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市政路桥施工中水泥混凝土防水路基面的施工技术研究

作者

吴猛

身份证号码:320323198811027031

摘要:市政路桥工程中,水泥混凝土防水路基面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道路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当前施工实践中,防水路基面常因材料配比不当、施工工艺不规范导致渗漏、开裂等问题频发,亟需系统性技术优化。有效提升了混凝土密实度;采用多道防水层设计与接缝密封工艺,显著增强了整体防水性能。实践表明,优化后的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基层渗水现象,延长路基维护周期。研究成果为提升市政路桥工程防水路基施工质量提供了可行方案,对降低道路养护成本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后续研究可进一步探索新型防水材料与智能化施工设备的适配性。

关键词:市政路桥;水泥混凝土;防水路基面;施工技术;材料性能

第一章:引言

市政路桥作为城市交通的"骨架",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市民出行安全和城市运行效率。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道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但许多新建或改建道路投入使用后不久就出现渗水、裂缝等问题,严重影响道路使用寿命。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路基面的防水施工技术有关。

第二章:水泥混凝土防水路基面的材料与性能分析

2.1水泥混凝土防水路基面的材料特性

水泥混凝土作为防水路基面的主要材料,其性能直接决定了防水效果的优劣。要理解这种材料的特性,可以从三个关键方面入手:原材料组成、结构特性和防水机理。

在原材料方面,水泥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粗细骨料和水组成。水泥就像"胶水",把骨料牢牢粘在一起;粗细骨料构成骨架,提供强度;水则是让水泥发生化学反应的必需品。此外,为了提高防水性能,通常还会加入防水剂、减水剂等外加剂。这些材料就像"调味料",能够改善混凝土的防水性能。其中,水灰比(水和水泥的比例)尤为重要,这个比例过大,混凝土就会变得松散多孔;比例过小,又会影响施工质量。

混凝土的防水机理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堵住水分渗透的路径。一方面,通过调整材料配比和使用外加剂,可以减小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率;另一方面,防水剂能在混凝土内部形成防水膜,就像给混凝土穿了一件"隐形雨衣"。值得注意的是,混凝土的防水性能会随着时间变化,初期性能最佳,后期可能会因为温度变化、车辆荷载等因素产生微小裂缝,影响防水效果。

在实际工程中,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当地环境条件。比如在寒冷地区,要特别注意材料的抗冻性;在潮湿多雨地区,则要重点关注防水性能。通过合理选材和科学配比,才能确保混凝土防水路基面发挥最佳效果。

2.2防水路基面的性能要求与评价指标

防水路基面要发挥好作用,必须具备几个关键性能。就像买雨伞要看防水性、耐用性一样,评价路基面的好坏也要看几个重要指标。

首先是最基本的防水性能。好的防水路基应该像一块密实的海绵,水分很难渗进去。评价这个性能主要看两点:一是渗水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水能渗过路基;二是抗渗等级,这个等级越高,防水能力越强。就像雨伞分不同防水等级一样,不同路段对抗渗等级的要求也不一样。

其次是力学性能,也就是承受车辆压力的能力。这包括抗压强度(能承受多大的压力)、抗折强度(抵抗弯折的能力)和耐磨性(表面抗磨损的程度)。这些指标决定了路基能用多久。就像鞋子既要防水又要耐穿,路基也要同时满足防水和坚固的要求。

评价这些性能有标准化的测试方法。比如测防水性用抗渗仪,看水压加到多大时开始渗水;测强度用压力机,看压到多少吨会碎裂;测耐久性则通过冻融循环试验,看经过多少次冻融后性能开始下降。

在实际工程中,要根据路段的具体需求来确定这些指标的标准。比如主干道要比小区道路要求更高,多雨地区要特别重视防水指标。只有各项指标都达标,才能确保路基长期稳定地发挥作用。

第三章:水泥混凝土防水路基面的施工技术

3.1防水路基面的施工工艺流程

水泥混凝土防水路基面的施工就像盖房子一样,需要按步骤进行,每个环节都不能马虎。下面用最直白的方式介绍施工的主要流程:

