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规则意识培养的初中班主任班级日常管理策略分析
刘伟才
云浮市云安区云安中学
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结构呈现出多样化特点,部分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受到过度保护,容易导致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加之不同家庭在教育方式上存在差异,也容易造成学生在情绪调控和规则意识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在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背景下,我国在积极进行初中生人才培养中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规则意识,实现规范学生行为、强化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展开基于规则意识培养的初中班级日常管理策略探究势在必行。
一、设立分层奖惩制度,强化课堂与课间行为规范
培养初中生规则意识,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1]。由于初中生处于成长的叛逆期,针对这一学生特点,班主任在实际展开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可积极引入分层奖惩制度,首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行为表现进行充分分析,以此为依据科学划分奖惩层次,引导学生意识到不同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并在长时间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规范意识。因此班主任可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提升奖惩制度的公开性和具体化特点,确保每项制度均具有可执行性,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可在课堂与课间活动中对学生的违规行为进行纠正,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较强的规则意识,构建和谐的班级环境。
例如,在初中班级日常管理中,班主任可首先对学生常见的课堂与课间行为进行观察,从“学习秩序、课堂纪律、课间文明、安全行为”四个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同时可依据学生行为的积极性与违规程度设立四个奖惩等级:积分累计兑换学习用品、表彰证书和班级活动优先权;惩戒则分为口头提醒、记录扣分、书面反思、参与班级服务等递进环节。在课堂上,班主任可在教学同时观察学生行为,出现积极行为时立即加分并口头肯定;课间由值日干部按规范记录同学表现,每日结束前进行简短反馈。周末汇总全周积分并在班级公示栏公布,确保全员知晓结果与依据。此时可全面发挥班级日常管理功能,在持续落实奖惩机制中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二、开展班级契约共创活动,提升学生规则认同感
规则意识的形成对于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初中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实际开展中,班主任可借助班级契约共创活动来不断提升学生的规则认同感,引导学生在共同协商、合作讨论中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产生深刻的感受,从而增强规则民主性,为学生形成对规则的合理性产生认同感,并逐渐提升遵守的自觉性奠定基础[2]。而契约内容应包含班级学习、生活、交往等多个方面,学生在共创中可突显契约的公平公正效果,最终可全面发挥班级日常管理优势,促使学生逐渐深入理解对规则背后价值,意识到契约是共同约定的行为准则,在自主遵守契约精神中可逐渐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例如,实际展开初中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将班级契约制定作为新学期管理的首要任务,组织全体学生开展“班级规则共创会议”。首先班主任需根据学习、生活、交往三大板块准备一份课堂纪律、作业完成、课间秩序、同伴相处等方面的初步条目清单并明确契约的公平、公正和可执行原则,会议开展中,班主任可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鼓励学生依据条目的具体表述、执行方式及后果设定进行充分协商,确保每条规则均经过全员同意。会后,班主任可将最终版本的《班级契约》以图文形式制作并张贴在教室显眼位置,同时为每位学生配发契约卡,作为自我提醒和相互监督的依据。在实际展开班级日常管理中,班主任应与学生干部共同对契约执行情况进行记录,每月进行一次“契约落实反馈会”,引导学生对执行效果进行互评,针对执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调整建议,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规则背后的价值理念,在协商与共创中增强集体归属感和责任意识,逐渐形成主动遵守契约的自觉性。
三、运用即时反馈工具,提升学生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在培养初中生规则意识过程中,班主任实际展开班级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应注重加大对即时反馈机制的应用力度,逐渐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整。班主任可积极利用即时反馈工具,针对学生行为及时给予纠正,避免不良行为造成严重的后果,增强规则教育的有效性[3]。在实际展开即时反馈的过程中,班级日常管理中还应帮助学生在即时反馈中觉察自身行为同班级规范之间的偏差,促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明确调整方向,提升学生对自身行为的重视度,最终有效帮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在对持续应用即时反馈工具进行充分应用的过程中,班主任可引导学生主动遵守规则,最终不断提升班级日常管理精细化。
例如,班主任开展班级日常管理过程中,为引导学生形成规则意识,班主任可引入“课堂与课间即时反馈系统”,将学生行为记录与反馈结合到每日的管理流程中。这一过程中,班主任可依据班级规则,将学生日常行为划分为“积极行为”“需改进行为”两类,并设置对应的即时反馈信号——积极行为由班主任在黑板上即时写下姓名并画“星星”符号,同时配合简短的口头表扬提醒全班;出现需改进行为时,班主任立即在黑板旁标注并简短说明问题点,确保学生在第一时间觉察偏差。每周五的“规则表现回顾”中,班主任可利用系统自动生成本周班级行为数据,直观呈现积极行为的增长趋势,并结合个人积分排名进行表彰。从而充分发挥即时反馈机制,让学生在行为发生的当下就能获得明确的调整方向,逐步养成自我调节的习惯,不断增强班级整体规则意识。
结语:综上所述,在规则意识培养导向下,初中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开展中,班主任可采用分层奖惩制度,有效指导学生行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还可以采用班级契约共创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规则认同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为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丛淑娣,宋艳丽. 初中班级管理中值日班长轮流制的实践探索[J].辽宁教育,2022(24):87-89.
[2] 张志华. “双减”政策下初中学校管理的研究——教育惩戒的视角[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23(11):1-7.
[3] 薛玉琴.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 中学教学参考,2024(18):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