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讨

作者

向秋爽

云阳县紫金小学 404500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阅读理解能力不仅影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表现,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阅读材料有限、阅读策略指导不足等。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因此,探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方法单一的问题较为突出,难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多数课堂仍以 “教师讲解 — 学生记录” 为主,教师逐句分析文章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学生被动接受答案,缺乏自主思考与探索的空间。阅读训练也多围绕习题展开,让学生反复做阅读理解题目、核对答案,忽视对阅读过程的引导。这种模式下,学生难以感受阅读的乐趣,仅将阅读理解视为 “任务”,无法形成主动分析文本的意识,长期下来会削弱阅读兴趣,影响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二)阅读材料有限

阅读材料的局限性,制约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全面发展。课堂上使用的材料多以教材选文为主,内容范围较窄,且多为固定的经典篇目,与学生日常生活、兴趣爱好的关联度不足。课外推荐的阅读材料也常集中在少数几种名著或教辅读物,缺乏多样性与层次性,难以满足不同兴趣、不同阅读水平学生的需求。材料类型也较为单一,以记叙文为主,议论文、说明文、散文等体裁占比少,导致学生对不同文体的阅读技巧掌握不足,面对多样化文本时易出现理解困难。

(三)阅读策略指导不足

教师对阅读策略的指导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学生难以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教学中多侧重对文本内容的解读,却很少教学生 “如何读”,如如何通过抓关键词理解句子含义、如何梳理文章结构、如何概括段落大意等实用策略。即便提及部分策略,也多是零散讲解,未形成完整的策略体系,学生无法将其灵活运用到不同文本的阅读中。此外,教师很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策略指导,如对阅读速度慢的学生未指导快速阅读技巧,对理解能力弱的学生未强化基础分析方法,导致学生阅读效率低下。

二、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优化教学方法需打破传统单向灌输模式,注重互动与体验,让学生主动参与阅读过程。可采用 “问题引导式” 教学,在阅读前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自主阅读、寻找答案;阅读中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在交流中深化认知。也可引入情境教学,通过播放与文本相关的音频、视频,或让学生角色扮演文本中的角色,营造沉浸式阅读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代入文本情感。同时,减少机械的习题训练,增加阅读分享、故事创编等趣味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阅读的乐趣,主动投入阅读理解。

(二)丰富阅读材料,拓宽学生阅读视野

丰富阅读材料需兼顾多样性、层次性与关联性,满足学生不同需求。课堂上除教材外,补充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拓展材料,如学习写景散文时,搭配同类型的名家短篇或儿童散文;课外推荐材料涵盖不同体裁,增加说明文、寓言、诗歌等类型,同时根据学生阅读水平分级推荐,为基础薄弱的学生推荐图文并茂的绘本、短篇故事,为能力较强的学生推荐短篇名著、科普读物。还可结合学生兴趣选择材料,如喜欢动物的学生推荐动物科普类文章,喜欢故事的学生推荐童话、寓言集,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内容中拓宽阅读视野,积累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经验。

(三)加强阅读策略指导,提高学生阅读技巧

加强阅读策略指导需构建系统的策略体系,并结合文本教学逐步渗透。教学中明确讲解基础阅读策略,如 “抓关键词法”“分段概括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法” 等,结合具体文本示例,让学生清晰掌握策略的使用方法。在不同文体教学中,针对性强化对应策略,如记叙文教学侧重 “梳理人物关系、概括事件经过”,说明文教学侧重 “抓说明对象、分析说明方法”。同时,关注个体差异,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了解学生的策略掌握情况,对存在不足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如指导阅读速度慢的学生学习 “跳读、略读” 技巧,帮助学生将策略内化为自身能力,提高阅读效率与理解水平。

三、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实践建议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例如,教师可以设立阅读时间,让学生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进行阅读。这种固定的阅读时间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立阅读角,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不仅包括教材中的课文,还包括一些课外书籍和杂志。通过设立阅读角,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随时进行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开展阅读活动,增强学生阅读体验

开展阅读活动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各种阅读活动,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这种读书比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报告会活动,让学生在报告会上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

(三)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阅读

加强家校合作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保障。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家校合作。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生的阅读情况和阅读需求。通过家长会,家长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更好地支持学生的阅读活动。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家长群,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阅读情况。通过家长群,教师可以向家长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和杂志,家长也可以向教师反馈学生的阅读情况。通过加强家校合作,教师和家长可以共同促进学生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总结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优化教学方法、丰富阅读材料和加强阅读策略指导,教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开展阅读活动和加强家校合作,教师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未来,小学语文教师应继续探索有效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途径,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加栋.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小学生(下旬刊),2025,(07):124-126.

[2]赵丽芹.基于语境教学法的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研究[J].教师,2025,(18):59-61.

[3]朱建浩.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新智慧,2025,(14):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