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对现代机场场道建设与运行安全的思考

作者

夏明辉

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庆阳机场分公司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 745000

引言:随着民航运输需求不断增长,机场场道承载的起降任务量逐年增加,跑道、滑行道及停机坪的建设和维护成为机场运营的重要环节。在改造和扩建过程中,如何在确保航班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完成施工,是工程设计和管理的重要难点。同时,场道施工质量直接影响飞行安全,施工监理与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日益受到重视。运行安全管理则涉及跑道入侵、设备故障及人为操作风险。本文结合现代机场建设实践,从施工技术、监理管理及运行安全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优化措施和管理建议,为机场安全运营提供理论支撑。

一、不停航条件下的场道施工技术

(一)跑道表面防护措施

在机场场道改造施工过程中,保障航班正常起降必须对施工区域采取科学隔离和防护措施。跑道表面可铺设隔离油毡或防护板,防止施工机械对跑道结构造成损坏,并确保滑行道和跑道的摩擦系数符合飞行安全标准。施工人员需依据航班计划安排施工时间和位置,在夜间或低峰时段完成作业,以减少对航班的影响。防护设计应与施工进度紧密配合,合理规划作业区和施工顺序。科学的跑道保护措施能够在施工期间保持跑道可用性,提高施工效率,同时保障航空器起降的安全性和顺利进行。

(二)电缆与管线埋设技术

机场场道施工中,电缆和管线的合理布置关系到导航、照明和通信系统的稳定运行。在不停航条件下,需要提前制定管线预埋方案,将电缆和管道安排在非活动区域施工,避免占用跑道和滑行道空间。施工可以采用分段作业和快速连接技术,缩短施工周期,保证航班正常运作。管线施工还需要满足防水、防压、防腐蚀要求,并设置临时标识和保护设施,以防施工过程中对设备造成损伤。科学的管线布置确保关键系统正常运行,降低施工对机场运营的影响,提高整体施工安全性和运行保障水平。

(三)施工组织与航班协调

在不停航条件下,场道施工必须结合科学的组织方案与机场运行控制进行协同。施工单位根据航班流量和高峰时段安排作业顺序,采取分区分段施工模式,减少对飞行操作的干扰。施工计划需要与塔台调度、地勤及航空公司保持密切沟通,实时调整施工区域和作业节奏[1]。建立施工与运行联动机制,可以在保障施工安全的同时维持航班正常起降。合理的施工组织和航班协调能够优化施工效率,降低潜在风险,确保场道改造任务顺利完成并维护机场整体运行安全。

二、场道建设监理与全生命周期管理

(一)施工前风险评估与准备

在机场场道建设前,应对施工环境、材料供应及施工方法进行系统评估,识别潜在风险。评估内容包括跑道承载能力、场地地质状况以及施工设备适应性,确保施工方案与现场条件匹配。施工单位需要制定详细施工计划和应急预案,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机场运行要求、作业流程及安全标准。科学的施工准备有助于降低施工风险,避免因计划不完善或施工不当造成对航班运行的干扰。同时,通过预先组织施工材料、设备和人员,能够优化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为后续施工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监理制度与质量控制

场道施工监理应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覆盖施工全过程,包括材料验收、工艺审核、施工监督和质量检查。监理人员需对施工环节进行现场检查、数据记录和分析,对跑道基础层、沥青或混凝土道面施工质量实施严格控制。实时监测施工进度和质量指标,确保每道工序符合设计规范和安全要求。通过规范化监理管理,可以及时发现施工异常,采取纠正措施,保障施工质量稳定可靠[2]。高标准的监理制度为场道长期使用安全提供保障,确保道面结构符合耐久性要求,提高机场运行安全水平。

(三)道面维护与全生命周期管理

机场场道建设完成后,应制定系统的道面维护计划,包括定期检查、裂缝修补、摩擦系数测试和标识维护等内容。采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将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纳入统一管理体系,实现信息化监控和维护计划优化。道面维护应结合监理管理,对关键部位进行定期评估和保养,延长场道使用寿命,减少安全隐患。科学的维护措施可以降低突发性损坏风险,提高道面平整度和摩擦性能,确保航空器起降安全。全生命周期管理有助于优化资源分配,提高场道运营效率,为机场长期稳定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三、现代机场场道运行安全管理

(一)跑道入侵风险防控

跑道入侵是机场运行安全的重要隐患,对航班起降构成直接威胁。机场通常采取多重防护措施,包括物理隔离、监控系统和告警机制。雷达监控、闭路摄像头以及红外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跑道和滑行道,及时发现非授权人员或车辆入侵。在某大型国际机场,施工车辆误入跑道被监控系统立即发现,地面控制人员与塔台协调,迅速停止航班起降,保障了安全[3]。防控措施还包括设置围栏、门禁系统和警示标识,建立入侵应急预案和责任分工,确保任何异常事件都能快速处理。科学管理和实时监测结合,最大限度降低跑道入侵风险,维护飞行安全和正常运行秩序。

(三)跑道运行风险管控

跑道运行风险管控涵盖环境因素、设备状况和人为操作的全方位控制。机场需定期检测跑道摩擦系数、标识清晰度、灯光亮度以及排水系统性能,确保符合飞行安全标准。操作规程和异常事件处理流程应标准化,覆盖飞机起降、滑行及地面操作。在某民用机场,雨季排水系统维护不到位导致滑行道局部积水,监测系统提醒并启动临时管控措施,避免了滑行事故。通过定期检查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隐患并实施处理,能够降低事故发生率,提升整体运行可靠性和航空器起降安全水平,为旅客提供稳定安全的出行环境。

(三)安全意识培训与文化建设

机场运行安全依赖全体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素养。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应急演练和操作技能考核,强化员工对跑道使用规范、危险识别及紧急事件处置能力。某航空公司组织地勤人员模拟跑道紧急停机和人员入侵事件演练,提高现场应变能力。安全文化建设包括宣传教育、奖惩机制和团队安全目标制定,激励员工主动遵守安全管理制度。高水平的安全意识能够有效减少人为失误,提高机场运营安全保障能力。同时,建立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能够形成持续改进机制,使跑道运行风险管控更具系统性和长效性,确保机场日常运行安全稳定。

四、结论

现代机场场道建设与运行安全密切相关,施工技术、监理管理和运行安全管控缺一不可。科学设计的跑道防护措施和合理的电缆管线布置能够保证不停航条件下施工顺利进行,减少对航班的影响。严格的施工监理制度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了道面质量和使用寿命,降低了运行风险。运行安全管理包括跑道入侵防控、风险管控和安全文化建设,能够有效减少事故发生概率,提升机场整体安全水平。综合运用技术、管理和培训手段,有助于实现场道高效、安全和持续运营,为现代机场建设和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 翟兆龙. 民用机场场道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与控制[J].中国住宅设施,2025,(04):157-159.

[2] 刘津铭. 民航机场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4,(18):218-220.

[3] 郭雷,程仁双. 机场场道工程对飞行安全的影响分析及风险控制策略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3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