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人形机器人在当代住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许凯

上海程贤置业有限公司 201415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机械工程与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形机器人逐渐从实验室走向人们的居家生活场景。文章系统梳理了人形机器人在当代住宅中的核心应用场景,包括家务自动化、健康管理、安全监控、教育娱乐等领域,并分析其技术实现路径与社会价值。同时,探讨了当前面临的技术瓶颈、隐私伦理争议等挑战,最后结合技术演进与社会需求,展望其在未来智慧家庭中的潜在发展方向。

关键词:人形机器人;当代住宅;智能协作

引言

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家庭服务需求激增与劳动力成本攀升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形机器人凭借类人形态的交互优势,成为智慧家庭生态的战略入口。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突破770亿美元,其中服务机器人占比超50%。人形机器人不仅可提升家庭生活效率,更在应对老龄化社会、优化劳动力分配及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展现重要价值。文章通过多维度分析人形机器人在当代住宅中的应用场景、技术支撑与空间适用性,旨在为当代住宅智能化研发及市场推广提供参考。

一、研究价值与意义

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和家庭服务需求增长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形机器人凭借类人形态的交互优势,成为智慧家庭生态的重要入口。人形机器人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家庭生活效率,更在应对老龄化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战略价值。本文旨在通过多维度分析,为当代住宅的智能化研发以及人形机器人与住宅的结合、应用与市场推广提供参考。

二、人形机器人在当代住宅中的核心应用场景

1.家务自动化

(1)人形机器人可替代人工对住宅进行清洁与整理,可通过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实现全屋导航,结合柔性机械臂与触觉传感器完成物品抓取、路线导航与行为指导,另外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人形机器人可以不断学习和优化自己的清洁与整理策略。它可以根据不同的房间布局和物品摆放情况,自动调整清洁顺序和方法。在多次清洁同一房间后,人形机器人可以记住物品的常用位置,更快速地将物品整理归位。

(2)人形机器人的烹饪和餐饮服务依靠多种先进技术实现。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实现毫米级定位并运用热力场建模和柔性控制算法精准把控烹饪流程,如借助红外热成像智能调节煎锅温度,以防止煎蛋焦糊,遇到粘锅时自动启动高频震动模拟“颠勺”。还能通过深度模仿学习持续精进厨艺,并利用AI视觉系统判断食材新鲜度,Moley Robotics的智能厨房系统便是典型案例。

2.家庭健康、陪护、监测管理

(1)人形机器人可逐步成为老年人照护与陪伴领域的得力助手。在老龄化加剧、护理人力短缺的中日等国家,人形机器人既能实时精准监测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又能借助步态分析预判跌倒风险。如丰田Partner Robot,不仅可通过智能算法评估老人行动状态,还能直接搀扶老人。这些机器人有效补充护理人力缺口,优化资源配置,显著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与效率。

(2)人形机器人可成为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伙伴,在陪伴与教育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借助先进的情感计算技术,这类机器人能够精准识别儿童的情绪状态,无论是开心时的笑容、沮丧时的低落,还是生气时的烦躁,都逃不过它的“感知”。基于对儿童情绪的准确把握,机器人可以智能筛选并提供高度个性化的学习内容。以SoftBank Pepper机器人为例,它具备强大的多语言互动能力,能够轻松切换多种语言与儿童交流,无论是汉语启蒙、英语兴趣培养,还是其他语言的初步学习,都能给予有效的帮助,极大地拓展了儿童的语言学习环境。

(3)针对儿童安全防护层面,人形机器人同样表现出色。通过UWB(超宽带)传感器技术,机器人能够精确划定危险区域。在家庭场景中,厨房的炉灶、锋利厨具,阳台的边缘等可能对儿童造成伤害的区域,都能被清晰识别并标记为危险地带。一旦儿童靠近这些区域,机器人会立即发出提醒,阻止儿童继续前行,为儿童的居家安全构建起一道可靠的防线,让家长能够更加安心。

3.安全与能源管理

(1)在安防巡逻工作方面,人形机器人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其搭载的热成像摄像头可在黑夜或昏暗环境中捕捉温度变化,探测异常热源;气体传感器能实时监测空气成分与浓度。两大技术协同,实现24小时不间断异常检测。以Ubtech的WalkerX机器人为例,它能快速发现火灾隐患,一旦监测到温度骤升或烟雾气体超标,便立即报警,为消除火灾风险、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赢得时间。

(2)在节能优化方面,人形机器人同样大显身手。它深入家庭用电场景,通过对家庭用电数据的深度分析,犹如一位专业的能源管理专家,精准洞察每一个用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当发现某些设备处于待机状态却仍在耗电时,人形机器人会自动采取行动,远程关闭这些待机设备。据实际测试数据显示,通过这样智能化的节能操作,家庭能源消耗能够有效降低10%-15%,在助力环保的同时,也为家庭节省了可观的电费开支。

