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于长青 张春江
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前进中学校
一、引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应用的过程。农村初中学生日常接触的农业生产、家庭生活等场景蕴含丰富数学素材。但实际教学中,许多农村初中数学课堂采用 “课本 + 黑板” 传统模式,过度强调理论推导与公式记忆,忽视数学与农村生活联系,导致学生 “怕数学、学不懂、不会用”,数学核心素养难以培养。所以,立足农村实际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是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当前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学内容脱离农村生活实际
部分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依赖教材,教学案例多为城市场景,与农村学生生活经验脱节。如讲“百分数的应用”未结合农村场景,讲“几何图形的应用”未举农村例子,使学生难将数学与生活关联,兴趣受挫。
2.2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互动与探究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多为灌输式教学,少用情境教学等方法。如讲“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未引导学生结合农村实际自主探究,讲“统计与概率”未组织实践活动,导致学生被动学习,能力难提升。
2.3 学生基础薄弱,差异化教学不足
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基础差异大,部分学生小学知识掌握不牢,教师却采用“一刀切”教学方式。如讲“整式的加减”未复习相关小学知识,作业难度统一,使学困生厌学、优等生失动力。
2.4 教学资源利用不足,缺乏实践载体
农村初中虽缺硬件资源,但有丰富“生活化资源”未被充分开发。如农田、乡村道路修建可作教学素材,多数教师却局限于课本与黑板,使教学缺乏实践支撑,学生难体会数学实用价值。
三、优化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思考与实例
3.1 教学内容生活化:立足农村场景,激活已有经验
农村学生的生活与农业生产、家庭劳动、乡村建设紧密相关,教学中应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农村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让数学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如在讲解 “平行四边形与矩形的性质”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农村学生熟悉的素材:
先展示农村常见的 “竹制篱笆”、“房屋窗户”,让学生展开观察并提出相应的问题 “为什么篱笆容易变形,而窗户框架不易变形?”;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硬纸条制作平行四边形、矩形模型,以此来直观感受 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与矩形的稳定性;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去思考“如何利用矩形的稳定性改进篱笆设计?”。
基于这样的探究通过农村常见的物体,学生将抽象的几何性质与生活实际结合,理解更深刻。
3.2 教学方法情境化:创设农村情境,引导自主探究
针对农村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探究能力与逻辑思维。
如在“统计的收集与整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农户年收入调查”
实践活动:
① 学生自主分组设计调查方案,确定调查对象、内容、方法;② 开展调查,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并记录数据;③ 课堂整理,学生将自己搜集数据整理成“频数分布表”,绘制“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④ 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表,提出“农户年收入主要集中在哪个区间?”、“种植收入占比如何?”等等问题,并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数据为村委会提供增收建议?”。
基于这样的实践调查,利用乡土资源与问题帮助学生掌握了统计知识,培养其数据收集、分析及应用能力。
3.3 差异化教学:分层设计任务,关注个体差异
针对农村学生基础差异,采用 “分层教学目标、分层作业、分层辅导” 的方式,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提升学习信心。
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三层教学目标:
① 基础层:要求这部分学生能用基本的因式分解法解简单方程(如 x2 - 4x=0, ),掌握公式法代入步骤;
② 提高层:这部分能够做到用两种方法解一般方程(如 2x2-5x+2=0, )
③ 拓展层:要求这部分学生能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布置分层作业,基础层做为基础习题,提高层增加一些变式练习,拓展层则侧重实际应用。通过分层教学,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提升。
3.4 资源利用本土化:挖掘农村资源,丰富实践载体
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生产场景、乡土文化等,将其转化为数学教学资源,弥补硬件资源不足的问题,提升教学趣味性。
例如在讲解 “轴对称图形” 的时候,可以结合农村 特有的“剪纸”、“窗花”等乡土文化展示对称图案,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对称轴;接着组织学生动手剪出一个对称图形,明确“轴对称图形”的涵义;通过这种乡土文化资源的引入不仅能够有效丰富教学内容,更能够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
结语
实践证实,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立足农村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数学教师需要打破传统,为农村学生搭建熟悉的生活知识支架,用生活化、情境化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这其中就要充分挖掘本土资源作为教学载体,来帮助农村学生消除 “数学难” 的畏惧心理,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 道 明 . 对 农 村 小 学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的 几 点 思 考 [J]. 数 学 学 习 与 研究,2015,(02):40-41.
[2]徐小刚. 对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学习 (下),2014,(08) :120+122 .
[3]赵红霞. 农村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吉林教育,2013,(19):80.
[4]吴奉. 对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精讲多练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2,(54):69.
[5] 王 日 雷 . 对 农 村 初 中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的 几 点 思 考 [J]. 基 础 教 育 研究,2010,(07):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