首先是准备工作,就像做饭前要洗菜切菜。施工前要检查路基是否平整结实,如果有坑洼或松动的地方要先修补好。同时要准备好各种材料和设备,确保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等工具都能正常使用。

第二步是支模板,相当于给混凝土做个"模具"。模板要用结实不变形的材料,固定牢靠不能晃动。特别要注意模板的高度要准确,这决定了路基面的厚度。模板内侧最好刷上脱模剂,这样拆模时不会粘坏混凝土表面。

接下来是搅拌和运输混凝土,这一步最关键的是控制好材料比例。就像和面要掌握好面粉和水的比例一样,混凝土的水泥、砂石、水和外加剂都要按设计配比准确称量。搅拌时间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通常2-3分钟比较合适。运输时要防止混凝土分层或凝固,最好在1小时内用完。

最后是拆模和养护。拆模要等混凝土足够结实,通常需要1-2天。拆模后要继续养护至少7天,保持表面湿润。就像照顾小树苗要经常浇水一样,养护期间要防止混凝土干裂。

整个施工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特别是材料配比、振捣密实和表面处理这三步,直接关系到路基的防水性能。施工完成后还要检查验收,确保没有裂缝、蜂窝等质量问题。

3.2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

在水泥混凝土防水路基面的施工过程中,存在几个关键的技术难点需要特别注意。这些难点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防水效果大打折扣。就像做蛋糕时,面粉没拌匀或者烤的时间不够都会影响成品质量一样,施工中的每个细节都关系到最后的路基防水性能。

第一个难点是混凝土的均匀性问题。混凝土就像调色盘里的颜料,需要搅拌均匀才能保证每部分的性能一致。实际操作中,常常出现搅拌时间不足或者运输过程中发生离析(各种材料分离开来)的情况。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把握好三个环节:搅拌时间要充足,一般控制在2-3分钟;运输距离不能太远,最好在1小时内完成浇筑;振捣时要均匀,不能有的地方振过头,有的地方又振不到位。

第二个难点是温度控制。混凝土对温度很敏感,就像人怕忽冷忽热容易感冒一样。夏天高温时,水分蒸发太快会让混凝土表面开裂;冬天低温时,混凝土又可能冻伤影响强度。针对这个问题,夏季施工要避开正午高温时段,必要时给原材料降温,浇筑后及时覆盖保湿。冬季则要采取保温措施,比如在混凝土中加入防冻剂,或者用保温材料覆盖。

第三个难点是接缝处理。施工中难免会有新旧混凝土的衔接处或者施工缝,这些接缝就像衣服上的接缝处,是最容易漏水的地方。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接缝处设置止水带,就像给缝口贴防水胶带;另一种是采用特殊工艺,比如在旧混凝土表面凿毛增加粘结力,新混凝土浇筑前先刷一层水泥浆"打底"。

以上这些技术难点看似复杂,其实只要抓住几个关键点就能有效解决:材料要配准、搅拌要均匀、温度要控制、接缝要处理好、表面要抹光、养护要到位。把这些要点执行到位,就能显著提升防水路基的施工质量。

第四章:结论

通过本研究对水泥混凝土防水路基面施工技术的系统分析,可以得出几点重要结论。首先,在材料配比方面,合理控制水灰比、优化骨料级配并选择适当外加剂,能够显著提升混凝土的防水性能,这就像做蛋糕时精确控制配料比例一样重要。其次,在施工工艺上,分层浇筑配合机械振捣的方法有效提高了混凝土密实度,而多道防水层设计和接缝密封工艺则进一步增强了整体防水效果,这些措施相当于给路基穿上了严密的"防水衣"。实践表明,采用优化后的施工技术,路基的抗渗漏能力和耐久性得到明显改善,为延长道路使用寿命提供了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任建军.防水路基面的施工技术在市政路桥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厨卫》,2025年第1期168-170,共3页

[2]金怀艳.市政路桥施工中水泥混凝土防水路基面的施工技术[J].《中国水泥》,2024年第12期125-127,共3页

[3]刘战宏.市政路桥施工中防水路基面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4年第24期57-59,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