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高海拔长距离隧道 TBM 施工通风降尘技术研究

作者

马玉龙

中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四川马尔康 624000

引言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推进,尤其是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 “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高海拔地区的隧道建设迎来了蓬勃发展。高海拔地区地势起伏大、山脉纵横交错,使得长距离隧道成为交通线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海拔长距离隧道施工中,TBM(隧道掘进机)凭借其高效、安全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然而,TBM 施工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等,同时还会产生粉尘等污染物。这些有害物质若不能及时排出,将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容易导致中毒、呼吸道疾病等问题。此外,高海拔地区本身空气稀薄、含氧量低,这对通风降尘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展高海拔长距离隧道 TBM 施工通风降尘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海拔长距离隧道 TBM 施工通风降尘现状与问题

高海拔长距离隧道 TBM 施工具有显著特点,也使得通风降尘面临现状与问题。在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含氧量低,且地势起伏大、山脉纵横交错,这不仅威胁施工人员身体健康,也对施工设备运行提出挑战。长距离施工中,若采用常规钻爆法,通风难题突出,加上施工会产生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物,若不能及时排出,会严重影响洞内环境。当前通风降尘方面,有采用掌子面喷水除尘与吸入式风机滤网除尘结合的方式,将洞内粉尘含量降到较低限度;也有独特的风管储存与悬挂方式,与 TBM 的掘进、换步同步进行,节省时间。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通风设备需根据长距离和高海拔特点进行匹配,风管要抵抗强大风压影响和损坏,同时在高海拔空气稀薄条件下,保证充足的通风量和氧气供应也是一大挑战,并且洞内空气质量的监控及通风效果的持续改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2、高海拔环境对通风降尘的影响

高海拔环境对通风降尘有着显著影响。在通风方面,空气稀薄、含氧量低是关键因素。受高原低气压、低含氧量影响,施工机械设备功效下降约 40% 。气压低使得空气稀薄,夏季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 60% ,冬季仅为 55% 。柴油机设备在这样的环境下工效低、耗油量大、尾气排放严重;电动设备则工效低、耗电量大、电器故障频发。国产众多工程机械适用于高原施工的并不多,即便有高原型机械设备,使用工效下降、通风距离大打折扣的问题仍较突出。在降尘方面,高海拔气候条件影响明显。高海拔地区气温低、日温差大、冬季漫长、夏季短促,这对降尘材料和设备性能要求较高。风力强,尤其在高原山区,会使降尘工作难以开展,已沉降的粉尘易再次飞扬。而且低温环境下,降尘用水易结冰,影响降尘效果。

3、通风设备匹配研究

在高海拔长距离隧道 TBM 施工中,通风设备匹配研究至关重要,涵盖不同通风任务下的设备选型和通风设备的优化配置。不同通风任务对设备选型要求不同,在掘进阶段,需满足大通风量需求以快速排出 TBM 施工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可选用功率大、通风能力强的轴流风机;在设备检修等相对低强度作业阶段,可选用功率较小、能耗低的风机以节约能源。而通风设备的优化配置方面,要综合考虑隧道长度、海拔高度、断面大小等因素。例如,根据高海拔空气稀薄特点,适当增加风机数量或提高风机功率;合理布置风机位置,采用多级通风方式,减少通风阻力,提高通风效率,同时要注重设备之间的协调性,确保整个通风系统稳定高效运行。

4、通风管理策略

在高海拔长距离隧道 TBM 施工中,有效的通风管理策略对保障施工环境至关重要,涵盖通风系统的运行管理以及通风效果的监控与持续改进。在通风系统的运行管理方面,要依据高海拔长距离施工特点,制定科学的设备运行方案。不同通风任务阶段合理调配设备,掘进时开启大功率风机保障通风量,低强度作业时切换小功率设备节能。定期对通风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检查风机、风管等部件,及时处理故障隐患,确保设备稳定运行。而通风效果的监控与持续改进也不容忽视。建立洞内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实时监测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浓度以及粉尘含量。设置多个监测点,尤其在掌子面等关键区域。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通风策略,若有害气体或粉尘超标,增加通风量或优化通风路径。定期评估通风效果,总结经验教训,引入新技术、新方法持续改进通风系统,以适应高海拔长距离隧道 TBM 施工的复杂环境,保障施工人员健康和施工的顺利进行。

5、降尘措施研究

在高海拔长距离隧道施工中,降尘措施的研究十分关键,涉及常见降尘方法的适用性以及高效降尘技术的应用与优化。常见降尘方法包括喷水降尘、滤网除尘等。喷水降尘在高海拔地区面临一些挑战,高海拔气候寒冷,水易结冰,影响降尘效果,且长距离隧道中大面积喷水实施难度大。滤网除尘虽能过滤部分粉尘,但高海拔空气稀薄,通风量不足时,滤网易堵塞,效率降低。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应用和优化高效降尘技术。例如,可采用先进的雾化降尘技术,其能产生更细小的雾滴,增加与粉尘的接触面积,提高降尘效率,且受低温影响相对较小。并结合智能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洞内粉尘浓度,根据监测结果自动调整降尘设备的运行参数,实现精准降尘。

6、风管性能研究

在高海拔长距离隧道 TBM 施工通风系统中,风管性能研究十分关键,主要涉及抵抗强大风压的能力以及安装与维护。风管抵抗强大风压的能力是保障通风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高海拔长距离隧道施工中,通风系统需提供较大的风压以实现有效通风,这就要求风管具备良好的抗压性。优质的风管材质和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增强其抵抗强大风压的能力,避免风管因压力过大而破裂、变形,确保通风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风管的安装与维护也不容忽视。安装时,要确保风管连接紧密、布局合理,减少漏风现象,提高通风效率。根据隧道的走向和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安装方式和位置。在维护方面,定期检查风管的磨损、破损情况,及时修复或更换受损部分,保证风管的性能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为隧道施工创造良好的通风环境。

结束语

高海拔长距离隧道 TBM 施工通风降尘技术研究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通过对高海拔环境影响、通风设备匹配、通风管理策略、降尘措施等多方面的深入探究,对该复杂工况下的通风降尘难题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与解决方案。后续仍需持续关注行业前沿技术,不断优化通风降尘技术,提升设备性能与管理水平。期望研究成果能为高海拔长距离隧道 TBM 施工提供有力支持,保障施工安全、高效进行,为隧道建设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 洪开荣,冯欢欢.高黎贡山隧道 TBM 法施工重难点及关键技术分析[J].现代隧道技术,2018,55(4):1 - 8.

[2] 王志坚.高速铁路山岭隧道智能化建造技术研究——以郑万高速铁路湖北段为例[J].铁道学报,2020,42(2):86 - 95.

[3] 卓越,高广义.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施工挑战与对策[J].隧道建设(中英文),2019,39(5):810 - 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