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如何融入传统民俗文化

作者

王小华

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幼儿园 717400

引言

传统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积淀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精神内核与生活智慧。幼儿阶段是个体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幼儿教学活动中融入传统民俗文化,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让幼儿从小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与民族归属感。然而,目前幼儿教学对传统民俗文化的融入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深入研究与探索有效融入路径。

一、幼儿教学活动中融入传统民俗文化的现状与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部分幼儿教师和幼儿园对传统民俗文化融入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教学规划和课程安排上,将更多精力放在语言、数学等基础学科知识教学上,忽视传统民俗文化内容的设计与安排。导致幼儿接触传统民俗文化的机会较少,难以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单一

当前幼儿教学中融入传统民俗文化的内容较为局限,多集中在春节、中秋节等常见节日文化,对于其他丰富的民俗文化形式,如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传统游戏、民间故事等涉及较少。教学方法也以简单的讲解、图片展示为主,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吸引幼儿注意力,无法充分激发幼儿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学习热情。

(三)教师专业素养欠缺

许多幼儿教师自身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了解不深入、掌握不全面,缺乏将民俗文化与幼儿教学有效结合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准确、生动地向幼儿传授传统民俗文化知识,也无法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影响了传统民俗文化融入幼儿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四)家园共育不足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在传统民俗文化教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现实中,家长对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家长自身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无法在家庭中给予幼儿良好的文化引导。同时,幼儿园与家庭在传统民俗文化教育方面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难以形成教育合力,不利于幼儿对传统民俗文化的深入学习与理解。

二、幼儿教学活动中融入传统民俗文化的意义

(一)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传统民俗文化涵盖了丰富的自然、社会、历史等知识,将其融入幼儿教学活动,能够为幼儿提供多元的学习内容。通过参与民俗文化相关活动,幼儿可以认识不同的传统节日习俗、民间艺术形式等,拓宽知识面,促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认知能力的发展。

培养幼儿文化认同感

在幼儿阶段接触和学习传统民俗文化,能让幼儿从小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根源。随着对传统民俗文化认知的加深,幼儿会逐渐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民族自豪感,这对其人格塑造和价值观形成具有积极意义。

(三)提升幼儿综合素质

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往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互动性,如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开展民俗游戏等。在这些活动中,幼儿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都能得到锻炼和提升。同时,民俗文化中蕴含的道德观念、礼仪规范等内容,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幼儿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在幼儿教学中融入传统民俗文化,能够让传统文化在幼儿群体中得到传播和延续。通过幼儿的学习和传播,传统文化可以获得更广泛的关注和传承,从而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三、幼儿教学活动中融入传统民俗文化的策略

(一)优化课程设计

幼儿园应将传统民俗文化纳入课程体系,制定系统的教学计划。除了传统节日文化,还应拓展教学内容,引入民间故事、传统音乐、舞蹈、民间工艺等多元民俗文化元素。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教学进度,确保教学活动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例如,针对小班幼儿,可以开展简单的民间童谣学唱、民俗故事绘本阅读活动;针对中班和大班幼儿,则可以组织传统手工艺制作、民俗角色扮演等活动。

(二)创新教学方法

采用多样化、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学习传统民俗文化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传统民俗文化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吸引力。开展游戏教学,将传统民俗游戏如丢沙包、跳房子、猜灯谜等融入课堂,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民俗文化的乐趣。组织实践活动,如带领幼儿参观民俗文化博物馆、参加民俗文化体验活动等,让幼儿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还可以通过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传统民俗文化。

(三)加强教师培训

幼儿园要重视提升教师的传统民俗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传统民俗文化相关的培训课程和讲座,邀请民俗文化专家、非遗传承人等进行授课,帮助教师深入了解传统民俗文化知识。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组织教师交流传统民俗文化教学经验和方法,共同探索创新教学模式。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和研究,提升自身对传统民俗文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四)强化家园共育

幼儿园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园联系册等方式,向家长宣传传统民俗文化融入幼儿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家长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为家长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源和指导建议,帮助家长在家庭中开展传统民俗文化教育活动。例如,建议家长在传统节日期间,与幼儿一起进行节日习俗活动,如春节贴春联、包饺子,端午节包粽子、挂香囊等。此外,还可以组织亲子民俗文化活动,如亲子手工制作、亲子民俗表演等,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促进幼儿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学习与传承。

四、结论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融入传统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教师培训和强化家园共育等策略,能够有效将传统民俗文化融入幼儿教学,为幼儿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这不仅有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也为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供了有力保障。未来,还需持续探索和完善传统民俗文化融入幼儿教学的模式与方法,推动幼儿教育与传统文化传承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甜.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88):166-168.

[2]李绪芹.中国传统节日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路径探究[J].问答与导学,2024(22):15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