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科技跨学科教学的策略研究
赖少练
东莞市东城实验中学 广东东莞 523000
【中图分类号】G434;G633 【文献标识码】A
跨学科教学旨在打破单一学科教学界限,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知识探索空间,强调教学的实践性与综合性,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信息科技作为初中教学体系的核心分支,通过在课堂上融入学科融合理念,有利于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因此,在构建整体的教学方案时,教师应围绕“学科融合、互惠共生”育人理念,积极开展多元化的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将信息科技知识与语文、数学等学科融合,促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多领域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一、初中信息科技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科融合教学并非将多个学科知识进行简单地叠加,而是让学生在掌握基础学科知识时,同步积累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促使自身的综合素养获得进一步发展。初中信息科技知识点的实操性较为显著,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引入多学科融合理念,创设更具真实性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在情境中利用跨学科知识进行不同角度的探索,促使学生逐步分析与解决问题,学会如何将不同学科知识和技能综合起来解决学习困惑,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
(二)有助于促进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
在学科融合理论的有效指导下,信息科技教学效率往往更加高效。信息科技是学生掌握信息获取和整合技能的重要学科,通过建构多学科教学体系,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及移动终端,获取探究性与跨学科知识,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掌握技能,并扩宽既有的学习路径,同时将积累到的技能迁移到多学科领域中去,并形成跨学科思维,在主观上对助推不同学科的高效融合提供了有力帮助。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学科融合理念中,初中信息科技课程设计更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融合,注重将学科素养培育理念融入跨学科课程中。通过在课程设计环节融入核心素养培育理念,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聚焦不同维度和角度,同时应用跨学科知识,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提升整体的教学成效提供了有力帮助。
二、初中信息科技跨学科教学策略
(一)与语文学科融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信息科技与语文学科的有机组合,是增强学生学习体验及其对互联网建立认知的重要途径。通过以语文学科作为跨学科支点,学生能够深刻感知信息科技对自身生活和学习的影响。进而形成深刻的感悟能力。因此,结合学科融合优势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应深挖语文知识点,研读教材,将语文课程知识巧妙地融于学科教学内容,为学生搭建个人学习空间,以及释放才能的舞台,引导并鼓励学生结合既有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与课程学习相关主题的创作任务,包括活动叙事、个人学习感悟等,确保学生在夯实课程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促进自身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显著提升[1]。
例如:以“探索互联网新世界”单元知识点为例。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习得,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篇互联网应用分析调查主题的短文,或者撰写互联网新体验的个人感悟,要求学生在构建文章思路时,融入本单元的知识点,通过开展这类学习活动,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技术应用能力将获得显著提升,从而彰显学科融合的潜在价值。
(二)与美术学科融合,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美术与信息科技的融合,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核心路径。因此,在落实具体的教学目标时,教师可依托学生的认知特征,引入美术知识,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布置跨学科学习任务,指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一起解决更加复杂的真实问题。在合作中,学生之间会形成“对话”,将个体智慧变成集体智慧,合作设计与制作跨学科作品,并在创作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观察、思辨与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核心素养。同时,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多项思维能力,教师可延长活动周期,为学生预留充足的学习与探索时间,让学生在课后两周内完成,并上传到智慧课堂[2]。
例如:以《校园活动线上展》单元中的“美化网页方法多”知识点为例。在设置导学案时,教师可以“校园植物标牌设计”为项目主题,将整体的学习任务进行细化和分解,以问题链的形式层层推进,如:校园植物标牌应呈现哪些信息?如何获取信息?信息获取后如何进行美化?采用哪些智能工具美化网页?引导学生结合预设的问题链完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获得显著提升和发展。
(三)与德育融合,培养信息社会责任
德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塑造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重要内容。初中阶段是学生个人品格与价值观念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在构建整体的教学框架时,教师应围绕学生的品格发展角度出发,深挖文本资源,紧抓德育与信息科技融合的关键支点,将德育元素巧妙地融于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利用互联网的同时,了解信息技术带来的伦理挑战,合理地进行人机互动,树立责任感与正确的行为准则,以更好地体现信息科技教学的内涵性与深刻性[3]。
例如:以《共同守护互联网》中的“个人信息防泄漏”章节知识点为例。在呈现新知环节,教师可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入手,引入人们在生活中容易引发个人信息泄露的案例,如:某学生用家长的手机安装并注册软件,随后家长不断接收到陌生人来电。教师可与学生共同进行案例分析,并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之间共同讨论,如: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人工智能对个人信息保护造成了哪些困扰?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与线上学习的方式,展开深入学习和探索。在实践环节,学生会掌握更多地保护个人信息的知识和方法,并逐步意识到保护个人隐私和他人隐私的重要性,进而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学科融合视域下,初中信息科技跨学科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对突出学科教学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等特征具有深远影响。因此,在策划教学方案时,教师应拓宽教学边界,将学科融合理念贯彻始终,致力于延伸课堂边界,为学生提供多维度、多层次的学习平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不断体验和探索中掌握多领域知识和技能,同时深度领会跨学科主题学习所蕴含的价值,进而有效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与技能。
参考文献
[1]刘妍.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跨学科学习主题探索[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5,(03):28-30.
[2]李荣梅.基于跨学科的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策略探索[J].读写算,2025,(07):151-153.
[3]郑文水.初中信息科技教学对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探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5,(04):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