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大单元视域下初中语文整合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牛雪梅

敦化市贤儒镇学校 吉林敦化 133717

1 大单元视域下初中语文整合教学的价值意义

1.1 助力核心素养的系统性培养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涵盖“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大维度,其培养需依托连贯、系统的教学过程。大单元整合教学通过对单元主题的深度挖掘,将核心素养目标分解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活动中,使素养培养从“隐性”变为“显性”。例如,在“家国情怀”主题大单元教学中,通过整合《黄河颂》《土地的誓言》《最后一课》等课文,结合“爱国诗文朗诵”“家国主题写作”“红色文化探访”等活动,学生不仅能积累文学知识,还能在语言实践中深化对家国情怀的理解,逐步形成文化自信与责任意识,实现核心素养的多维度、系统性提升。

1.2 打破教学要素的碎片化局限

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课文、语法知识、写作训练等教学要素常处于割裂状态,如讲解文言文时仅关注字词翻译与文意理解,忽视与现代文的对比阅读;写作训练多为孤立的命题作文,与单元课文的写作手法脱节。大单元整合教学以单元主题为纽带,将不同文体的课文、相关语文知识、实践活动进行有机串联,形成“文—知—练—用”一体化的教学链条。

1.3 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能力

大单元整合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通过设计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的整合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在整合教学过程中,学生需围绕单元主题,自主梳理文本信息、分析问题、完成实践任务,同时在小组合作中分享观点、碰撞思维,提升探究能力与合作意识。例如,在“传统文化传承”主题单元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分工完成“传统节日习俗调查”“古典诗词赏析”“传统文化手抄报创作”等任务,在合作探究中不仅深化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还锻炼了信息搜集、团队协作与语言表达能力。

3 大单元视域下初中语文整合教学的实施策略

3.1 目标整合:锚定核心素养,构建“总—分—融”目标体系

目标整合是整合教学的前提,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单元总目标—课时分目标—活动融目标”三级目标体系,确保目标的系统性与可操作性。

(1)确定单元总目标: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单元主题内涵与学生认知水平,明确单元需达成的核心素养总目标。例如,八年级“纪实作品阅读”主题单元,总目标可设定为:“通过阅读纪实作品,了解社会现实,培养理性思维与批判意识(思维能力);学习纪实作品的写作手法,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逻辑性(语言运用);感受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文化自信)。”

(2)分解课时分目标:将单元总目标细化到每一节课,明确每节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养目标。以《红星照耀中国》课时教学为例,分目标可设定为:“知识目标:掌握‘迁徙、褴褛’等词语的含义;能力目标:梳理作者的采访行程,概括红军战士的形象特点;素养目标:通过分析红军战士的精神品质,增强对革命文化的认同(文化自信)。”

(3)融入活动融目标:将目标与具体教学活动结合,使素养培养贯穿活动始终。例如,在“纪实作品推荐会”活动中,融目标可设定为:“通过撰写推荐语、展示推荐理由,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运用);在倾听他人推荐时,学会辩证评价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思维能力)。”

3.2 内容整合:依托单元主题,构建“文本—知识—实践”三维体系

内容整合需以单元主题为核心,从“文本、知识、实践”三个维度进行系统性整合,确保教学内容的关联性与实用性。

(1)文本整合:跨文体、跨单元关联:打破单篇文本与单元的界限,根据主题需求整合不同文体、不同单元的文本,形成“主文本+辅助文本+拓展文本”的文本群。例如,“亲情主题”单元可整合主文本(散文《背影》)、辅助文本(诗歌《乡愁》)、拓展文本(记叙文《我的母亲》节选),通过不同文体的对比阅读,帮助学生多角度理解亲情的内涵。

(2)知识整合:随文渗透,学以致用:将语文知识(语法、修辞、阅读方法、写作手法)与文本解读、实践活动结合,避免知识的孤立讲解。例如,在《岳阳楼记》教学中,随文渗透“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分析“淫雨霏霏”“春和景明”两段景物描写与作者情感的关联;在后续写作活动中,要求学生运用“情景交融”手法创作“校园一景”,实现知识的“学—练—用”整合。

(3)实践整合:立足生活,任务驱动:设计与单元主题相关、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任务,将文本学习与生活实际结合。例如,“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主题单元,可设计“校园安全手册解读”实践任务:让学生整合单元内的非连续性文本(图表、说明书、新闻报道)知识,解读校园安全手册中的图表与文字信息,制作“校园安全小贴士”并在班级展示,实现“文本学习—生活运用—语言实践”的整合。

3.3 方法整合:凸显学生主体,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多元模式

方法整合需打破“教师主导”的单一模式,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构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运用”多元方法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自主学习:搭建支架,引导深度思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支架”,如“文本梳理表”“问题导向单”,引导学生自主解读文本。例如,在《孤独之旅》教学中,设计“杜小康成长轨迹梳理表”(时间节点—经历事件—心理变化),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并填写,在梳理过程中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2)合作探究:设置情境,激发思维碰撞:创设具有挑战性的探究情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例如,在“经典名著改编”主题单元中,提出探究问题:“《水浒传》中‘武松打虎’情节在不同改编版本(电视剧、漫画)中有何差异?改编是否符合原著精神?”各小组分工搜集资料、分析对比、撰写探究报告,在合作中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运用:多元活动,深化语言实践:设计朗诵、写作、表演、展示等多元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巩固所学。例如,在“诗歌单元”教学中,整合“诗歌赏析会”“诗歌创作赛”“诗歌朗诵会”三项活动:学生先自主赏析诗歌,再尝试创作小诗,最后分组进行朗诵展示,在“赏—创—演”的过程中提升审美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 结束语

大单元视域下初中语文整合教学,是适应新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通过“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的系统性整合,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碎片化局限,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语文知识与能力体系,实现核心素养的深度发展。未来,需加强对初中语文教师的整合教学培训,提升教师的主题挖掘、内容整合、活动设计能力;同时,开发更多优质的大单元整合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陈军. 大单元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J]. 启迪与智慧(上), 2025, (03): 5-7.

[2]孙巧华.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J]. 语文教学之友, 2024, 43 (11): 24-26.

[3]马晓艳.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