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LC40轻质高强混凝土在桥梁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葛士伟 王海华 严璟

1. 华东材料南京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1100

摘要:南京某桥梁工程使用了550方的LC40轻质高强混凝土,本文依托该桥梁工程探讨了LC40轻质高强混凝土从陶粒选择、配比优化到施工工艺创新的研究进展,并通过一系列试配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LC40轻质高强混凝土配合比。结果表明:在砂率为57%,粉煤灰掺量为15%,矿粉掺量为10%时,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湿容重和抗压强度指标符合设计要求。通过研究骨料分层度模型来评价混凝土的骨料上浮程度,并创造性地使用免烧陶粒以减少预湿工序,既节约了工期又节省了成本,为对新产品开发及同类型工程的实体应用提供有效经验与借鉴。

关键词:轻质高强;配合比设计;免烧陶粒

0 引言

普通混凝土的自重约24002500kg/m3,重量较大,由于其整体荷载,结构构件的尺寸会随之增加。轻质混凝土是一种由轻质骨料制成的混凝土,其单位重量在14002000kg/m3范围内变化,重量比普通混凝土轻18%43%。由于轻质混凝土的轻质结构特性,常被用于桥梁和高层建筑等大型结构。

目前,LC5LC60等强度的轻质高强混凝土已经在建筑工程中被广泛应用,许多国内外学者研究陶粒混凝土的均匀性、密实性、流动性,其收缩低于普通混凝土,且轻骨料与浆体界面结合紧密,界面过渡区致密,耐久性较好[1]。J.Brakel 等[2]的研究表明,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可以显著降低桥梁静载,且降低程度随桥梁跨度增大而增加。轻骨料混凝土可用于制作建筑的梁板柱等承重构件,相比普通混凝土具有更高的结构效率(强度容重比),使得建筑结构具有更大的跨度(降低钢筋混凝土梁或面板的自重)和抗震能力(降低地震惯性力),提升了建筑的空间利用率和抗震安全度[3]。20世纪90年代以来,轻质高强混凝土已被应用于Stolma大桥(1994年,挪威)、蔡甸汉江大桥(2002年,中国武汉市)、汾江大桥(2010年,中国佛山市)、江海大道高架桥(2013年,中国南通市)等桥梁工程建造中。

本文围绕南京某桥梁工程的实体应用,从骨料吸水、配合比、抗压强度、骨料上浮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阐述LC40轻质高强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和施工工艺,为同类型工程应用提供案例。

1 试验概况

1.1原材料

(1)水泥:P·II 52.5水泥,比表面积为390m2/kg,标准稠度用水量27.3%;

(2)粉煤灰:使用Ⅱ级粉煤灰,细度(45μm方孔筛筛余)为5.4%,需水量比98%,强度活性指数85%;

(3)矿粉:采用S95矿粉,7d活性指数为82%,28d活性指数为103%,流动度比为98%;

(4)天然砂:选择产地固定、含泥良好、级配优异的天然中砂,表观密度为2.60kg/m3,堆积密度为1.59kg/m3,吸水率0.6%;

(5)陶粒:选择市面上的粘土陶粒、页岩陶粒、免烧陶粒做对比试验确定,其中免烧陶粒为常温下造粒的圆形颗粒,满足5mm20mm连续级配,堆积密度660750kg/m3,1h吸水率4.2%,筒压强度910MPa,空隙率40%-50%;

(6)外加剂:选择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7)拌合水:市政用水。

1.2研究目标和困难

本文研究LC40轻质高强混凝土的生产工艺和实体工程应用,通过优选原材料、优化配合比制备出可泵送、性能达标的轻质高强混凝土。工程需要的技术指标如下:

(1)拌合物性能:初始混凝土坍落度180-200mm,1h坍落度≥170mm,干容重≤1600kg/m3;

(2)上浮性能:上、中、下分层度之间相差≤10%;

(3)力学性能:28d标准养护抗压强度≥40MPa;

设计LC40轻质高强混凝土在技术上需要解决的困难如下:

(1)陶粒预湿以及预拌等工艺方法增加了施工时间,也提高了生产成本;

(2)混凝土强度与干容重指标难以兼顾;

(3)混凝土浇筑时轻骨料易上浮。

1.3陶粒选择

在轻骨料混凝土中,陶粒一直是降低混凝土容重和影响混凝土状态的重要影响因素,而陶粒种类、密度、吸水率、掺加量等都是研究的关键环节。目前市场售卖的多为粘土陶粒、页岩陶粒,本文另外加入一种新型的免烧陶粒(干密度等级700,粒径5-20mm),与传统使用的粘土陶粒(干密度等级900,粒径5-20mm)、页岩陶粒(干密度等级800,粒径5-25mm)进行对比试验,选取与外加剂相容性最好、混凝土和易性最佳、成型体强度达标的陶粒作为生产用轻骨料。

称取原材料进行试配试验,以混凝土状态和易性良好、性能满足泵送为目标要求,混凝土拌合物状态性能见表1。

从混凝土状态及性能可以看出,粘土陶粒吸水性强,生产前需要预湿处理,工艺较复杂,且粒径5-20mm更适合较厚的防水层项目;页岩陶粒具有抗压强度高的特点,适用于轻质高强混凝土;而免烧陶粒是新型筑粒陶粒,能与水泥完好混合,有流动性良好、包裹性好和泵送性好的特点,性能指标均满足本次桥梁施工需求。

