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工程造价清单编制中的细节管理与优化

作者

李淑娟

江苏经天纬地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探讨了工程造价清单编制中的细节管理与优化策略。针对工程量计算、费用套取和清单描述等常见问题,提出了加强工程量计算管理、规范费用套取行为、提高清单描述质量和利用技术手段提高编制效率等优化策略,旨在提升工程造价清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效控制工程成本。

关键词:工程造价;清单编制;细节管理;优化策略;BIM技术

引言:

工程造价清单编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工程成本的控制和项目的顺利实施。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多种原因,清单编制往往存在诸多问题,如工程量计算误差、费用套取不合理、清单描述不清晰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清单的实用性和可读性,还可能引发工程变更、合同纠纷等风险。因此,对工程造价清单编制中的细节进行管理和优化,提高清单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工程造价清单编制中的常见问题

工程量计算是工程造价清单编制的基础,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清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计算规则不明确、图纸理解不透彻、现场情况掌握不充分等原因,工程量计算往往存在误差。例如,在计算风管面积时,未扣除阀门长度;在计算阀门工程量时,将与水表配套的阀门也另外计量等。费用套取是工程造价清单编制中的关键环节,其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工程成本的控制。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定额标准执行不严、清单计价法应用不当等原因,费用套取往往存在不合理现象。例如,套用定额不符合实际情况、错误套取定额。清单描述是工程造价清单编制中的重要内容,其清晰性直接影响到清单的可读性和实用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编制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对清单编制规范理解不透彻等原因,清单描述往往存在不清晰、不准确、不完整等问题。

二、工程造价清单编制中的细节管理与优化策略

2.1 加强工程量计算管理

明确计量标准和规则是工程量计算管理的基础。清单编制者在开始计算之前,必须熟悉并严格遵循国家及地方的计量规范、定额和工程量计算规则。这包括理解不同工程项目的工程量计算方法,如建筑面积、体积、重量等的计算方式,以及各类工程材料消耗量的计算公式。同时,要熟悉不同施工阶段和工艺对应的工程量计算标准,以便在编制清单时能够准确无误地执行。应通过技术交底会、与设计单位沟通等方式明确项目界面划分,防止漏项以及重复计算。建立完善的校核机制是确保工程量计算准确性的关键。在计算过程中,应实施“双人复核”制度,即由至少两名专业人员分工合作,一人负责计算,另一人负责检查,以此降低错误发生的几率。同时,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对过去的工程量计算成果进行复盘,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总结经验并进行培训,以提高整体的计算水平。加强与设计团队、施工方的沟通协调,确保工程量计算与实际施工需求相匹配。在设计阶段,清单编制者应积极参与,及时获取设计变更信息,以确保清单内容与工程实际相一致。施工过程中,如遇到设计变更或现场条件与设计不符的情况,清单编制者应及时调整工程量,避免因信息滞后导致的造价偏差。

2.2 规范费用套取行为

构建严谨的计价规则。清单编制者需明确各项费用的计算标准和方法,确保每一项费用的计算都基于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际需求。在引用定额时,应根据工程实际选用最合适的定额子目,并严格执行定额的调整系数。同时,对于材料价格,有信息价的应执行信息价,没有信息价的应参考市场价格并结合项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估算,通过信息价及市场询价来确定合理的材料设备价格,市场询价一般需要至少三家的报价,做到有理有据,要避免过高或过低的估价导致的费用偏差。还需要检查清单工程量和定额工程量是否一致,防止出现错误。可以利用软件的检查功能,检测清单出现的各种问题,如相同材料单价不同、缺少单位、缺少项目特征等。推行公开透明的招标流程。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制定并监督执行公开透明的招标规则,确保所有参与方在公平的环境中竞争。这包括公开发布招标信息、公布评审标准、接受社会监督等。通过公开透明的流程,可以有效遏制潜在的费用套取行为,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加强法律与合同管理。清单编制者在编制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清单内容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规要求。在合同中,明确费用的计算和调整机制,通过详细的条款规定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减少因费用争议引发的合同纠纷。培养专业的清单编制队伍。通过培训和教育提升清单编制者的专业素养,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能够准确、公正地执行费用计算。同时,强化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管,对清单编制过程进行定期检查,对费用套取行为进行严厉的查处,以维护清单编制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2.3 提高清单描述质量

清单编制者应确保项目特征描述的详尽和准确。项目特征是衡量工作内容和质量的重要依据,如在暖通工程中,通风管道项目特征要描述清楚名称、材质、形状、规格尺寸、板材厚度、接口形式、法兰连接等。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明确,能够确保施工方在报价时能够准确评估成本,避免因信息不全而引发的工程变更和纠纷。清单编制应采用统一、规范的格式和标准。这包括使用统一的项目编码、统一的计量单位以及统一的描述模板,以减少歧义,提高清单的可读性和一致性。清单编制者在描述过程中应与设计团队紧密协作,确保清单内容与设计图纸的一致性。设计变更时,清单应及时跟进调整,避免因设计信息更新滞后导致的清单失效。通过有效的沟通机制,清单编制者可以获取最新的设计信息,确保清单描述始终与工程实际相符。对于工程中的特殊要求和潜在问题,清单编制者应明确指出,为施工方提供充分的警示。例如,复杂的施工条件、特殊的施工技术要求或可能存在的风险点,都应在清单中以注释或说明形式体现,帮助施工方在报价时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降低后续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成本风险。应定期进行清单描述质量的内部审查和外部评审,确保描述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审查应覆盖所有项目特征、工程量计算和费用套取的合规性,通过专业人员的多角度审视,找出潜在的描述问题并及时修正。

2.4 利用技术手段提高编制效率

BIM技术的核心在于整合建筑设计、施工及管理过程中的各类信息,形成一个包含几何信息、材料属性、施工工艺等多维度数据的模型。在清单编制中,BIM模型能够为工程量的自动计算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通过模型中的尺寸信息和结构细节,软件可以自动计算出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大大减少人工计算的繁琐和出错可能性。此外,BIM模型中的材料信息也使得清单中的材料用量计算更为精确,避免了因估量不准确导致的预算偏差。BIM技术的另一个显著优势是动态更新的能力。在项目进展过程中,设计变更、现场条件变化等信息能够及时反映到BIM模型中,清单编制者可以立即获取这些更新,自动调整工程量和费用,确保清单始终与项目实际情况保持一致。这对于控制工程成本和避免后期的变更费用尤其重要。除此之外,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算量软件也在清单编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软件可实现云端数据共享,帮助清单编制者快速获取最新的市场材料价格和施工工艺信息,提高组价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软件可以预测潜在的工程量偏差,为清单编制者提供决策支持,进一步提高清单的精细化程度。利用移动设备上的应用程序,清单编制者可以在施工现场直接获取和更新数据,减少了信息传递的延迟和错误。这些应用程序可以与BIM模型或其他信息管理系统无缝对接,实时同步数据,使得清单编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进行,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结束语:

通过对工程造价清单编制中细节管理与优化的探讨,我们认识到提升清单质量的重要性。加强工程量计算管理、规范费用套取、提高清单描述质量及利用技术手段,可有效提升清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控制工程成本,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未来,我们应持续关注并改进清单编制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项目需求。

参考文献:

[1]朱明.工程总承包项目工程量清单编制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2,7(12):128-130.

[2]韦硕.建筑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及造价管理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2,7(01):152-154.

[3]张微.BIM技术在工程量清单编制系统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21,7(22):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