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 融入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与研究生党员培养重要性探析
关博文
东北电力大学 132012
摘要:本文深入探究 “三全育人” 理念融入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及党员培养工作的重要性。基于多学科理论体系,从理论溯源、实践困境剖析到创新路径构建展开系统论述。通过搭建全方位、立体式育人架构,着力提升研究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科研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为党和国家培育具备卓越综合素质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推动高等教育党建工作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党员培养;教育理论;党建理论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 —— 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下党建工作的新挑战
在我国教育现代化稳步推进的进程中,研究生教育规模持续扩大。教育部 2024 年数据显示,2023 年在学研究生数量攀升至 365.36 万人,研究生党员群体不断壮大,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然而,当前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与党员培养工作面临诸多难题。全国高校研究生党建研究会 2024 年调研结果显示,高达 63% 的研究生党支部存在组织生活形式化问题,41% 的党员反映党建活动与学术科研未能有效衔接。这一状况表明传统党建模式难以适应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与需求,亟需引入创新理念与方法。“三全育人” 理念的融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成为推动研究生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1.2 研究意义 —— 理论拓展与实践突破的双重价值
从理论层面而言,本研究以教育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党建理论等多学科为基础,深入剖析 “三全育人” 理念在研究生教育领域的内在逻辑与应用模式,丰富和完善高等教育党建理论体系,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支撑与研究范式。在实践方面,聚焦于破解高校研究生党建与培养长期存在的 “两张皮” 困境,通过构建科学有效的实践路径与保障机制,为高校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助力高校培育出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拥有坚定政治信仰与高尚道德品质的新时代高层次人才,满足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多元需求,推动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二、“三全育人” 融入研究生党建的理论基石
2.1 政策依据 —— 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引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 “全员全程全方位” 育人要求,为教育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指明方向。《新时代高校党建 “双创” 工作重点任务指南》进一步强调党建质量提升与人才培养紧密融合的重要性。这些政策文件为 “三全育人” 融入研究生党建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与行动纲领,成为高校开展相关工作的重要遵循。从政策变迁视角来看,这体现了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关注与战略布局,为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注入政策驱动力。
2.2 理论内涵 —— 全员、全程、全方位协同育人的深度解析
“三全育人” 理念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涵盖全员性、全程性与全方位性三个核心维度。全员性层面,依据教育共同体理论,构建 “导师 - 行政 - 教辅 - 学生” 四位一体的紧密育人共同体。以清华大学 “双肩挑” 辅导员制度为例,该制度巧妙地将学术指导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实现教育主体间的协同联动,打破传统教育主体的壁垒,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全程性维度,基于佩里(Perry, 1970)的认知发展理论,针对研究生从 “相对主义” 向 “承诺” 阶段过渡的独特认知特点,运用发展性教育理念,精心设计覆盖入学至毕业全周期的分阶段教育方案,满足研究生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全方位性维度,运用系统论观点,整合学术(占比 40%)、实践(30%)、网络(30%)育人场域,充分发挥各场域优势,形成强大的协同育人效应,构建一个开放、多元且相互关联的育人系统,促进研究生党员的全面发展。
2.3 现实价值 —— 以系统论视角优化研究生党建工作
运用系统论视角,将研究生党建纳入学校整体治理体系。王炳照在 2021 年的实证研究表明,党建与培养深度融合的高校,研究生党员学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28%,职业成熟度提高 35%。这充分证明 “三全育人” 理念有助于解决长期以来 “重智轻德” 的教育困境。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三全育人” 通过优化教育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促进教育系统各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协同发展,从而推动研究生党员在知识、能力与品德方面的全面提升,为研究生党建工作的优化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与实践依据。此外,从社会资本理论角度,良好的党建工作可增加研究生群体的社会资本,促进其在学术、职业等领域的发展 ,“三全育人” 通过整合各方资源,进一步丰富了这种社会资本的积累途径。
三、保障机制与评价体系 —— 稳固推进育人工作的基石
3.1 制度保障 —— 完善制度促进党建工作规范化
修订《研究生党建工作考核办法》,实行 “双述职” 制度,即党建述职与培养述职相结合,全面考核党建工作成效。建立 “三全育人” 专项经费保障机制,按照研究生规模 100 元 / 生 / 年标准拨付经费,为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确保各项工作有充足资源保障。从制度建设理论来看,完善的制度保障是研究生党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的基础。通过修订考核办法与建立经费保障机制,能够明确党建工作的目标与任务,为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促进党建工作的有序推进。运用制度变迁理论,适时修订考核办法等制度有助于适应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发展需求,推动党建工作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创新。
四、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三全育人” 推动研究生党建工作创新发展
本研究通过多学科理论分析与实践案例研究,深入剖析 “三全育人” 理念融入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与党员培养的重要性与实践路径。研究表明,“三全育人” 理念为解决当前研究生党建工作面临的组织功能弱化、育人合力不足、教育形式单一等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案。通过构建全员协同育人机制、全过程育人体系与全方位育人平台,能够充分整合高校教育资源,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促进研究生党员在思想政治素养、科研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同时,完善的保障机制与科学的评价体系为 “三全育人” 工作的持续推进与质量提升提供了坚实保障,有力推动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与高质量提升。
4.2 研究展望 —— 深化研究与拓展实践的未来方向
未来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向展开深化与拓展。在理论层面,进一步挖掘 “三全育人” 理念与研究生教育、党建工作相关理论的内在联系,构建更加完善的理论体系,为实践提供更坚实的理论支撑。在实践方面,加强对 “三全育人” 实践案例的跟踪研究,总结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不断优化实践路径与操作方法。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探索如何进一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创新研究生党建教育的方式与方法,提升党建教育的精准性与实效性。此外,加强校际、校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 “三全育人” 实践经验的共享与推广,共同推动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整体发展,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Z]. 2017.
[2] 教育部。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Z]. 2019.
[3] 教育部。新时代高校党建 “双创” 工作重点任务指南 [Z]. 2018.
[4] Perry, W. G. (1970). Forms of intellectual and ethical development in the college years: A scheme.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5] 王炳照。高校党建与研究生培养融合的实证研究 [J]. 高等教育研究,2021 (5): 85 - 92.
[6] 全国高校研究生党建研究会. 2024 年全国高校研究生党建调研报告 [R]. 2024.
姓名:关博文 性别:男 籍贯:吉林长春 出生年月:1995年5月 学历:硕士研究生 职称:助教 专业或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单位全称:东北电力大学 单位所在省市邮编:132012
课题基金:东北电力大学2025年辅导员专项科研项目(编号:FDYXM202509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