4.当代住宅的智慧化核心大脑。依托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人形机器人可全方位承担起对家中多元设备与复杂系统的集中管理和精准控制任务。依托这一强大系统,人形机器人可全方位、深层次地承担起对家中多元设备与复杂系统的集中管理和精准控制任务。从基础照明到全屋智能家电,从安防门禁、监控设备到新风地暖系统,均可纳入人形机器人的智能管控体系。用户只需通过电话或信息下达指令,即可实现跨设备协同操作。它既能根据自然光线强度与预设场景、自动调节灯光亮度和色温,打造个性化光影氛围,也能远程操控智能烤箱、微波炉,严格按照预设菜谱精准控制烹饪时间与火候,确保用户归家便能享用热腾腾的美食。复杂如家庭能源管理系统,人形机器人也可游刃有余,合理调配各电器设备的用电时段,在保障居民生活便利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降低用电成本。简而言之,人形机器人以其强大的智能中枢功能,将当代住宅中的各类设备与系统有机整合,为居民打造便捷、舒适、高效且智能的居住体验。

三、应用实现的关键技术支撑

1.硬件技术

(1)精妙的仿生关节设计。采用谐波减速器与碳纤维材料的仿生关节设计提升运动灵活性。谐波减速器以其高传动比、高精度以及小体积、轻量化等优势,成为人形机器人关节传动的理想选择。它能够将电机的高速旋转精准地转化为关节所需的精确角度运动,极大地提升了机器人关节运动的平稳性与可控性。以特斯Optimus为例,其独特的28自由度关节结构,借助谐波减速器与碳纤维材料的完美结合,能够实现如人类般丰富且灵活的动作,无论是在日常的行走、转身,还是在执行更为精细的操作任务时,都展现出了极高的运动性能,为机器人在各种场景下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强大的多模态感知融合。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人形机器人要实现精准的环境感知,多模态感知技术的融合不可或缺。这方面主要通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与3D视觉相机来实现。

2.软件与算法

(1)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RL)的动态路径规划算法是人形机器人自主决策系统的核心。深度强化学习结合了深度学习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与强化学习的决策优化机制。机器人在不断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中,通过执行各种动作并接收环境反馈的奖励信号,逐步学习到最优的行为策略。

(2)基于安全的人机协作框架。人形机器人在人机协作场景中的应用须符合ISO/TS15066标准的安全交互协议。该标准详细规定了机器人与人在协作过程中的安全距离、速度限制、力的控制等关键参数。

3.系统集成

在智能家居领域,人形机器人可实现便捷的智能家居互联。在智能家居领域,人形机器人依托Zigbee、Matter等协议实现设备高效互联。Zigbee凭借低功耗、自组网优势,能将智能灯泡、插座、窗帘等设备构建成稳定网络,使人形机器人可精准操控;Matter 协议则统一跨品牌设备连接标准,打破兼容性障碍,让机器人能无缝对接不同厂商家电。两种协议协同,为用户打造便捷统一的智能家居交互体验。

四、人形机器人在当代住宅中的空间适用性

从体形和体重来看,人形机器人可分为小型尺寸、中型尺寸和全尺寸三种。小型尺寸人形机器人通常在30-60厘米范围,重量多在1-5公斤。如乐聚的AELOS娱乐版机器人,高度仅34.6厘米。中型尺寸人形机器人一般在120-160厘米之间,重量一般在20-50公斤,如OpenAI参与投资的挪威1X Technologies公司研发的NEO Beta机器人身高165厘米,体重29.9公斤,步行速度可达4.02公里/小时。可执行整理厨房餐具、递送物品、泡咖啡等家务任务;而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身高多在160厘米以上,重量则超过50公斤,如傅利叶智能GR-1机器人身高1.65米,体重55公斤,步行速度5公里/小时,可负重50公斤;宇树科技H1机器人站立高度可达180厘米,重量约47公斤。

对于总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当代住宅而言,这类住宅通常空间相对紧凑、功能分区较为集中。中小型人形机器人凭借其精巧的身形设计,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灵活移动,不会因体积过大而造成通行阻碍。在面积不大的客厅,它也不会占据过多宝贵空间,使得住户仍能拥有宽敞舒适的活动区域。其小巧的尺寸还便于融入各类家具布局,无论是协助主人整理卧室的衣物,还是在厨房帮忙,都能高效完成任务,与紧凑的居住环境相得益彰。

当住宅建筑面积超过90平方米时,空间相对开阔,功能区域划分更为细致,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便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全尺寸人形机器人通常具备更强大的功能和更灵活的操作能力,其较大的身形在宽敞的客厅中不会显得突兀,反而能更好地承担起多样化的家务劳动,如清洁地面、搬运较重的物品等。在较大的卧室里,它可以协助主人整理床铺、移动家具。并且,由于其具备更完善的智能交互系统,在宽敞的空间内,能够与家庭成员保持更自然、流畅的互动,为住户带来更全面、优质的服务体验,完美适配大空间住宅的复杂需求。

五、结论

人形机器人在当代住宅中的应用标志着人类从“工具使用”向“智能协作”的范式转变。在提升生活质量、应对社会问题方面的潜力不可忽视。未来亦可结合脑机接口(BCI)技术,通过非侵入式脑电波控制机器人动作,为当代住宅打造前所未有的便捷交互体验。还可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家庭环境的虚拟映射,优化机器人行动策略,为当代住宅提供全方位的智能保障与高效运维,总之,通过多学科、跨学科合作与融合,推动人形机器人真正成为当代住宅的“可信伙伴”。

参考文献

[1]Boston Dynamics.(2023).《Atlas Technical Overview》.

[2]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2023).《World Robotics Report》.

[3]MIT CSAIL.(2022)."Human-Robot Interaction in Domestic Environments".《Science Robotics》.

[4]Tesla AI Day.(2022).《Optimus Prototype Demonst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