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生产指挥中心在油田开采的深化应用

作者

周瑜

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 辽宁省盘锦市

摘要:采油厂生产运行指挥中心围绕“212+N”工作思路,实现“四化”工作目标,打造“四全”数字化生产指挥中心。生产过程可视化方面,实现重点施工、钻修井现场、职工通勤车等全过程视频监控,应用无人机技术进行巡检。运行组织扁平化方面,优化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实现提质增效和资源整合。应急指挥智能化方面,构建全息实战指挥平台,实现可视化应急救援指挥。生产指挥中心通过科技应用,打破了延续几十年的工作模式,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高效动力。

关键词:生产指挥中心;数字信息集成化;生产过程可视化;应急指挥智能化;无人机技术

一、生产指挥中心建设

采油厂生产运行指挥中心,围绕“212+N”总体工作思路,(即“2”采集点、控制点;“1”通讯线路;“2”生产指挥中心、数智运维中心;“N”若干个子模块),在原厂调度室“组织指挥、协调服务、督办控制”十二字方针的基础上,实现“四化”工作目标,即数字信息集成化、生产过程可视化、运行组织扁平化、应急指挥地图化,打造“四全”数字化生产指挥中心,即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全过程管控。重点突出“产业升级降人工成本,科技领先树行业标杆”。

二、生产指挥中心架构

生产运行指挥中心共设置6个岗位,严控四项管理工作,落实两项服务保障。管理采油厂6个稠油区块,4个稀油区块,下辖联合站3座,采油站73座,注汽锅炉55台。以生产数据监控岗为抓手,严控生产信息管理工作;以钻修井控监控岗为抓手,严控修井作业管理工作;以车辆人员监控岗为抓手,严控车辆运输管理工作;以安全环保监控岗为抓手,严控动态施工管理工作;以网络视频管理岗为抓手,提供数字技术服务保障;以应急综合管理岗为抓手,提供应急处置服务保障。

三、生产指挥中心应用

(一)数字信息集成化

1.实现全厂物联网覆盖油水井1301口,转油站、无人值守站、注汽站、联合站共计108座。油井、站场物联网覆盖率分别提高至85%、100%。

2.实现全厂调度综合报表、地质生产日报、重点井数据、钻修井进度等数据集成,利用采油厂自建数字化平台,达到基层班站录入,作业区级、厂级数据审核,数据统一提取,无重复统计工作量。机关减少30%基层单位上传excel报表,年节约人工成本140万元。

3.实现车辆调派全流程平台化电子路单审批。电子路单平台已实现从计划申请-选车-派车-现场报到-工作量确认全流程平台电子化。实时准确的掌握运输业务运营信息,实现数据共享。

4.实现业务流程数字化,结合问题导向和目标管理,开发信息共享和任务管理平台实现:(1)实现重要信息的定向推送,节省调度室人工电话通知。(2)重点工作任务化管理,将各系统重点工作转化为条目化的任务,并制定责任部门和人员,实现挂图作战、持表跟踪、闭环管理。

(二)生产过程可视化

1.实现重点施工视频监控全覆盖,实时监控施工动态和施工安全环保情况,每天监控动态施工100余处。分别利用动态施工移动监控球、物联网固定视频监控、安全管控一体化智能辅助平台固定视频监控共计714台设备,实现立体覆盖。

2.实现钻修井现场全过程视频监控,每日对照钻修井进度报表,核实现场起下钻、下套管、固井、管杆起下、打捞、洗井等工序实施情况,对于异常卡脱溢流井况、配合施工队伍不到位、开工收尾缓慢等影响钻修井运行的情况第一时间协调处理,指令直达现场监督,保证钻修井高效运行,保证钻修井高质量完井。每天监控钻修井队伍91支,利用钻修井视频监控平台、物联网固定视频监控、安全智能辅助平台固定视频监控共计782台设备,实现立体覆盖。

3.实现职工通勤车、班车换乘站、重点路口全过程视频监控,对于行车过程中未安全带、疲劳驾驶、雨雪雾特殊天气路况、突发交通事故情况第一时间掌握,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的同时,灵活调整车辆运行,节省逐级汇报时间。每天监控兴隆台通勤车13台,职工通勤1000余人,重点路口点位40余处,分别利用车载视频监控、物联网固定视频监控、安全管控智能辅助平台固定视频监控共计152台设备,实现立体覆盖。

4.无人机技术应用,打破传统巡检模式,解决生产难题。按照“4+1”模式部署无人机,4台固定机场无人机将采油厂主要生产区域全覆盖,1台机动无人机作为厂级应急使用主要负责突发事件处理。具体功能如下:

(1)针对地理位置特殊性,春天苇田、稻田上水后,穿越的油气水管线,过去只能依靠巡线员工步行或借助船只。现在无人机可以通过云台视频、热成像技术对管线完好性进行巡检。同时无人机热成像技术对于管线保温失效部位的精准测定,将大大减少管线保温资金投入。

(2)汛期水淹区域人员车辆无法进入,观察水位情况、受灾损失等,过去依赖固定点位摄像头,但是停电不确定性和视野局限性较大,现在通过无人机变焦摄像头、远程测距实现全景立体观测。

(3)针对突发火灾、井喷、硫化氢泄漏等突发事件处置,无人机从准备起飞到到达现场最多需要15分钟,远比人员和车辆迅速,同时能够到达一些特殊位置进行勘察,方便领导指挥决策。

(三)运行组织扁平化

1.优化组织架构精简编制,实现提质增效设立两级生产指挥中心(厂级+中心站级),逐步取消作业区级调度室,实现下达的生产指令和上报的生产信息高效对接。以07站为例,通过物联网试点改革,由1中心站+9承包点管理模式,管理136人,重组合并为一个07班站级指挥中心,人员由136人减至38人,年节约成本1500余万元。具体通过智能量油、功图实时测试、生产参数自动录取、电子围栏等功能,实现所辖范围内生产运行平稳,安全环保受控。

2.优化业务流程统筹协调,实现资源整合重新梳理业务流程,将安全、井控、GPS、油气监察、物联网等职能并入指挥中心,重点工作、重要业务在指挥中心可以实现面对面交流和沟通,资源整合既减轻了原厂调度室的劳动强度,又提高了生产运行工作效率。

(四)应急指挥智能化

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为支撑,构建全息实战指挥平台,建立洪涝灾害关井撤退、事故灾难演变、区域影响变化等数字化模型,整合各种应急资源,实现可视化应急救援指挥。生产指挥中心充分阐释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结合物联网技术、无人机技术,在油田开采领域,打破了延续几十年的工作模式,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高效动力。

参考文献

[1]赵全海,王力.智能化背景下工厂生产运行管理系统设计[J].今日制造与升级,2024,(05):133-135.

[2]常琦,杨美霞,冯振华,等.生产管理数据决策系统搭建与运行[J].航天工业管理,2023,(10):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