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王方洲

沛县实验小学 221600

引言

数学不仅是一门工具性与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更是一门注重逻辑性和思维性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强调知识点的传授和解题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可能会形成机械记忆和套用公式的习惯,缺乏灵活迁移与创新意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的提出使数学思维能力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有助于他们在未来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系统、合理的思维方式。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他们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难以直接理解。因此,教师应善于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使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可以让学生结合切蛋糕、分水果等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理解分数的本质。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不仅能够感知知识,还能主动进行思考,尝试把具体问题与数学知识相联系,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建模意识与逻辑推理能力。生活化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使思维在真实情境中得到发展。

二、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

数学教学的核心在于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教师在课堂中应充分发挥问题的引导作用。与其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结论,不如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欲望。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这一核心问题,再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如剪拼图形、对比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系等方式,亲自参与到推导过程中。这样的学习不仅帮助学生加深对公式本质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与验证,逐步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积极的自主探索。与此同时,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实际,科学设计问题链条,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使学生在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系统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这种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更能在不断的思维训练中提升学习的深度与广度,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多元思维交流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方式。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够通过讨论、辩论和观点分享,形成多角度的思维碰撞与互补。例如,在解决应用题时,不同学生可能会选择不同的解题策略:有的通过列方程,有的借助画图,有的运用逆向思维,这些多样化的方法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也帮助他们认识到数学问题的多解性与灵活性。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应注重营造平等、开放的交流氛围,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学会耐心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这样一来,学生在合作中既能获得自信,也能通过比较和反思发现自身思维的不足,进而不断完善思维结构。更重要的是,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互动中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意识,使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长期坚持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还能促进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的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四、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小学阶段的学生仍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动手操作是这一阶段培养数学思维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操作教具、实验和绘图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数学规律。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小正方体拼搭不同的几何体,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体积”这一抽象概念。在动手过程中,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感知经验,从而逐步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通过反复操作和总结,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得到同步发展,这为他们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借助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数学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互动软件和网络资源,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通过动态几何软件展示图形的旋转、平移和对称,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空间变化,从而加深对几何性质的理解。此外,信息化手段还能提供开放性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进行探究与合作,拓展数学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借助信息技术,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纸笔演算,而是能够在动态、交互的环境中不断深化与拓展,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

小学数学课堂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更是他们形成和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平台。本文从创设情境、问题驱动、合作学习、动手操作和信息化教学五个方面探讨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表明,只有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思维过程的引导与反思,才能真正实现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未来,小学数学教学应进一步加强学科融合与跨学科实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推动数学思维培养的多元化与系统化,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擎.互动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2024,(S2):63-64.

[2] 王梦迪.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4 数字化教育教学交流会论文集(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春城小学;,2024:233-235.DOI:10.26914/c.cnkihy.2024.064347.

[3] 周贝贝.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4 数字化教育教学交流会论文集(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北城小学;,2024:105-107.DOI:10.26914/c.cnkihy.2024.064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