经过试验结果对比,干密度等级700、粒径5-20mm的免烧陶粒满足相关技术要求,故采用免烧陶粒作为生产用陶粒。同时因为免烧陶粒的1h吸水率较低,一方面可以减少预湿工序,节省施工时间和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用水量,增加混凝土的实体强度。

1.4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采用松散体积法计算,参考标准JGJ/T 12-2009《轻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和JGJ 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法,确定砂率、粉煤灰和矿粉的最佳掺量组合。为避免轻骨料上浮,粉煤灰掺量不易过多,砂率也不宜过低,故设计正交试验表3,砂率控制在55%-59%,粉煤灰掺量在10%-20%之间,矿粉掺量在5%-15%之间。L9(33)正交试验测得数据见表2。

从图1中可看出,对于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而言,影响最大的参数为砂率,其次矿粉掺量,最后是粉煤灰掺量。当砂率为57%时较符合指标要求,考虑到流动性、可泵性和抗压强度的实际需求,采用粉煤灰15%及矿粉10%掺加量。

根据上述结果设计LC40轻质高强混凝土最终配合比:水泥:粉煤灰:矿粉:天然砂:陶粒:外加剂:水=397:80:53:666:503:10:172(质量比)。

1.5性能测试

制得的预拌混凝土进行坍落度、扩展度、表观密度测试,测试方法根据GB/T 500802016《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试块成型标准养护,28d抗压强度测试方法根据GB/T 500812019《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所拌制混凝土湿容重1700kg/m3,干容重1580kg/m3,初始坍落度200mm,1h坍落度190mm,28d抗压强度49.5MPa,所测技术指标均符合施工方要求。

1.6轻骨料上浮评价模型

利用下列公式计算轻骨料和不同粒径轻骨料的上浮分层度:

通过上述评价模型,计算得到依据最终配合比拌制混凝土的上分层度为39%,中分层度为31%,下分层度为30%,最大差值9%≤10%,满足性能指标要求。

2 LC40轻质高强混凝土施工关键工艺

本次亲水桥桥面设计为一整体平台。桥面变宽,桥面轮廓向河道中心方向呈近似椭圆状曲线变化。平台上部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实心整体板,跨径组合为(6.556+16.53)m,梁高70cm,桥面宽度由桥台向河道中心方向呈类似椭圆状曲线变化。桥梁工程浇筑方量约550m3,工程要求在河水上涨前做好浇筑工作,工期短。

2.1陶粒预湿

预湿处理作为轻质高强混凝土的技术工艺,增加了生产成本,而考虑到工期速度的因素,研发免预湿工艺成为轻质高强混凝土创造经济效益的首选。本文使用免烧陶粒,利用其1h吸水率低的特点不经过预湿处理直接拌料生产混凝土,可以实现泵送浇筑,解决了陶粒预湿的难题。

2.2钢筋绑扎

将钢筋有序排列并备好扎丝,在绑扎过程中,严格遵循设计图纸,细致处理主筋、分布筋及构造筋,有序地绑扎。过程中检查间隙宽度,避免绑扎过密导致的下料堵塞,影响后期强度。

2.3浇筑和振捣

由于轻骨料与砂浆组分的容重相差较大,在振捣过程中易使轻骨料上浮和砂浆下沉产生分层离析现象,所以必须防止振动过度。振捣延续时间以拌合物捣实为准,振捣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止轻骨料出现上浮,控制在10~30s内。

2.4养护

轻骨料为孔隙率较大的材料,其内部所含的水分足以供给轻骨料混凝土养护之用。当水分从混凝土表面蒸发时,骨料内部的水分不断地向水泥砂浆中转移。水分的连续转移,在一段时间内能使水泥的水化反应正常进行,并能使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强度。采用自然养护时,湿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为防止混凝土表面失水太快,进行覆盖和喷水养护。

2.5现场验收

经过前期试配调整和现场勘察,制定施工方案,成功在17天内完成浇筑,实现了LC40轻质高强混凝土的生产应用,性能指标全部满足设计要求。

3 总结

本文结合南京某桥梁工程项目,对LC40轻质高强混凝土进行了配合比试验和性能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

(1)免烧陶粒作为新型筑粒陶粒,不仅所拌制的混凝土出机状态、强度达到设计要求,而且其1h吸水率低,可以免预湿直接拌料生产,极大地节省了工期和综合成本,具有经济效益。

(2)设计了一个三因素(砂率、粉煤灰和矿粉)三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案,试验过程中,对比分析拌合混凝土的坍落度、湿容重和强度等关键工作性能指标,并运用抗压强度的极差分析方法。实验结果显示:在砂率为57%,粉煤灰掺量为15%,矿粉掺量为10%时,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湿容重和抗压强度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3)对LC40轻质高强混凝土的关键施工工艺详细说明,并介绍了关键参数,旨在指导同类混凝土工程的应用,本文设计的配合比实际效果良好,且在工期内浇筑完成。

参考文献

[1] 李书明,曾志,刘竞,等.粗骨料对高强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铁道建筑,2020,60(11):148-152.

[2] BRAKELJ,SHARPENR.应用轻混凝土的经济性[C]//国外轻骨料混凝土应用(译文集),1982.

[3] LUJX. Recent advances in high strength lightweight concrete: From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o practical applications [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23(400):132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