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高中物理核素养的作业优化设计

作者

陈广颖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第一中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100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培养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教学的关键目标。高中物理作为一门强调逻辑推理和实践探究的自然学科,在核心素养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自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然而,当前高中物理作业形式单一、内容重复,难以满足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当前部分高中物理作业仍以重复性计算题为主,侧重知识记忆与解题技巧训练,忽视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及科学态度培养。随着课标对素养导向教学的强调,如何通过作业优化让核心素养各维度有效渗透,成为高中物理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构建作业优化设计框架,为一线教学提供实践参考。

一、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作业优化设计依据

1.1 契合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四大培养目标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四大维度各有侧重,作业优化设计需与之精准契合。针对“物理观念”,作业需围绕力、运动等核心概念设计,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物理认知体系;针对“科学思维”,需通过推理、论证类任务,培养学生逻辑分析与抽象思维能力;针对“科学探究”,要设计具有探究性的作业,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分析数据的过程;针对“科学态度与责任”,需融入科技前沿、社会热点相关内容,增强学生的科学责任感,确保作业设计紧扣素养培养目标。

1.2 响应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作业要求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明确提出,作业设计应注重情境性、实践性与综合性,助力核心素养落地。作业优化设计需响应这一要求,打破传统纯理论计算的局限,增加与真实生活、生产实践相关的任务,如设计“家庭电路故障分析”作业,让学生将电路知识与生活场景结合;同时,作业需体现学科综合,适当融入数学工具、工程技术等内容,符合课标对“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确保作业设计与课标方向一致。

1.3 解决当前高中物理作业的现存短板

当前高中物理作业存在诸多短板,如内容上过度侧重难题、偏题,忽视基础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形式上以书面作业为主,缺乏实践类、探究类任务;评价上仅关注结果对错,忽视学生解题过程中的思维表现与素养发展。作业优化设计需针对性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调整内容难度梯度、丰富作业形式、完善评价维度,让作业既能巩固基础,又能培养能力,既关注结果,也重视过程,弥补传统作业的不足,提升作业的育人价值。

二、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作业优化设计核心内容

2.1 分层化作业内容的梯度设计

分层化作业设计需根据学生认知水平与素养发展阶段,构建“基础层—提升层—拓展层”的梯度内容。基础层作业聚焦核心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如“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应用题”,面向全体学生巩固基础;提升层作业侧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如“结合牛顿定律与能量守恒解决复杂运动问题”,面向中等水平学生提升能力;拓展层作业注重探究与创新,如“设计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培养科学探究素养,确保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在作业中获得发展。

2.2 情境化作业任务的场景创设

情境化作业需结合生活实际、科技发展、社会热点创设场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围绕“新能源汽车”创设情境,设计“分析新能源汽车加速过程中的受力与能量变化”作业,融合力、运动、能量等知识;结合“航天工程”创设情境,设计“计算卫星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参数”作业,关联万有引力定律与圆周运动知识。通过具象化场景,降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难度,同时增强作业的趣味性与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3 多元化作业类型的开发与整合

多元化作业需打破传统书面作业的单一形式,开发实践类、探究类、合作类等多种类型并整合运用。实践类作业如“测量当地重力加速度”,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探究类作业如“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合作类作业如“小组合作完成‘家庭节能方案’设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科学态度。多种类型作业的整合,能从不同维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避免作业形式单一导致的学习疲劳,提升作业效果。

三、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作业优化设计实施路径

3.1 构建素养导向的作业评价标准

素养导向的作业评价标准需突破传统“对错评判”的单一维度,从核心素养四大维度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评价“物理观念”时,关注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深度与应用准确性;评价“科学思维”时,重视学生解题过程中的逻辑推理与论证合理性;评价“科学探究”时,考察学生实验设计、数据处理与结论得出的科学性;评价“科学态度与责任”时,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探究热情与社会责任感。同时,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结合的方式,确保评价全面客观。

3.2 开展教师作业设计能力专项培训

教师是作业优化设计的实施主体,需通过专项培训提升其设计能力。培训内容可包括核心素养内涵解读,帮助教师准确把握素养要求;作业设计方法指导,如分层设计、情境创设的具体策略;优秀作业案例分析,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范例。培训形式可采用专家讲座、校本研讨、案例实操等相结合,让教师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中掌握素养导向的作业设计方法,解决教师“不知如何设计”的难题,为作业优化提供师资保障。

3.3 建立作业反馈与持续改进机制

作业反馈与持续改进机制需实现“设计—实施—反馈—改进”的闭环。教师在作业实施后,及时收集学生的完成情况、意见建议,分析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如内容难度是否适宜、情境创设是否合理、类型是否丰富;定期组织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作业的满意度与需求;根据反馈信息,对作业设计进行动态调整与优化,如调整分层梯度、更新情境案例、补充作业类型。通过持续改进,确保作业设计始终贴合学生发展需求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不断提升作业质量。

四、结论

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作业优化设计,需以素养目标、课标要求与解决传统作业短板为依据,围绕分层化内容、情境化任务、多元化类型设计核心内容,通过构建素养导向评价标准、开展教师培训、建立反馈改进机制落实实施。优化后的作业能有效衔接课堂教学与素养落地,解决传统作业的不足,助力学生深化知识理解、提升综合能力。未来可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进一步细化不同学段、不同章节的作业设计方案,为高中物理素养导向教学提供更精准的支持,推动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 洪 婉 蓉 . 核 心 素 养 导 向 下 高 中 物 理 教 学 的 优 化 策 略 分 析 [J]. 高考,2025,(21):123-126.

[2] 叶祥英.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分层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D].重庆三峡学院,2025.

[3] 蓝树明.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物理作业设计策略[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5,(15):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