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 符号· 声音· 意义” :幼儿在阅读日记中的多模态表达

作者

蔡芸

张家港市万红幼儿园 江苏张家港 215600

正文:说到日记,它是一种私人文献,每个幼儿都可以记录,可以按日记录,也可以按周、按月记录,长期积累下来,形成一种新的文献,把作者当时的言行、见闻、思想或者情绪随时定格、固化在纸面上。而阅读日记,其实就是孩子们在阅读中的关于阅读内容、阅读过程或阅读感受的可视化;阅读日记,让抽象的阅读变得有迹可循,化作一个个“符号”、“声音”,让幼儿的阅读变得更有意义,助推了孩子们阅读能力的提升和创意表达。

《纲要》中指出:幼儿在阅读后的表达应该是多元化的,应该允许幼儿通过语言、艺术等形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创意。这就需要教师为幼儿提供多渠道、多样化的表达情景氛围,允许幼儿用 100 种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想法。阅读日记的使用,打破了常规的阅读后幼儿枯燥的说一说、演一演等形式,而是通过一种新的幼儿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如胆小的幼儿不太愿意说出来,那么通过画一画、记录下自己的想法;自信勇敢的幼儿除了可以进行记录,还乐意与大家分享。日积月累,这是一个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融合,更是看见儿童、听见儿童创意表达的良好方式。

一、巧妙利用阅读日记有力资源,建构多感官表达环境

阅读日记基于阅读,各种各样的绘本、经典文化、童话故事等都是幼儿阅读的载体,只有坚持阅读,才能引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不断地阅读中生成自己的所思所想,有所收获。同时,阅读日记还可以作为幼儿自己创作的阅读载体,能保存下来继续再阅读,或者作为一种新的资源让别的幼儿、别的班级,更多的人来阅读。

因此,在阅读日记资源利用过程中,对“听、说、读、写”环境的营造也是起促进作用的,让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以最有效的方式接触语言,成为有效的说话者、倾听者、阅读者和写作者。

1.各种各样的“听”

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一种表达方式,良好的倾听习惯有利于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所观所想、所思所悟,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我们可以使用“听”的工具,随时随地能够享受“听”的乐趣。

2.多姿多彩的“说”

敢于说、善于说是幼儿入小学后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人交往的能力之一,因此在幼儿园阶段,我们会创造各种“说”的机会,锻炼幼儿“说”的本领。为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培养幼儿爱阅读的良好习惯,营造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氛围,班级“小小播报员”活动一直在行动。

3.丰富多彩的“读”

良好的阅读环境在幼儿阅读活动中至关重要。向幼儿提供含有较多阅读信息的教育环境,不仅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还能增强阅读效果,让幼儿在丰富的阅读环境中充分感受书面语言的魅力。班级设置“阅读打卡表”,记录和鼓励幼儿充分利用每日碎片时间进行阅读,培养孩子专注、坚持的良好学习品质。在幼儿园中,幼儿喜欢阅读同伴的游戏故事、心情日记、破解密语等,和同伴一起交流分享,乐在其中。

4.创意无限的“写”

从小班开始,我们就提供各种各样的操作材料,提升幼儿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提到“写”我们就想到用笔,可是我们更喜欢在不一样的地方试一试:沙子、黑板、木头、石头、花瓣,甚至于我们的身体等,利用不同材质的物品写写画画会让我们更有“写”的兴趣。另外,我们还要指导幼儿做好书写的准备,学习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握笔方法。前书写的教育不要求幼儿书写“正确”“规范”的汉字,而是鼓励幼儿勇敢地用纸笔创意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图画来理解汉字构型的潜在特点,增加书面语言的知识,为未来的学习作铺垫。

二、个性选择阅读日记记录形式,推动多模态表达萌芽

关于阅读日记的开展,首先就是要了解阅读日记的记录形式,分为有框架和没有框架两种。我们发现,没有框架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来说,他们思维局限,语言组织能力有限,往往无法将自己小脑袋中的内容非常完整、条理的表达出来,所以我们首先开始尝试有框架的阅读日记,从有框架慢慢行进至个性化创意表达模式。所谓有框架其实也就是借助一种符号语言,借助符号,化繁为简,分化幼儿对语言、故事的理解,促进其语言逻辑的发展,即条理清晰的表达语言。

1.流程图便于梳理

特别是小班孩子直观形象和表象学习等特点,流程图可以梳理发展过程。如出场人物、先后顺序,很符合小班孩子对事务外在浅表的认识,也有助于幼儿完整的理解故事。

2.圆圈图帮助联想

能力强一点的幼儿在成人的引导下可以深入分析和理解故事内在或隐性的一些元素。用圆圈图来联想。可以帮助我们围绕主题,进行发散联想、逐步扩展、产生一连串的创造性思考、找到更多的答案。也比较适合小班。通过这样的联想,孩子们就能有一个比较完整和清晰的认识了。

3.气泡图进行描述

孩子们可以用气泡图简单了解和归纳关于一些角色或事物的基本特征。

4.个性化创意模式

还有一些个性化的如对故事的整体感受、对某一方面或者某一页的理解,一些幼儿独特的见解,都可以成为阅读日记中记录的部分。

三、有效梳理阅读日记开展方向,促使多模态表达生长

1.建立日常活动、特色活动和区域活动“三位一体”活动体系

对于执笔都有难度的小班幼儿,阅读日记里的表征可以用线条符号等方式随意的涂鸦,来对自己的阅读活动进行回忆、复述、表现,是幼儿一种特殊的语言。一日生活中,我们尝试将阅读日记与每日的午睡故事结合,每天听一个经典故事,由孩子们选故事和记录,并将每日午睡故事以日历模式记录下来。特色活动中,更注重的事一个阅读体验过程,结合园内柿子树自然资源,在阅读了《幸福的柿子》绘本后开展了系列采柿子、做柿饼等生活体验活动,在阅读日记的记录上,能更好地帮助幼儿进行记录。区域活动中,我们在各个区域都提供了纸笔、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随时记录、表现。

2.挖掘园内资源、家庭资源和网络资源“三方联动”活动方式

也就是注重家园合作,与家长做好联系,重视家庭中表达能力、阅读习惯的培养;在家庭中,我们结合每周的图书漂流活动以及阅读节的阅读打卡活动,引导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通过与家长在大群和个别化交流的方式中指导家长鼓励孩子能够将阅读过程以阅读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并且鼓励家长多引导孩子说一说,还可以通过晒一晒、阅读打卡的方式相互学习,引发幼儿的积极性。家长们也很重视,将孩子们在家阅读或记录阅读日记、分享阅读日记的照片、视频也上传到群相册。

3.跟踪亲子合作、幼儿参与和同伴互动“缺一不可”活动反馈

在开展阅读日记的过程中,同伴间的示范影响非常重要。每个幼儿的阅读日记,我们会定期进行展示,并与班级播报站相结合,听一听每个孩子的声音,孩子们轮流到集体中来尝试播报自己的阅读日记。孩子们在相互欣赏的过程中也起到了示范作用。

在阅读日记的利用与开展过程中,我们将“听、说、读、写”能力的准备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注重培养幼儿阅读与书写的兴趣,在活动的自然实施中,为幼儿多模态表达提供了有力保障,更是为幼儿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