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安全监控探析

作者

王东东

天津凯莱英制药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462

引言:特种设备作为现代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等,其安全问题直接影响企业生产及社会安全。近年来,随着设备种类增多、技术复杂化及使用频率提升,设备故障与事故隐患风险增加,传统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监管要求。因此,构建科学、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和智能监控机制成为迫切需求。本文结合行业实际,系统分析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监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参考。

一、特种设备管理的核心意义

(一)保障公共安全

特种设备一旦发生事故,通常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的特点,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了保障公共安全,企业建立系统化的安全管理体系,对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检验实行全程监管。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定期巡检、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能够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消除隐患。例如,在大型化工企业中,锅炉、压力容器和换热设备事故可能导致重大生产安全事件,强化日常管理和应急预案能够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确保员工生命安全和生产环境的稳定,为企业安全运营提供可靠保障[1]。

(二)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特种设备在长期运行中容易出现磨损和老化问题,合理的安全管理能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运行效率。设备管理包括制定维修计划、定期检查和技术更新,使设备维持良好运行状态,减少故障和停机时间。企业通过建立标准化巡检流程和维修记录制度,能够及时掌握设备状态并采取维护措施,保证设备稳定运行。某制药化工企业实施安全管理规范后,生产过程中反应釜等压力容器的运行中断情况大幅减少,维修和停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生产进度保持顺利,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安全管理水平均得到显著提升[2]。

(三)促进企业规范化运营

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安全监控中,企业培训是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应定期开展年度集中培训和岗位轮训,确保每位操作人员熟悉设备性能、操作规程及安全管理制度。同时,应建立严格的检查机制,包括年度专项检查和月度定期检查,确保各项安全制度落到实处,并明确每台设备每日检查责任到人,形成责任清单和签字确认制度。为应对突发事件,企业需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涵盖火灾、泄漏、设备故障等可能风险,通过演练检验应急响应能力和协调效率,强化员工应变意识,提高事故防范和处置水平,从而实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监控的全覆盖、全过程和高效运作,保障生产安全与人员安全。

二、管理与监控中存在的问题

(一)责任体系不够明确

在一些企业中,特种设备管理职责划分不清晰,安全监管与操作单位的责任边界模糊,导致隐患难以及时发现和整改。管理岗位虽然设置,但缺乏科学考核和奖惩机制,员工对安全责任意识不够强烈,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违规操作或忽视检查环节的情况。这种模糊的责任体系会增加设备运行风险,降低整体安全管理水平。企业需要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清单,将巡检、维护、风险排查和应急处置的任务落实到个人,并配套考核机制,将安全工作纳入绩效评价体系,从而增强责任感,提高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和可追溯性,为设备安全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二)检验检测能力不足

部分企业的特种设备检验设施相对落后,检测方法单一,难以满足现代高精度、高复杂度设备的检验需求。虽然以往多数企业依赖委外检验,但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建立定期自行检查机制,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设备故障或老化问题在使用中可能被忽略,增加了事故风险。企业必须强化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包括更新检测仪器、引入高精度检测技术、完善检验流程以及建立数据记录和分析体系。通过系统化检测,能够及时掌握设备状态,识别潜在风险并采取措施,有效降低设备事故发生

概率,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和生产连续性。

(三)信息化管理水平低

当前不少企业在特种设备安全监控中仍依赖人工巡检和纸质记录,数据采集不及时,缺乏统一管理平台和智能预警系统。风险分析往往依靠经验判断,难以实现全方位、实时监控,隐患排查和应急处置的效率低下。缺乏信息化管理也导致管理层难以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延误决策和风险处置。企业应建设数字化监控平台,将设备运行数据、巡检记录、维护日志和报警信息集中管理,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异常状态进行预警,并为管理决策提供准确依据,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时性,实现设备运行的全程可控[3]。

三、优化策略与技术路径

(一)明确责任与协作机制

企业强化主体责任,将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到各部门和具体岗位,确保每一环节有明确负责人和考核标准。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使操作单位、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形成信息互通和工作联动,保障隐患排查、巡检、整改和应急处理环节无缝衔接。制定安全责任清单,将巡检计划、设备维护、隐患整改及应急响应任务分解到具体人员,并建立奖惩制度,激励员工主动参与安全管理。大型化工企业实践表明,将安全管理责任纳入绩效考核后,员工主动排查隐患的意识显著增强,部门间协作更加顺畅,设备运行安全性和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为整体安全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和执行支撑。

(二)提升检验与监控能力

企业需要加强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包括更新检测仪器、完善检测方法、提升技术人员专业水平,并定期对设备进行自行检查,以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建立标准化的巡检、维护和检验流程,对关键设备进行重点监控,确保隐患在初期就能被发现和处理。技术培训应覆盖设备操作、维护和检验标准,提高操作人员和检验人员综合技能,使安全管理更加规范。施工企业在实践中引入激光测距、传感器监控和智能检测仪器,能够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并分析异常状态,确保设备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处理,降低事故风险,同时提升企业整体检验效率和管理科学性,为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三)推动智能化管理

现代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必须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设备运行监控、巡检记录、风险评估和报警信息集中管理。企业建设智能监控平台,将设备状态、维护日志、隐患信息和操作记录集中采集和分析,实现远程监控、自动报警和预警管理。智能化系统能够对异常状态进行实时分析,向管理人员发送预警信息,支持快速决策和应急响应。电梯、锅炉等企业应用数字化平台后,操作人员和管理者能够同步获取设备状态,提前安排维护计划和整改措施,提高设备使用安全性和管理效率,同时减少人为疏漏,使企业安全管理实现全程可控和科学化运作[4]。

四、结论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监控是保障企业生产安全、人员生命安全及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责任落实、部门协作、检验能力提升、信息化建设及专业培训构成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与智能化监控手段能够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提升企业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随着技术进步和管理理念更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将向智能化、精细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杨巧莲,李静文,刘会丽,等. 压力容器密封失效分析与化工设备材料选择的关系探讨[J].中国轮胎资源综合利用,2025,(08):145-147.

[2] 夏浩,李涵. 基于多技术融合的金属压力管道早期疲劳损伤检测方法[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25,61(07):52-55.

[3] 于洲. 检验规程中叉车安全监控系统的思考[J].西部特种设备,2024,7(03):40-42.

[4] 郭永辉.电梯安全风险监控预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吉林建筑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