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宋丰明
安徽省庐江第二中学 231500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被赋予了更为深远的使命,即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庐江二中与庐江乐桥中学携手合作,依托高中化学人教版教材,创新性地融入了“五心育人”理念,旨在实现以德养心、以智启心、以体强心、以美化心、以劳炼心的综合育人目标。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传统单一的知识传授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融合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高中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不仅承载着传授化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的重任,更应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现状与问题
(一)现状分析
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部分学校和教师开始意识到融合的重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例如,通过化学史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然而,这些尝试大多零散且缺乏系统性,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融合方案。教学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是学校育人体系的价值诉求。
(二)存在问题
认识不足:部分教师和学校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即使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进行宣传教育,往往也流于形式,应付任务,并且常常将德育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割裂,缺少必要的融合,育人效果差强人意,仍过于关注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成绩的提升,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资源匮乏:缺乏专门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和资源,导致教师在融合过程中缺乏有效支持。构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是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缺少系统性课程体系严重制约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实施,其科学性和预期效果也难以保证。
方法单一:现有的融合方法大多停留在表面层次,如简单的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等,缺乏创新和深度。
价缺失: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来评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效果,使得融合工作难以持续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合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心理健康水平等多方面的能力,是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路径。
提高化学学习兴趣:通过融合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增强化学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优化化学教学效果: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优化化学教学效果。
(二)可行性
学科特点支持:高中化学课程具有丰富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如化学史、化学家事迹、化学实验等,为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持。
教师素质提升:随着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教师具备了进行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能力和意识。
政策支持:新课程背景下,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路径与实施策略
(一)融合路径
课程体系初步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关心关注学生健康成长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化学课程是落实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合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学校“五心育人”理念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化学课程中,注重将碎片化育人素材整合融入课堂教学中,初步构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如通过化学史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教学方法创新:采用研学活动、项目式学习、社团活动等教学方式方法,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化学教学全过程。例如,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化学史情境再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评价体系优化: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水平等多方面的表现。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实施策略
加强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融合能力。教师通过加强对德育与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教师唯有理解相关知识,才有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实现育人目标。
开发教学资源:鼓励教师开发适合高中化学教学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如教材、教案、课件等,为融合提供有力支持。
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开展实证研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路径的有效性,及时调整和优化融合方案。
破除学科壁垒:在“五心育人”理念指引下,实现全学科、多场景育人,不断开发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探索和完善更多、更好的育人方式,实现更大的育人价值。
组织保障:组建课程开发小组,负责开发、收集相关课程资源,并通过聘请相关领域专家团队定期对开发的课程资源进行集体评议。与此同时,学校遴选一批教学骨干跟随专家团队随团学习,培养学校的本土专家团队。
四、实证研究与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选取庐江二中和庐江乐桥中学的高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实验组学生接受融合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化学教学,对照组学生接受传统的化学教学。通过对比两组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学业成绩、道德品质及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的表现,验证融合路径的有效性。
(二)研究结果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实验组学生在化学学习兴趣、学业成绩、道德品质及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实验组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活动;学业成绩显著提高,平均分和优秀率均高于对照组学生;道德品质方面,实验组学生表现出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诚信意识;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实验组学生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明显降低,自尊心和自信心显著增强。
(三)分析讨论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合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显著的有效性。通过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方法创新、评价体系优化等路径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学业成绩、道德品质及心理健康水平。这一成果不仅验证了融合路径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也为高中化学课程提供了一套可借鉴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方案。
五、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本文从高中化学学科的视角出发,深入探究了在化学课程教学中如何有效融合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现状分析、必要性探讨、融合路径与实施策略的提出以及实证研究验证等环节,得出以下结论:
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合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方法创新、评价体系优化等路径的实施,可以有效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融合路径具有显著的有效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学业成绩、道德品质及心理健康水平。
(二)展望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研究,进一步优化融合路径和实施策略。同时,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深入开展。此外,我们还将关注融合过程中的挑战与问题,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为高中化学教师及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更为丰富和实用的实践指导和参考。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研究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路径与实施策略,为高中化学课程提供一套科学、可行的融合方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高中化学教师及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共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屈玲,冯永刚.“五育并举”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及保障[J].中国电化教育,2023,12(443):41-47.
[2]陈霞.“五育并举”视野下高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探索[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12(577):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