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要求的初中化学项目式学习模式探究
刘田田
陕西省神木市店塔初级中学 719300
引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新课标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新要求: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强调学科实践与跨学科整合。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真实问题为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成为落实新课标理念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初中化学教材为例,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讨项目式学习模式的设计策略与实施路径。
一、项目式学习模式的核心要素与新课标契合点
项目式学习以“真实问题—合作探究—成果展示”为主线展开教学进程,其核心要素丰富且极具价值。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个性差异,让学生在项目中成为知识建构的主人;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性,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探索,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以实践为载体的操作性,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以合作为特征的协作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与沟通能力。
这些要素与新课标强调的学科实践、综合学习、跨学科融合等理念高度契合。以“燃烧与灭火”单元为例,传统教学往往局限于让学生机械记忆燃烧条件。而项目式学习设计的“校园消防安全方案设计”项目,能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校园内潜在的火灾隐患;通过实验验证不同物质燃烧的条件,加深对燃烧原理的理解;最终小组合作完成方案设计,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化学知识,还培养了安全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实现了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基于初中化学教材的项目式学习案例设计
(一)化学与生活,自制汽水项目
在“溶液”教学中,可设计“自制汽水”项目。此项目围绕气体溶解度、酸碱反应等知识展开。教师先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提出问题:汽水中的“气”从何而来,又该如何控制气泡的生成与释放。探究过程中,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二氧化碳溶解性,设计实验对比不同温度、压力下其溶解度;利用柠檬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调整原料比例控制气泡量,还加入糖、果汁调味优化口感。成果展示环节,各小组展示自制汽水,分享实验数据与改进方案,并探讨汽水饮用对健康的影响。该项目以生活化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抽象概念,有效培养了实验设计与问题解决能力。
(二)化学与艺术,金属蚀刻画制作项目
在“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中,“金属蚀刻画制作”项目巧妙融合了化学与艺术。教师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利用化学方法在金属表面制作图案,不同金属蚀刻效果又有何差异。探究过程中,学生们积极行动,挑选铜、铁、铝等金属片,精心设计图案并绘制防护层。随后,他们严谨地控制盐酸浓度、反应时间等变量,仔细观察金属表面蚀刻效果的变化。通过对比不同金属的蚀刻速率,总结出金属活动性对反应的影响。成果展示时,各小组自豪地展示蚀刻画作品,深入分析蚀刻条件与图案清晰度的关系,还热烈探讨金属蚀刻技术在工艺品制作中的应用。此项目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刻理解金属化学性质,同时有效发展了审美能力与创新思维。
(三)化学与环保,简易净水装置设计项目
在“水的净化”教学中,聚焦过滤、吸附等净化方法及物质性质,开展“简易净水装置设计”项目。教师先抛出问题:日常饮用水常含杂质,怎样利用常见材料自制高效净水装置?探究时,学生查阅资料,掌握活性炭吸附、石英砂过滤等特性,精心挑选塑料瓶、活性炭、石英砂、棉花等材料搭建净水装置。接着测试不同材料组合与放置顺序对泥沙、色素等杂质的去除效果,不断优化装置结构。还结合物理水流原理,巧妙设计进水与出水方式,提升净化效率。成果展示环节,各小组展示模型,剖析材料选择和净化效果的关系,探讨其在家庭或户外的推广价值与改进方向。此项目跨学科融合,增强学生关注水质问题的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三、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实施策略与优化路径
(一)目标设计,从知识目标到素养目标
项目式学习目标要挣脱知识记忆的枷锁,着重于化学观念、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的融合发展。以“自制汽水”项目为例,学生不仅要牢记气体溶解度、酸碱反应等知识,更要在实践中锻炼实验设计能力,像合理规划原料配比、控制反应条件。同时,通过收集并分析汽水制作过程中的数据,培养数据分析能力。此外,围绕汽水健康影响展开讨论,能促使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提升综合素养。
(二)过程实施,从教师主导到学生主体
项目式学习突出学生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教师要从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借助实验指南、问题清单等支架助力学生解决问题。在“金属蚀刻画制作”项目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如改变盐酸浓度、反应时间等,让学生自主探索反应条件对蚀刻效果的影响。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思考、尝试,逐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评价优化,从结果评价到过程评价
项目式学习评价要关注学生参与度、合作能力与创新思维。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在“自然界的水净化”项目里,评价内容涵盖多方面,实验设计是否合理、操作是否规范、成果展示是否清晰,以及项目结束后能否反思改进。除关注净化效果外,还要重视学生对水资源保护理念的理解与表达,以此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升综合素养。
结束语:项目式学习模式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问题解决的驱动与实践探究的深化,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了新的路径。以初中化学教材为依托,结合生活化、艺术化、跨学科的项目案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其化学观念的形成、科学思维的发展与实践能力的提升。项目式学习需进一步优化目标设计、过程实施与评价方式,以更好地落实新课标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学习者。
参考文献:
[1] 张 妙 华 . 项 目 式 学 习 在 初 中 化 学 实 验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J]. 亚 太 教 育 ,2024(24):103-105.
[2] 岳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项目式学习的应用研究[J].漫科学(科学教育),2024(1):86-88.
[3] 杨秀丽.初中化学项目式学习案例开发与实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