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障碍及对策
黄艳霞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宝昌第一中学 027000
引言
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情景教学法因能增强课堂互动、激发学习兴趣受到关注。但实际应用中,该方法常因设计不合理、实施不到位等问题,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教学效果未达预期。本文结合高中地理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深入分析情景教学法应用中的障碍及背后成因,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以推动其在地理课堂中有效应用。
一、情景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障碍
1.1 教学情景设计与教学目标脱节
部分教师在设计地理教学情景时,过度追求形式新颖,忽视与教学目标的关联。例如在讲解气候类型时,仅呈现大量景观图片却未紧扣气候成因分析的核心目标,导致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情景表面元素,难以把握知识重点。情景设计缺乏对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未能将知识点融入情景线索中,使得情景成为孤立环节,无法引导学生通过情景体验构建知识体系,最终造成教学情景与知识传授目标的割裂。
1.2 课堂互动引导与节奏把控不足
应用情景教学法时,教师对课堂互动的引导常显乏力。在小组讨论类情景活动中,部分学生游离于讨论之外,教师未能及时介入引导,导致互动流于形式。同时,对教学节奏把控不当,有时为追求互动效果延长情景环节时间,挤压知识讲解与巩固时间;有时因担心进度过快结束情景活动,使学生未能充分体验思考过程。这种互动引导缺失与节奏失衡,降低了情景教学的实际效果。
1.3 教学资源支撑与技术应用欠缺
地理情景教学需丰富的资源支撑,但实际教学中资源供给不足。部分学校缺乏地理专用教室、模拟教具等硬件资源,难以创设直观情景。在技术应用方面,教师对多媒体、虚拟仿真等技术的运用能力有限,无法通过数字化手段构建动态情景。此外,优质情景素材共享机制不完善,教师需花费大量时间自行搜集整理资源,导致情景设计质量不高,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二、高中地理课堂情景教学应用障碍的成因分析
2.1 教师教学理念与能力储备不足
部分教师对情景教学法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未充分认识其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价值,仍沿用传统知识灌输理念,将情景教学视为附加环节。在能力储备上,教师缺乏系统的情景设计培训,不熟悉地理学科情景创设的方法技巧,难以结合地理知识特点设计有效情景。同时,教师课堂调控能力不足,面对情景教学中的突发问题无法灵活应对,影响教学环节推进。
2.2 学科教学评价体系的导向偏差
当前高中地理教学评价仍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指标,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不够重视。学校的教学质量考核、教师绩效评估多与学生的期中、期末测试成绩直接挂钩,月考、模拟考等频繁的考试安排进一步强化了成绩导向。这种评价导向使教师更关注知识传授效率,倾向于采用能快速覆盖考点的传统教学方式,因为情景教学需要耗费更多时间引导学生体验和探究,短期内难以体现在试卷分数的提升上。情景教学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效果,如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等,难以在标准化考试中直接测量和体现,导致教师缺乏应用动力。
2.3 教学时空限制与资源分配不均
高中地理课时安排紧凑,每节课 45 分钟的时间内,教师不仅要完成教材知识点的讲解,还要预留时间进行课堂练习和答疑,情景教学法所需的充分体验与互动时间难以保障。为了赶教学进度,教师常被迫压缩情景活动时间,使得情景教学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在资源分配上,城乡学校差距明显,农村学校往往缺乏地理专用教室、地形地貌模型、遥感影像设备等硬件资源,难以创设直观可感的教学情景。即使在同一地区,不同学校对地理学科的资源投入也存在差异,重点学校通常能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用于采购教学设备、开发情景素材,而普通学校则面临经费不足的问题,教师需花费大量课余时间自行搜集整理资源,且获取的素材质量参差不齐,限制了该方法的普遍应用。
三、优化情景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应用的对策
3.1 强化教学情景设计的科学性与针对性
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结合课程标准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具体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确保情景设计紧密围绕核心知识点展开。在素材选取上,结合地理学科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区域地理现象中挖掘素材,比如选取本地的天气变化、城市规划案例等,使情景贴近学生认知经验,降低理解难度。在设计过程中构建 “情景 — 问题 —知识” 的关联链条,通过情景呈现引出具有梯度的探究问题,先设计基础性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情景特征,再提出深化问题引导学生关联所学知识,最终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知识。同时,根据教学内容类型调整情景形式,如自然地理部分侧重通过模拟实验情景展示大气运动、水循环等过程,人文地理部分侧重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探讨人口问题、城市化发展等内容,提升设计的针对性。
3.2 提升教师情景教学实施能力与素养
学校应加强教师培训,构建系统化的培训体系,通过专题讲座深化教师对情景教学理念的理解,明确情景教学在地理学科中的独特价值;通过案例研讨分享优秀课例,分析情景设计的思路和实施技巧。开展情景教学设计工作坊,组织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围绕具体教学内容共同打磨情景方案,从素材选取、问题设计到活动组织进行全流程研讨,并在实际课堂中试用后反馈优化,分享实施经验。培养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通过微格教学训练指导教师掌握互动引导技巧,如如何通过提问引导偏离主题的讨论回归核心,如何调动沉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3 构建多元支持体系与资源保障机制
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地理教学资源的投入,制定硬件设施配备标准,推动城乡学校资源均衡配置,确保农村学校和普通学校也能配备基础的地理教学设备、情景模拟教具。建立区域性地理教学资源库,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模块分类整合优质情景素材,包括实景视频、虚拟仿真课件、案例文本等,并通过在线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可根据教学需求随时检索下载,减轻资源搜集负担。搭建技术应用培训平台,定期开展多媒体课件制作、虚拟地理实验室操作等技术培训,邀请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提升教师运用数字化手段创设动态情景的能力。
四、结论
情景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有效应用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其应用面临情景设计脱节、互动把控不足、资源欠缺等障碍,根源在于教师理念能力不足、评价导向偏差及资源分配不均。通过强化情景设计科学性、提升教师实施能力、构建多元支持体系等对策,可有效破解这些问题。优化情景教学法的应用,能增强地理课堂吸引力,促进学生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为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撑,推动学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兵.情景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12):33-34.
[2]徐斌.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读写算,2019,(20):70.
[3]田小云.高中地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J].文理导航(上旬),2018,(04):68.