼儿生活经验,优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

从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将“民族团结”“文化多样”等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例如,在饮食主题活动中介绍不同民族的特色美食,像蒙古族的奶食、藏族的酥油茶,还可引导幼儿观察食材差异;在服饰认知活动中展示各民族的传统服饰,如维吾尔族的花帽、苗族的银饰,让幼儿触摸服饰纹样或模仿穿戴动作。

2.2 运用游戏化教学方法,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趣味性

根据幼儿的喜好设计各类游戏活动,如“民族服饰配对”游戏,准备不同民族服饰的卡片与对应民族名称卡片,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匹配配对,认识不同民族的服饰特点;开展“民族小使者”角色扮演游戏,为幼儿提供简单的民族服饰道具,引导幼儿模拟不同民族之间互相问候、分享食物的交往场景。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及时引导幼儿体会团结互助的重要性,还可加入小组竞赛环节,进一步提升教育的参与度和效果,让幼儿在欢乐氛围中加深对民族共同体的理解。

2.3 设计主题式课堂活动,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渗透

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设计系列主题活动,分阶段开展。例如,第一阶段以“认识家乡民族”为主题,通过展示家乡的民族聚居地图、邀请本地少数民族家长进课堂分享,让幼儿了解本地的民族构成;第二阶段以“民族文化共赏”为主题,组织幼儿分享民族故事、学唱民族儿歌,还可播放民族舞蹈视频并引导幼儿模仿简单动作;第三阶段以“民族团结行动”为主题,引导幼儿开展互助小任务,如小组合作完成民族图案拼图、共同制作民族特色手工作品,形成完整的教育链条,让幼儿在持续参与中深化认知。

三、幼儿园课堂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保障策略

3.1 加强幼儿园教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素养培训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题培训,每学期至少开展 2-3 次,邀请民族教育领域专家解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涵,结合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教育重点,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育方向;开展教学案例研讨活动,每月组织一次,让教师分享各自在课堂融入中的优秀经验,针对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3.2 构建家园协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氛围

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栏、班级微信群等渠道,定期向家长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分享幼儿在园的相关学习成果,引导家长重视家庭层面的教育渗透;设计亲子共学任务,如“和家长一起寻找民族故事”并录制故事音频、“亲子民族手工作品制作”如共同缝制民族风格小挂件,还可组织亲子民族文化主题活动,如亲子民族服饰走秀、家庭民族美食分享会。

3.3 完善幼儿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资源支持体系

幼儿园应加大资源投入,每年预留专项经费用于购置民族文化相关的绘本,如《中华民族大家庭》系列绘本、教具如民族乐器模型、民族建筑拼图、影音资料如民族动画短片、民族音乐专辑等,丰富课堂教育资源;同时,加强与本地民族文化馆、博物馆的合作,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每学期组织 1-2 次幼儿实地参观活动,邀请文化馆工作人员到园开展民族文化讲座、民族技艺展示。

四、结论

幼儿园课堂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幼儿价值观启蒙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和团结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当前教育现状来看,虽然多数幼儿园已启动相关教育工作,但在系统性、针对性和趣味性方面仍有提升空间。通过结合幼儿生活经验优化教育内容、运用游戏化方法增强教育吸引力、设计主题活动深化教育渗透等路径,能够有效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课堂落地。

参考文献

[1]宋慧荣.幼儿园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路径探究——以甘肃省秦安县第三幼儿园为例[J].成功,2025,(08):94-96.

[2]刘韶静.浅析“三个融入”在幼儿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应用[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4,(47):126-127.

[3]石燕.关于幼儿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多媒体的应用分析[J].中国新通信,2024,26(24):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