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矿山的网络安全威胁与防范措施
王岩
河南省正龙煤业有限公司城郊煤矿 河南永城 476600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矿山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矿山生产环境日益复杂,自动化系统、远程控制平台和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为矿山的生产、管理和安全保障提供了重要支撑。然而,这种依赖先进信息技术的模式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网络安全挑战。网络安全问题不仅影响矿山的生产效率与运营安全,还可能对矿山工人的生命安全和环境保护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加强智能化矿山的网络安全防护,提升其抗攻击和自我修复能力,已成为矿山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课题。
第二章 智能化矿山网络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
2.1 网络攻击与信息泄露风险
智能化矿山的数字化转型虽然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也带来了显著的网络安全风险。矿山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平台,以及与外部系统的互联互通,使得矿山成为网络攻击的潜在目标。实际案例中,黑客通过勒索软件攻击导致某矿山生产系统暂停数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信息泄露同样是一个严重问题,矿山的敏感数据如资源储量和生产计划一旦泄露,可能被竞争对手利用,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应对这些威胁,矿山企业需强化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应用,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加密技术,并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训,严格控制数据访问权限,以防止信息泄露和攻击。
2.2 设备与系统漏洞带来的安全隐患
智能化矿山的设备和系统通常由多个厂商提供,且其运行过程中涉及大量的数据交互与设备连接,这种复杂的多设备协作环境使得系统容易暴露出各种安全漏洞。设备固件的漏洞、操作系统的缺陷以及通信协议的不安全性,都是黑客入侵的潜在途径。实际中,某些矿山设备未及时更新固件,导致攻击者利用已知漏洞入侵系统,获取控制权,甚至导致生产设备故障或数据丢失。此外,由于矿山设备的多样性与生产环境的特殊性,许多设备未经过严格的安全性验证,可能存在未被发现的安全隐患。
2.3 内部人员与外部合作方的安全管理挑战
智能化矿山的网络安全不仅受到外部攻击的威胁,内部人员的管理和外部合作方的安全控制同样构成了重要的安全隐患。内部人员,尤其是那些对矿山信息系统具有高权限的员工,一旦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或因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系统泄露、数据丢失或故意篡改信息。例如,员工可能因使用弱密码、共享账户或未及时更新权限,给黑客攻击提供可乘之机。而外部合作方,如设备供应商、维护服务商等,虽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但在访问矿山信息系统时也可能带来安全风险。外部人员的权限管理通常较为松散,且合作方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不一定能与矿山的安全要求匹配,增加了系统受到威胁的可能性。
第三章 智能化矿山网络安全的防范与应对措施
3.1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应用
在智能化矿山中,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应用是确保系统稳定、安全运行的基础。首先,防火墙技术通过建立在网络边界的安全屏障,监控并过滤进出矿山内部网络的数据流。具体而言,矿山企业可以使用下一代防火墙(NGFW),这种防火墙不仅能够执行传统的包过滤和流量监控,还可以进行深度包检测(DPI)来识别和阻止恶意流量。NGFW 通过集成入侵防御系统(IPS)和应用识别技术,能够识别恶意应用和攻击行为,有效防止黑客入侵和恶意软件传播。例如,当黑客通过恶意代码或病毒试图入侵矿山生产控制系统时,NGFW 能够实时检测并阻止这些威胁的传入,从而减少潜在的生产中断和设备损坏风险。
另外,数据加密技术在保护矿山企业敏感数据方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矿山的数据交换通常涉及大量的地质数据、生产日志和运营信息,这些信息如果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通过应用端到端加密(E2EE)技术,矿山企业能够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具体而言,使用SSL/TLS 协议加密矿山与外部系统之间的通信,能够确保敏感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此外,存储加密技术可以确保即使数据在服务器上被非法访问,数据本身也无法被读取或利用。结合数据加密技术与密钥管理系统,①2 山能够有效保护生产计划、矿区地质数据等核心信息,从而防止因数据泄露或篡改带来的安全风险。
3.2 政策法规与行业标准的支撑作用
智能化矿山的网络安全不仅依赖技术防护,还需要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支持。中国政府通过《网络安全法》要求所有依赖信息技术的企业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特别是加强对生产系统和控制设备的安全保护。该法律推动矿山企业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确保生产数据和设备信息不被非法访问或篡改,从而提升合规性和安全性。
此外,行业标准在矿山网络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矿山信息化建设与安全管理规范》(GB/T32787-2016)为矿山企业提供了具体的安全管理要求,涉及设备接入、信息系统保护和数据加密等内容。按照这些标准,矿山企业能够定期评估安全风险、修复漏洞,并确保关键数据的安全存储和备份。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的结合,推动了矿山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规范化,帮助企业避免因安全管理不当而引发的风险。
3.3 企业安全管理与应急响应机制的建设
企业安全管理与应急响应机制的建设是智能化矿山网络安全的关键保障,能够在面临网络攻击或系统故障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减小影响并恢复正常运行。首先,矿山企业应建立一套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明确的安全责任分工、定期的安全审计、持续的技术防护以及员工的网络安全培训。具体而言,企业应对各类生产系统、设备和数据的安全进行全面评估,实施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机制,以防止非法访问和内部人员的操作失误。此外,企业还应加强与外部安全专家和技术服务提供商的合作,确保安全防护措施始终与时俱进。
另一方面,矿山企业必须建立一个高效的应急响应机制。应急预案应覆盖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系统崩溃等各类突发事件,确保企业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判断威胁级别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应急响应小组应具备多领域的专业技能,能够快速隔离攻击源、阻止进一步蔓延,并立即恢复关键业务系统。定期的应急演练和模拟测试至关重要,能够帮助团队熟悉应急流程,提升响应效率。此外,企业还需制定灾难恢复计划,确保在系统遭受严重损害后,能够通过备份数据和冗余系统尽快恢复生产和运营。
结束语
智能化矿山的网络安全是确保生产系统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的关键。通过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严格遵守政策法规与行业标准,以及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和应急响应机制,矿山企业能够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威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安全意识的提升,智能化矿山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将进一步完善,为矿山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齐景锋,崔含,王鹏飞,等.浅谈煤矿智能化建设中的网络安全问题[J].中国信息化,2024(3):26-28.
[2]闫光杰.智能化煤矿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分析及防护实践[J].软件,2023,44(1):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